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的分账之争…



表面上看,发行方团结一致,院线只能同意——长达两个月的贺岁档,只放映国产片,院线不同意,影院无片可放…



从政策角度来讲,文化产业发展向内容倾斜已是大势所趋,影院是放映机构,能放中国的也能放外国的,如果没了自己的制片,每天放着好莱坞的大片,那岂是发展文化产业,那是助长文化入侵了。



今年好莱坞进口片明显占据上位。



总体来看,国家政策肯定会更倾向于制片的…



但是,华宜兄弟临场倒戈了!



“华宜的《一九四二》是打头炮的电影,而最有实力旺达院线迟迟不同意,他们很担心最终会影响《一九四二》的排片,所以不得不变相妥协。”



关键,妥协就妥协,他还没通知其它人,事实上,就是卖了队友。



然后,分账之争再也没有人敢挑起了!



这是后话,现阶段,大家各种打嘴仗。



制片方抱怨成本上升,抱怨偷票房行为时有发生;



院线则抱怨影城投入太多,大多数制片方未能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很多人问沈言的看法…



沈言真实看法是:中国电影的环境真的不错了,虽然分账才43,扣除固定的83之后(5的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和 3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税),大概就剩39…



这个分账比例全球范围内也是最低的!



但我们的电影票价很高啊!



跟美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这个对于观众不太友好,但对制作方来说,可太棒了。



对于平均投资3000万~4500万的国产电影来讲,只要票房破亿,基本可以回本。



沈言目前的电影,成本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所以,他对分账没啥意见。



但能多赚点钱,还是很乐意的…



毕竟他是制作方,天然站在制作方角度。



所以,他没有加入其中,而是旁观…



而且,最近一个礼拜,他在忙着排练《扬名立万》…



……



《扬名立万》的拍摄,先拿出一个星期排练…



演员们对人物性格,台词包括站位都了然于胸,然后再拍。



沈言倒也没有想过一镜到底…



一镜到底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长镜头中间不通过第二个镜头拼接来完成一段叙事。



其实一镜到底不代表不包括合成场景等电影特效技术。



也不代表一个长镜头就比一组镜头更牛b。



所有的技术都是为创作而服务的,用的好是锦上添花,用不好是火上浇油。



还有一点,太慢了!



要知道一镜到底的几个电影,《1917》光是排练就用了6个月,前期筹备用了8个月!



冯晓刚的《芳华》里的6分钟长镜头战争戏花了半个月才拍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油炸大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油炸大金并收藏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