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紧握的拳头和铁青的脸色,无不昭示着他们内心与蓝玉同样的激愤与悲凉。



奉天殿另一侧,文官队列的气氛同样凝重,却带着另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



六部的重臣们,看着天幕中于谦总揽兵权、力挽狂澜的身影,看着孙太后依靠文官体系稳定朝局的举措,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意识到:经此土木堡之变,大明未来的权力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官集团,尤其是掌握实权的部院大臣和未来的内阁,其地位和影响力将空前提升,甚至可能主导朝堂走向。这本应是他们这个群体在政治博弈中梦寐以求的“胜利”。



然而,他们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喜悦、兴奋,甚至连一丝“扬眉吐气”的轻松都没有。只有一片沉甸甸的、近乎绝望的凝重。



为什么?



因为代价!这权力的砝码,是用几十万大明将士的累累白骨、一位九五之尊的奇耻大辱、整个京畿乃至国家命悬一线的巨大风险浇筑而成的!它沾满了同胞的鲜血,浸透了亡国的危机!这份“胜利”,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刘三吾这位老臣,花白的眉毛紧紧锁在一起,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那个文官掌权的大明,身上背负着多么巨大的包袱:



军事上,失去了勋贵集团和藩王屏藩的强力支撑,国防将更加依赖文官的运筹(而这恰恰是文官普遍的短板),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政治上,文官内部必然因权力膨胀而加剧党争倾轧,内耗不休;



而皇帝……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皇权威信扫地,幼主、权阉、文官集团之间的制衡将更加微妙和危险。这份看似“至高”的权力,实则是坐在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上!



年轻的文官们,更是面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他们曾向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渴望施展抱负。但天幕展现的未来,却是一个被战争撕裂、被耻辱浸泡、被巨大责任压得摇摇欲坠的国家!



于谦此刻的力挽狂澜固然令人敬佩,但这份敬佩背后,是如山般的压力——若换做是他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面临同样的危局,他们能否承担得起?



这份因国难而获得的权柄,更像是一副浸透血泪的沉重枷锁,戴上了,就意味着必须用一生的心血乃至性命去偿还!



--



江西分宜县,一处青瓦白墙的小院,在洪武十三年的天幕奇观下,显得格外孤寂。



院中石桌旁,黄子澄枯坐着,如同一尊蒙尘的雕像。天幕的光芒流淌在他失魂落魄的脸上,映照出深刻的皱纹和下巴上杂乱丛生的胡茬。桌上那杯早已凉透的粗茶,倒映着天幕上变幻的烽火狼烟,也映着他眼中那死灰般的绝望。



土木堡尸山血海,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屈辱画面,如同烧红的烙铁,一次次烫在他的心上。



但真正将他最后一丝侥幸彻底碾碎的,是此刻天幕中展现的北京城!瓦剌的旌旗在远处原野上猎猎招展,如同窥伺猎物的狼群,而城下,是刚刚调集而来、尚显混乱的各路勤王兵马。



那个叫于谦的文官,一身戎装,在城头奔走呼号,指挥若定。这份临危受命的担当,本该令人激赏,但在黄子澄眼中,却成了对他前半生最大的讽刺和鞭挞!



“削藩……削藩……”他无意识地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张5592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张5592并收藏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