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是滁州的探子递来的,其中的内容不言而喻,周军一日之间连破险关坚城,清流关滁州城尽入敌手。滁州刺史自缢,滁州团练使投敌,皇甫晖挥刀自尽,监军姚凤阵亡,如今周军和金陵只隔着一条长江近在咫尺。
李璟不是昏君,收到这样的军情再没有心思饮酒作词,当下回到殿中找来心腹重臣商议。
冯延巳前道:“陛下切勿焦急,周国没有水军过不了长江,此事可从长计议。”
李璟叹道:“朕知道周军过不来,可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江北之地占了去,如今已是火烧眉毛了,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只管说来。”
工部侍郎李德明道:“周军只凭着五千人马就能在一日之内连下一关一城,我军连番战败,可见周军勇悍。既然不能力敌,不如向周国求和,给一些钱粮叫他退兵。。”
这句话算是说到李璟心里了,有臣子替他说出来他求之不得,却又不好一口答应,只是故作沉吟不置可否。
韩熙载也道:“如今寿州尚在我手,还有谈判筹码,等寿州被占了去再去求和,周国必然狮子开口,陛下还是早做决断。”其他臣子闻言也是纷纷附和。
“尔等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身材魁梧之人出班大吼,向李璟奏道:“臣弟愿领军驰援寿州,将周国皇帝人头砍下来献给陛下。”
这人模样与李璟有三分相似,乃是李璟的之弟李景达,李昪在世时极为喜欢他,李景达并未恃宠而骄,其人生性刚直,对李璟身边一群弄臣早就看不过眼,多次劝谏李璟疏远他们。
李璟达作为亲王说话自有分量,群臣立刻闭了嘴,惹怒了他可能是要挨揍的。
李璟何尝不想要了柴荣的脑袋,可也知道本国的将士不堪用,此时向周国求和确实是明智之举,却又不想被兄弟瞧不起,便出口劝道:“朕岂能向郭荣小儿低头,雨师只管整顿兵马准备随时渡江,为兄给郭荣写一封信做缓兵之用。”
李璟忽悠住老弟立刻写了一封书信给柴荣,他没有叫人直接送去给柴荣,而是从南唐治下的泗州送至后周治下的徐州,再由徐州转送到柴荣手里。
非是南唐的信使不认得去寿州的路,可李璟若是直接派人去见柴荣,立刻就会矮了柴荣一头。
收到李璟的信,柴荣仔细的看完,其中的内容跟石敬瑭写给契丹人差不多。已经年过四旬的李璟表示愿意认三十出头的柴荣做兄长,并且愿意献岁币作军资之用,虽没有表示割地称臣,言辞却卑微到了极处。
看着柴荣的嘴角露出笑意,群臣皆是一副好奇的模样,随驾出征的范质问道:“陛下,李璟在信写了什么,让陛下如此高兴。”
柴荣放下李璟奏疏笑道:“李璟说要称我为兄,每年都要给大周送钱。”
群臣闻言皆是大笑,韩令坤道:“陛下可能白白便宜了唐国皇帝,至少每年要问他要五百万贯的岁币。”
“五百万贯太少了,南唐富庶至少要八百万贯才行!”
“那不如凑个整数,要他一千万贯!”
……
说话的都是武人,也不管南唐每年能收多少税,他们只管狮子大开口。不管是小兵还是将军,打仗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钱;其实文官也喜欢钱,府库里有了钱可以叫他们省去很多的麻烦。
柴荣当然也爱钱,不然何必抄了佛门积攒百年的家底,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