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府,王锡山擦着热汗,“你这地暖烧的太旺了,无烟煤不要钱啊?”



“我烦啊!”



三皇子无奈,正甩开腮帮子在吃火锅呢。



热的满头冒汗,却吃的津津有味。



“还是赵叔家的火锅底料好,红满楼都没这滋味。”



王锡山无语,红满楼就是爵爷家的产业,都是一样的味道,你这是心理作祟。



“别说这个了,京兆府那棚户区改造工程怎么样了?”



“有消息了,爵爷说先拿商业街的店铺出来售卖,而且是市价的三倍。”



“赵叔疯了,那些商贾也不是傻子啊!”三皇子有点懵,跟京兆尹差不多一个水平。



王锡山摇了摇头,他也不明白。



正常情况下,你突然提升三倍价格,谁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出钱购买的。



大渊皇朝这些商贾虽然有钱,买股票,买股权,比谁都积极。



而且,自从京城义务教育开学后,不分男女,不论贵贱,只要是适龄儿童都有入学资格。



一下子,京城的地价、房价迎风而涨。



甚至是,已经被学校覆盖的,京城郊区的城镇,乡村,都出现了一些地皮、房屋涨价的情况。



“殿下,若是爵爷把店铺卖出去了,又当如何?”



三皇子夹起一块牛肉,闻言一愣。



是啊,若是卖出去了,又怎么说?



“若是棚户区的店面能三倍价格卖出去,那咱们马上要开建的商贸中心,那些店铺,是不是也能提前卖出去?”



念及此处,三皇子连牛肉都不吃了,放下筷子站了起来。



“赵叔说过,这个商贸中心是特区,有政策扶持!而且朝廷会出面,负责维持商贸交易的环境。”



赵清虎对商贸中心很上心的,筹划了许久。



直接管辖的京兆尹,还有背后的户部,甚至是门下省,都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的规章制度,宏丰帝早就朱笔御批。



建筑公司已经开始筹划开工,而且,正在大面积招收工人,在工地搭建工人居住生活的简易棚户区。



三皇子对于商贸中心,更加期待了。



毕竟是他父皇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虽然只是监督,可事情若是办成了,也能让他长脸不是?



自己的大哥、二哥,都已经是名动皇朝的人物了,大哥太子殿下,统率数百艘龙骨帆船出海,带的是数十万人。



自己的二哥更加霸道,堂堂镇南王,是本朝少有的,武功灭国的存在。



如今可不是唐太宗时期,没有灭国武功的战将,都没资格上凌烟阁。



想要拥有灭国武功,难啊!



“走,我们去找赵叔。”



赵清虎正在棚户区查看工地。



虽然尚未开冻化雪,但是,寻常建筑工作已经可以开始。



拆迁,当然是先拆再迁,最后才是建楼安置。



出乎意料的,老百姓很听话,哪怕是大冬天的,拖家带口搬迁,都没有怨言。



毕竟,朝廷不仅给了物资,而且还给了粮食,甚至承诺给他们房子。



这让他们如何反抗?



赵清虎甚至听说,没多少人相信京兆尹这个胖子,会在事后给他们漂亮房子,但是,这些人依旧没有反抗,三天时间,就搬迁好了,集体住进了统一搭建的木板房,若不是集中供暖,这里能冻死人。



赵清虎看了许久,才看明白一些事情。



首先,这些老百姓逆来顺受惯了。



京城内,他们就是最底层的存在,根本反抗不了任何人,畏畏缩缩,瑟瑟抖抖,才能在夹缝之中生存。



其次,这些老百姓拿到了一些真实的好处。



京兆尹为了集中安置他们,弄来了不少无烟煤、粗粮,这些对于赵清虎,啥也不是。



可在这些老百姓眼中,这就是活命的本钱。



杜胖子当官几十年了,对于这些很懂,年前他们就提前支付了一部分物资。



最后,则是这些老百姓,还看上了建筑公司的帮工岗位。



建筑公司可是按照规章制度运转的。



即便是临时招收的帮工,都是临时工岗位,福利待遇且不说。



只要是干得好,甚至能成为建筑公司的员工。



只这一点,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好处。



就比如张老三一家,娃娃们都去上学了,这是张氏强烈要求的。



哪怕已经十二岁的大儿子,只能去一年级,他们也乐意。



张氏可是在慈济院听说了,读书很重要。



朝廷花了大价钱,还是赵爵爷亲自出面主持的,让娃娃们免费享受教育。



这种好事情,傻子才不去呢。



张老三有一辆破旧的板车,这一次,直接在工地上找到了一个运输的工作。



运输建筑材料,运一车有十文钱工钱,一天能拿多少,就看他自己的努力程度。



便是他的老母亲,也在工地后厨弄了一个帮厨洗菜的工作,一天只有十个铜板,可中午、晚上都管饭。



这岗位可香了,大家都抢破了头。



自从有了临时工岗位后,他老娘好似年轻了十几岁,天天都是用不完的力气,每天晚上还能带回来一个窝窝头,或是杂粮饼子。



张老三心疼自家老娘,不同意她从自己牙缝里面省出来粮食。



可张老娘不干,他们后厨,饭菜都是有定量的。



她是帮厨,中午是一碗二米饭,有半斤呢,一勺子带油的菜;晚饭主食是三个窝窝头,或是三个杂粮饼子,一碗疙瘩汤。



老太太虽然干得多,但是,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总是习惯于从嘴里面省出来粮食,给家里人吃。



她又不是一个人,有儿子、有儿媳,还有孙子、孙女呢,一大家子人口。



就算家里人都吃饱了,这些好粮食,她也有办法保存,晒干了磨成粉,能保存一年多呢。



张老太现在就希望工地能多维持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她可是吃得饱、吃得好,还有工钱拿呢,身体都好了不少,手脚都有力气了。



张老三无奈,只能是每天努力,多运送一些建筑材料。



这一次,他可是花了钱的,把那破板车的木头轮子换成了橡胶轮子。



光是橡胶轮子,就花了三两银子。



他没钱,还是工地上的工头给他担保,让他先用,赚了钱之后再给。



三两银子很多,是他们家全部的身家。



好在工地愿意给他担保,让他先用着,再付钱。



否则,他们家刚刚存进银行的钱财就要拿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钓雪寒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钓雪寒江并收藏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