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城穿越之工具箱里的时光
降价,备注栏里的 “现在没人要老配件了” 刺得人眼疼。
墙上的老伴遗照蒙着层灰,他生前和我一起开的修复站,照片里的他穿着和我现在一样的蓝布围裙,手里拿着把老铜锤,笑得很精神。货架上还留着他刻的木牌:“修物如修心,急不得”,红漆已经褪色,却还看得清笔画。我摸向钱匣子,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和一堆硬币,昨天收的修复费加起来只有 186 元 —— 不够买个新的木工胶,更别说交修复站的房租了。
七点刚过,张叔就拄着拐杖来了。他的拐杖头磨得发亮,手里攥着块叠得整齐的手帕,走了三站地才到:“巧珍啊,这钟要是修不好,我就再也听不见我爸妈的声音了 —— 以前每天早上,钟响三声我妈就喊我吃饭,现在只能靠这钟想他们了。” 我把修好的老座钟递给他,钟摆轻轻晃动,发出 “滴答滴答” 的脆响 —— 为了找匹配的老铜齿轮,我跑了两个废品站,还自己打磨了半天,手指被齿轮划得全是小口子。
张叔掏出钱,比约定的多了 50 元:“这是给你的辛苦钱,你让我爸妈的声音又回来了。” 我连忙推回去:“张叔,这不行,该多少是多少。” 他却把钱往我手里塞,力道大得不像个老人:“你拿着,不然我心里不安。我知道你修这个赚不了几个钱,还跑前跑后找配件,这份心意我得领。” 推搡间,我看见他手帕里包着的老照片,是他和父母在钟前拍的全家福,照片已经泛黄,却还能看清他们的笑脸。
刚送走张叔,快消店老板就来了,手里晃着个破旧的电饭煲:“陈婶,别修了!你看我昨天收的旧电饭煲,5 块钱收的,转卖 10 块,比你修一天赚得多。” 那电饭煲正是我之前拒绝收的,里面还有顾客孩子的满月饭痕迹,顾客说 “想留着给孩子看,等他长大了告诉他,这是他满月时用的”。我指着货架上的老电饭煲,那是老伴最后修的物件:“那里面有我老伴的手温,你收的不是旧物,是别人的念想。钱可以再赚,念想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撇撇嘴走了,临走时踢了踢门口的待修木凳,嘴里骂 “老顽固”,木凳腿发出 “吱呀” 的响声,像在哭。
下午给小雅补帆布书包,她的眼睛红红的,攥着书包带不肯松手:“陈奶奶,这是我小学时我妈给我买的,她去年走了,我想背着去大学,就像她还在我身边一样。” 书包背带磨破了,上面绣的 “小星星” 还剩半颗,是她妈妈亲手绣的。我拿出珍藏的老帆布,颜色和书包接近,又找了根同色系的线,一针针缝补 —— 手指被针扎破了,就用嘴含一下接着缝,血腥味混着松香味,格外刺鼻。
小雅看着我指尖的血珠,突然说:“陈奶奶,我也想学修东西,以后帮别人修有回忆的物件,就像您一样。” 我心里一暖,却又叹气:“孩子,现在的人都喜欢新的,觉得旧物没用,你要是学这个,得耐得住寂寞,还得受得住别人的白眼。” 她却坚定地摇摇头:“我不怕,只要能帮别人留住念想,再难我也学。”
女儿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我正在给旧搪瓷杯补瓷。她的新家很宽敞,客厅摆着崭新的家具:“妈,我给你留了阳台,能种花,比你那漏雨的修复站强多了,你赶紧关店过来吧。” 屏幕里的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我看着修复站天花板的破洞 —— 上次暴雨漏的,还没修,雨水把货架都泡湿了,几样旧物的包装纸已经变形。突然想起 2010 年,老伴和我一起给这个搪瓷杯补瓷,他说 “这杯子装过咱女儿的升学酒,得好好修,以后留着给她的孩子看”,现在那杯子的主人,是个想留着给孙子看的老顾客,说 “这是我和老伴结婚时用的,得留个念想”。
后半夜,我还在修李姐的周岁凳。凳腿上的刻字 “小宇 1 岁” 已经模糊,我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突然摸到凳腿里藏
墙上的老伴遗照蒙着层灰,他生前和我一起开的修复站,照片里的他穿着和我现在一样的蓝布围裙,手里拿着把老铜锤,笑得很精神。货架上还留着他刻的木牌:“修物如修心,急不得”,红漆已经褪色,却还看得清笔画。我摸向钱匣子,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和一堆硬币,昨天收的修复费加起来只有 186 元 —— 不够买个新的木工胶,更别说交修复站的房租了。
七点刚过,张叔就拄着拐杖来了。他的拐杖头磨得发亮,手里攥着块叠得整齐的手帕,走了三站地才到:“巧珍啊,这钟要是修不好,我就再也听不见我爸妈的声音了 —— 以前每天早上,钟响三声我妈就喊我吃饭,现在只能靠这钟想他们了。” 我把修好的老座钟递给他,钟摆轻轻晃动,发出 “滴答滴答” 的脆响 —— 为了找匹配的老铜齿轮,我跑了两个废品站,还自己打磨了半天,手指被齿轮划得全是小口子。
张叔掏出钱,比约定的多了 50 元:“这是给你的辛苦钱,你让我爸妈的声音又回来了。” 我连忙推回去:“张叔,这不行,该多少是多少。” 他却把钱往我手里塞,力道大得不像个老人:“你拿着,不然我心里不安。我知道你修这个赚不了几个钱,还跑前跑后找配件,这份心意我得领。” 推搡间,我看见他手帕里包着的老照片,是他和父母在钟前拍的全家福,照片已经泛黄,却还能看清他们的笑脸。
刚送走张叔,快消店老板就来了,手里晃着个破旧的电饭煲:“陈婶,别修了!你看我昨天收的旧电饭煲,5 块钱收的,转卖 10 块,比你修一天赚得多。” 那电饭煲正是我之前拒绝收的,里面还有顾客孩子的满月饭痕迹,顾客说 “想留着给孩子看,等他长大了告诉他,这是他满月时用的”。我指着货架上的老电饭煲,那是老伴最后修的物件:“那里面有我老伴的手温,你收的不是旧物,是别人的念想。钱可以再赚,念想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撇撇嘴走了,临走时踢了踢门口的待修木凳,嘴里骂 “老顽固”,木凳腿发出 “吱呀” 的响声,像在哭。
下午给小雅补帆布书包,她的眼睛红红的,攥着书包带不肯松手:“陈奶奶,这是我小学时我妈给我买的,她去年走了,我想背着去大学,就像她还在我身边一样。” 书包背带磨破了,上面绣的 “小星星” 还剩半颗,是她妈妈亲手绣的。我拿出珍藏的老帆布,颜色和书包接近,又找了根同色系的线,一针针缝补 —— 手指被针扎破了,就用嘴含一下接着缝,血腥味混着松香味,格外刺鼻。
小雅看着我指尖的血珠,突然说:“陈奶奶,我也想学修东西,以后帮别人修有回忆的物件,就像您一样。” 我心里一暖,却又叹气:“孩子,现在的人都喜欢新的,觉得旧物没用,你要是学这个,得耐得住寂寞,还得受得住别人的白眼。” 她却坚定地摇摇头:“我不怕,只要能帮别人留住念想,再难我也学。”
女儿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我正在给旧搪瓷杯补瓷。她的新家很宽敞,客厅摆着崭新的家具:“妈,我给你留了阳台,能种花,比你那漏雨的修复站强多了,你赶紧关店过来吧。” 屏幕里的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我看着修复站天花板的破洞 —— 上次暴雨漏的,还没修,雨水把货架都泡湿了,几样旧物的包装纸已经变形。突然想起 2010 年,老伴和我一起给这个搪瓷杯补瓷,他说 “这杯子装过咱女儿的升学酒,得好好修,以后留着给她的孩子看”,现在那杯子的主人,是个想留着给孙子看的老顾客,说 “这是我和老伴结婚时用的,得留个念想”。
后半夜,我还在修李姐的周岁凳。凳腿上的刻字 “小宇 1 岁” 已经模糊,我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突然摸到凳腿里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