舆论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比如许昌有座灞陵桥。



这座霸陵桥,相传是当初武圣人关羽与曹操割袍断义,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在这座霸陵桥之上开始的。



而经典的关二爷挑了曹操的袍子,与曹操恩断义绝,就是在这霸陵桥上开始的。



但是这座桥,在三国的时候,是没有的。



许昌这座霸陵桥,是后来修建的。



因为蒙元时候的知名话本《三国志平话》中,错误的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点,写成了长安而不是许昌。



基于蒙元话本的基本错误,长安城外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灞桥,所以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其实是站在长安城的灞桥上诀别曹操。



在嘉靖年间壬午本《三国演义》成书之时,罗贯中终于将《三国志平话》中的地点,由长安改为了许昌。



但是这一段挑袍的戏份,罗贯中不舍得删,就将其中的灞桥,改为了霸陵桥。



在《三国演义》的位面里,许昌外,就多了一座霸陵桥。



可是现实里的许昌外,并没有这么一座桥。



在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之后,无数文人墨客路过许昌时,都会问一句,霸陵桥何在?



许昌人干脆就修了一座霸陵桥。



自此以后,许昌的霸陵桥,就成了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许昌原来并没有霸陵桥。



这就是典型的群体记忆代替。



王化贞的罪行罄竹难书,王承恩的提议极好,既然紫金阁已经弄好了,那第一批奏疏,就做这件事。



省的大明人忘记了此人的罪行。舆论的高地,自己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万岁,臣这里还有一件事,这是奏疏。”毕自严将奏疏递给了王承恩,面色忐忑的看着大明皇帝。



【内府、外府均为一体,查内外供用库及司苑局商价、广盈库染价、京军布花,俱额支太仓者,而一切典礼之需,召商办进者不与焉,非区区扃为宫廷者,才为皇上用也。伏乞曲轸军兴计穷,万不获已,或从地方之便,以本色解内库,以轻赍改解太仓;或酌上用之需,以不足用者仍解内库,以足用者改解太仓;或分现征带征,以现征解内库,以带征改解太仓。】



朱由检将奏疏合上,不停的敲着御案,脸色阴晴不定的看着毕自严,想了很久,才说道:“此奏疏,容朕想一想,正旦之前,给景会答复。”



“臣,谢万岁隆恩。”毕自严站起身来,抖擞着自己的宽大的袖子,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说道。



这一甩不要紧,居然甩出了另外一本奏疏,掉在了不远处的软塌上,毕自严似乎是没有看到这本奏疏被甩出去,行完大礼之后,毕自严就离开了。



朱由检走了上去,捡起了奏疏,是一本未写完的贺表,辞藻极其华丽,看来毕自严写的也是十分的吃力,看墨迹,也是断断续续写了很久,有点七天憋了五个字的样子,都是些阿谀奉承的词。



在朱由检看来,这种文章写的麻烦,还浪费时间,他看的更是费劲,朝臣们的阿谀奉承,可以用恶臭无比来形容。



比肩尧舜之类的话,张口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皇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吾谁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谁与归并收藏皇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