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8章 人间世事乱如麻
腋。”
刘淮觉得不可思议,梁肃倒是觉得有些理所当然:“都统郎君这就是灯下黑了,宋国与咱们的关系又如何?陆先生还不是在山东主持政事吗?即便在五月那档子事情之后,大郎君之势已经不可阻挡,他们不还是继续为国做事吗?道理都是一样的,相忍为国嘛。”
刘淮一时间也只能苦笑。
五月的时候,山东举行了第一次乡试。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二十日,算是一场仓促的人才选拔,题目是大儒朱熹所出的,选出了大约二百多士子,分配到节度府、军队、地方勘磨。
这种明目张胆的僭越,算是彻底惹恼了以陆游为代表的宋国出身文臣。
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元帅府,质问魏胜,山东到底还是不是宋国的领土!
陆游还算是清醒,他没有直接来质问刘淮,因为他生怕刘淮真的破罐子破摔,脑袋一热,当场扯旗造反。
但陆游脑子清醒不代表他面对山东大势有什么办法,只能带着还忠于宋国的臣子,来到魏胜面前,期望他来压服刘淮,让他停止僭越。
这也是忠宋派此时唯一一招了。
对此,魏胜也只能暗中叹气。
正如他之前在大军议中所说的那样,北伐实在是太艰难了,有如今的局面不容易,从山东遴选人才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魏胜又如何会反对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如今的山东三巨头:魏胜、陆游、刘淮,三人的具体差别了。
魏胜是将北伐放在首位,宋国放在次一等的位置。这不是说他不忠于宋国,而是为了北伐,他可以做出一些僭越的事情,却不可能真的脱离宋国,去当一名军阀。
陆游则是将宋国放在首位,北伐放在次一等的位置。在他看来,如果北伐成功的不是宋国达成的,那最终结果毫无意义,但他会尽量在维持宋国在山东统治的同时,推动北伐。
至于刘淮,在这名穿越者心中,北伐就是一切,一切都为了北伐,挡在北伐前面的所有东西,包括宋金两国,都会被他碾碎。
你跟历史车轮去说去吧!
因此,魏胜也只能敷衍,将这次乡试说成了‘专业人才选拔考试’,直到尘埃落定后,方才艰难糊弄过去。
此番乱象之后,山东本地派与忠宋派的矛盾几乎是摆在明面上,别说官吏了,就连民间都开始讨论切了山东前途,究竟是自立还是要归宋。
在这期间,卫所中的学校出乎意料的起了重大作用。
因为卫学中的孩童,每次学校放饭之前都大喊三声‘谢魏公恩义,谢大郎君恩义’,以至于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大约听熟了这番言语。
对于他们来说,能给他们土地、饭食的,不是远在天边的宋国,而是魏胜与刘淮父子二人。
这种思潮很快就将忠宋一派压过去了。
但陆游能怎么办呢?
能一走了之吗?
现在宋国在山东的存在感本来就已经很低了,他们若是再走了,山东与宋国岂不是要彻底决裂?
也因此,陆游等人只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继续工作起来。
至于山东乡试的事情,到虞允文那里就
刘淮觉得不可思议,梁肃倒是觉得有些理所当然:“都统郎君这就是灯下黑了,宋国与咱们的关系又如何?陆先生还不是在山东主持政事吗?即便在五月那档子事情之后,大郎君之势已经不可阻挡,他们不还是继续为国做事吗?道理都是一样的,相忍为国嘛。”
刘淮一时间也只能苦笑。
五月的时候,山东举行了第一次乡试。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二十日,算是一场仓促的人才选拔,题目是大儒朱熹所出的,选出了大约二百多士子,分配到节度府、军队、地方勘磨。
这种明目张胆的僭越,算是彻底惹恼了以陆游为代表的宋国出身文臣。
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元帅府,质问魏胜,山东到底还是不是宋国的领土!
陆游还算是清醒,他没有直接来质问刘淮,因为他生怕刘淮真的破罐子破摔,脑袋一热,当场扯旗造反。
但陆游脑子清醒不代表他面对山东大势有什么办法,只能带着还忠于宋国的臣子,来到魏胜面前,期望他来压服刘淮,让他停止僭越。
这也是忠宋派此时唯一一招了。
对此,魏胜也只能暗中叹气。
正如他之前在大军议中所说的那样,北伐实在是太艰难了,有如今的局面不容易,从山东遴选人才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魏胜又如何会反对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如今的山东三巨头:魏胜、陆游、刘淮,三人的具体差别了。
魏胜是将北伐放在首位,宋国放在次一等的位置。这不是说他不忠于宋国,而是为了北伐,他可以做出一些僭越的事情,却不可能真的脱离宋国,去当一名军阀。
陆游则是将宋国放在首位,北伐放在次一等的位置。在他看来,如果北伐成功的不是宋国达成的,那最终结果毫无意义,但他会尽量在维持宋国在山东统治的同时,推动北伐。
至于刘淮,在这名穿越者心中,北伐就是一切,一切都为了北伐,挡在北伐前面的所有东西,包括宋金两国,都会被他碾碎。
你跟历史车轮去说去吧!
因此,魏胜也只能敷衍,将这次乡试说成了‘专业人才选拔考试’,直到尘埃落定后,方才艰难糊弄过去。
此番乱象之后,山东本地派与忠宋派的矛盾几乎是摆在明面上,别说官吏了,就连民间都开始讨论切了山东前途,究竟是自立还是要归宋。
在这期间,卫所中的学校出乎意料的起了重大作用。
因为卫学中的孩童,每次学校放饭之前都大喊三声‘谢魏公恩义,谢大郎君恩义’,以至于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大约听熟了这番言语。
对于他们来说,能给他们土地、饭食的,不是远在天边的宋国,而是魏胜与刘淮父子二人。
这种思潮很快就将忠宋一派压过去了。
但陆游能怎么办呢?
能一走了之吗?
现在宋国在山东的存在感本来就已经很低了,他们若是再走了,山东与宋国岂不是要彻底决裂?
也因此,陆游等人只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继续工作起来。
至于山东乡试的事情,到虞允文那里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