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不说,这玩意儿就很离谱,都是那些养殖柳根子的人炒出来的。



什么柳根子生活的地方水质必须好,说句难听的,随便你挖个黄泥坑,只要水够用,你放上几条柳根子,第二年绝对成群结队。



妥妥骗不懂的外地人玩儿的。



狗娃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钓鱼圣体,扔下去必须就上钩。



反观孙传武,明明和狗娃坐在一块儿,人家狗娃钓上来十多条了,他才钓上来一条没有狗揽子大的小玩意儿。



狗娃先前还上一条就欢呼一下,看着孙传武脸色越来越黑,他果断闭上了嘴。。。



嗯。。。



我小叔别的都挺厉害,钓鱼不厉害也算是正常的吧。。。



过了半个小时,狗娃钓了得有三十多条,孙传武就钓了俩。



“嗯。。。这地方不行,你在这钓吧,我换个地方去。”



孙传武找了个借口,转头去了下游。



狗娃捂着嘴憋着笑,该说不说,小叔是真好。



三点来钟,孙传武气呼呼的折了杆子,脱了裤子直接下了河。



六月份的河水冰凉冰凉的,晒了一中午了,还凉的要命。



他领着李平三个人开始翻石头摸蝲蛄。



该说不说,蝲蛄这玩意儿虽然长的像小龙虾,但是对水质要求很高。



这玩意儿抓的时候,不能往前面抓,而是得把手放蝲蛄后面,因为这小玩意儿跑的时候,都是倒着跑,和海里的龙虾倒是很像。



蝲蛄的身子和龙虾也不一样,它的身子比蝲蛄小了不少,脑袋大,钳子也厚实,夹上一下子生疼生疼的。



想当年蝲蛄这玩意儿还有个典故。



说东北这边放山有个老把头,是山东莱阳的,叫孙良。



东北这边放山的,拜的就是他。



当年放参(挖参)的大多都是些外地客,他们三五成群,白天出去赶山,傍黑天儿就回到临时住所休息。



孙良那天在山上迷了路,沿着河走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一户人家,又饥又累,最后饿死在长白山里。



后来人们发现孙良没了,找了十多天,才找到了孙良,也发现了他在树上写的一首打油诗。



这个打油诗吧,有好多版本儿,孙传武他们这边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



三天吃个拉拉姑,你说寒心不寒心?



如果有人来找我,沿着姑河往上寻。



人山再有迷路者,从今我为引路神。



后来这些放山客看到了这首打油诗,然后收殓了孙良的尸骨。



这个故事,也被流传了出去。



大家伙这么一商量,毕竟赶山这东西有风险,一个人上山难免出问题,所以就拜了孙良为山把头。



放参的那些人,也自发的选出经验比较多的人当领队,也成了人们口中的参把头。



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爷爷,我是重生,真不是鬼上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滨城老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滨城老三并收藏爷爷,我是重生,真不是鬼上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