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5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谄媚的老臣——严嵩!
【错!大错特错!皇帝怠政的真空,自然有人迫不及待地来填补!看,这就是‘青词宰相’严嵩!】
【这位严阁老,可是个揣摩圣意、溜须拍马的高手!】
旁白带着讥讽,【嘉靖七年升礼部右侍郎,靠着逢迎拍马,一路高升,嘉靖十五年就坐上了礼部尚书的宝座!‘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躲进西苑修仙,除了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满朝文武,就他严嵩能经常见到皇帝的面!】
画面显示严嵩独自进入西苑重重宫门的背影,其他阁臣被拦在外面,脸上写满不甘和无奈。
【于是乎,严阁老利用这‘独承顾问’的通道,大搞权力垄断!皇帝的谕旨,他藏着掖着不让其他阁臣知道;最重要的票拟权(代皇帝批阅奏章提意见),更是不许旁人染指!】
天幕适时打出“票拟”两个大字,旁边画了个大叉,叉掉了其他阁臣。
【可惜啊,严阁老毕竟年纪大了,脑子有时候转不过来。怎么办?】
画面一转,出现一个眼神阴鸷、满脸骄横的年轻人——严世蕃!
【没关系,他有好儿子!‘小阁老’严世蕃闪亮登场!老爹掌权,儿子代笔,这‘父子店’开得那叫一个红火!】
【内阁被他父子把持,六部衙门呢?】
天幕画面变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无数线条从“严嵩”这个名字延伸出去,遍布各个要害部门,
【结党营私,安插亲信!整个朝堂,都快变成他严家的自留地了!升官发财?行!看你银子送得够不够!】
画面配上了金元宝叮当作响的音效。
【结果呢?】
旁白的声音变得沉重,
【政以贿成,吏治腐败到了极点!整个嘉靖朝,就在这修仙皇帝和贪腐权奸的‘完美配合’下,江河日下,危机四伏!】
“李林甫!这严嵩就是活脱脱的李林甫再世!”文官群中,有人咬牙切齿地低吼。
安史之乱的教训历历在目,权奸当道,下一步就该是藩镇割据、狼烟四起了吧?
不少文官的目光,下意识地扫向殿内肃立的几位藩王,带着警惕和探寻:谁是那个“安禄山”?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严嵩父子的嘴脸,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哼,跳梁小丑。”
他转头看向还在震惊于“二十四年不上朝”的朱标,语气平淡却带着深意:“标儿,看见没?当皇帝,坐不坐那金銮殿,天天让那帮人山呼万岁,不重要。”
朱标一愣:“父皇,这……朝会乃祖宗……”
朱元璋摆摆手,打断他:“真正决定国家命脉的大事,哪件是在那乱哄哄的大朝会上议出来的?还不都是在书房里,召见那几个真正管事的尚书、大学士,三言两语就定了乾坤。”
他指了指天幕上西苑的宫墙,“那小子躲在里面批奏章,只要脑子没坏,该知道的事一样知道,该抓的权一样抓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世情的精光:“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级官员!”
朱元璋的声音沉了下来,“皇帝天天不上朝,他们乐得清闲,不用三更半夜爬起来准备,时间一长,
【错!大错特错!皇帝怠政的真空,自然有人迫不及待地来填补!看,这就是‘青词宰相’严嵩!】
【这位严阁老,可是个揣摩圣意、溜须拍马的高手!】
旁白带着讥讽,【嘉靖七年升礼部右侍郎,靠着逢迎拍马,一路高升,嘉靖十五年就坐上了礼部尚书的宝座!‘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躲进西苑修仙,除了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满朝文武,就他严嵩能经常见到皇帝的面!】
画面显示严嵩独自进入西苑重重宫门的背影,其他阁臣被拦在外面,脸上写满不甘和无奈。
【于是乎,严阁老利用这‘独承顾问’的通道,大搞权力垄断!皇帝的谕旨,他藏着掖着不让其他阁臣知道;最重要的票拟权(代皇帝批阅奏章提意见),更是不许旁人染指!】
天幕适时打出“票拟”两个大字,旁边画了个大叉,叉掉了其他阁臣。
【可惜啊,严阁老毕竟年纪大了,脑子有时候转不过来。怎么办?】
画面一转,出现一个眼神阴鸷、满脸骄横的年轻人——严世蕃!
【没关系,他有好儿子!‘小阁老’严世蕃闪亮登场!老爹掌权,儿子代笔,这‘父子店’开得那叫一个红火!】
【内阁被他父子把持,六部衙门呢?】
天幕画面变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无数线条从“严嵩”这个名字延伸出去,遍布各个要害部门,
【结党营私,安插亲信!整个朝堂,都快变成他严家的自留地了!升官发财?行!看你银子送得够不够!】
画面配上了金元宝叮当作响的音效。
【结果呢?】
旁白的声音变得沉重,
【政以贿成,吏治腐败到了极点!整个嘉靖朝,就在这修仙皇帝和贪腐权奸的‘完美配合’下,江河日下,危机四伏!】
“李林甫!这严嵩就是活脱脱的李林甫再世!”文官群中,有人咬牙切齿地低吼。
安史之乱的教训历历在目,权奸当道,下一步就该是藩镇割据、狼烟四起了吧?
不少文官的目光,下意识地扫向殿内肃立的几位藩王,带着警惕和探寻:谁是那个“安禄山”?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严嵩父子的嘴脸,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哼,跳梁小丑。”
他转头看向还在震惊于“二十四年不上朝”的朱标,语气平淡却带着深意:“标儿,看见没?当皇帝,坐不坐那金銮殿,天天让那帮人山呼万岁,不重要。”
朱标一愣:“父皇,这……朝会乃祖宗……”
朱元璋摆摆手,打断他:“真正决定国家命脉的大事,哪件是在那乱哄哄的大朝会上议出来的?还不都是在书房里,召见那几个真正管事的尚书、大学士,三言两语就定了乾坤。”
他指了指天幕上西苑的宫墙,“那小子躲在里面批奏章,只要脑子没坏,该知道的事一样知道,该抓的权一样抓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世情的精光:“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级官员!”
朱元璋的声音沉了下来,“皇帝天天不上朝,他们乐得清闲,不用三更半夜爬起来准备,时间一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