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1章 夜叩龙帐,永乐释疑!
r />
他死死盯着胡濙那剧烈颤抖、被尘土和泪水模糊的脊背,胸腔里那颗久经沙场、早已磨砺得坚硬如铁的心脏,此刻竟不受控制地、猛烈地跳动起来!十六年!整整十六年的追寻!答案,就在眼前!
“讲!”皇帝的声音依旧沉冷,却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威压,如同出鞘的利刃,斩断了所有迟疑,“从头讲!一个字……都不许漏!”
他的目光扫过帐门阴影处的锦衣卫指挥使,对方会意,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厚重的帐帘落下,将内外彻底隔绝。这一刻,这顶巨大的龙帐,成了世上最隐秘的孤岛。
胡濙用力抹了一把脸,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十六年的艰辛与秘密一股脑吸回肺腑。他抬起头,迎着皇帝那灼灼的目光,声音依旧嘶哑,却变得异常清晰,如同在宣读一份浸透了血泪的密档:
“陛下……臣……始于永乐五年春,奉密旨离京……”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开始讲述那跨越万里江山、渗透无数隐秘角落的漫长追踪。
没有慷慨激昂,只有平铺直叙,如同在诉说一段与自己无关的往事。
他讲起如何扮作云游郎中,深入湘黔瘴疠之地,追踪那些早已断绝的皇室秘闻;讲起如何混入商队,远赴滇南边陲,在土司的刀锋下探听前朝遗孤的蛛丝马迹;讲起如何渡海,在闽粤沿海的渔村寺庙间苦苦寻觅……
每一次线索中断的绝望,每一次命悬一线的惊险,每一次柳暗花明的狂喜,都浓缩在简练而沉重的语句里。
随着讲述深入,胡濙颤抖着手,从贴身的、早已看不出原色的破旧棉袄内衬里,极其郑重地掏出几样东西:
一枚边缘磨损、刻着模糊纹饰的古旧玉佩;
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泛黄发脆、字迹却清晰可辨的度牒(僧道身份证);
还有一小块用油布仔细包裹的、颜色晦暗的布料碎片。
【画外音(略带神秘):注意!关键证物出现了!这枚玉佩,据野史记载,疑似建文帝贴身之物!这张度牒,上面的法号指向何方神圣?这块布料,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胡濙的最终结论,即将揭晓!广告之后,更加精彩!】
(此处插入虚拟广告:永乐牌跌打酒,漠北将士随身必备!)
胡濙将玉佩和度牒双手捧过头顶,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与确信:“……臣循此线索,最终于西南边陲,一座名为‘隐龙’的深山古刹中……寻得了踪迹。持此度牒者,法号‘应文’,已于……已于三年前坐化。寺中老僧言,其人……形貌清癯,终日礼佛,不问世事,临终前焚毁所有随身之物,唯此玉佩,被其贴身珍藏……寺后有其衣冠冢……”
他顿了顿,指向那块布料碎片,“此乃……从其圆寂时所着旧僧袍上,悄然剪下……陛下可遣心腹,密验其……是否与前朝宫内库所存御用织锦相符……”
胡濙的声音停住了。他再次深深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地毯,不再言语。帐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和炭火偶尔的爆裂声。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证据,所有的推断,都已呈于御前。剩下的,只有等待。等待龙椅上那位掌握生杀予夺的帝王,最终的裁决。
朱棣的目光,缓缓扫过胡濙高举的玉佩、度牒,最终落在那块小小的、颜色晦暗的布料碎片上。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他那张被
他死死盯着胡濙那剧烈颤抖、被尘土和泪水模糊的脊背,胸腔里那颗久经沙场、早已磨砺得坚硬如铁的心脏,此刻竟不受控制地、猛烈地跳动起来!十六年!整整十六年的追寻!答案,就在眼前!
“讲!”皇帝的声音依旧沉冷,却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威压,如同出鞘的利刃,斩断了所有迟疑,“从头讲!一个字……都不许漏!”
他的目光扫过帐门阴影处的锦衣卫指挥使,对方会意,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厚重的帐帘落下,将内外彻底隔绝。这一刻,这顶巨大的龙帐,成了世上最隐秘的孤岛。
胡濙用力抹了一把脸,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十六年的艰辛与秘密一股脑吸回肺腑。他抬起头,迎着皇帝那灼灼的目光,声音依旧嘶哑,却变得异常清晰,如同在宣读一份浸透了血泪的密档:
“陛下……臣……始于永乐五年春,奉密旨离京……”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开始讲述那跨越万里江山、渗透无数隐秘角落的漫长追踪。
没有慷慨激昂,只有平铺直叙,如同在诉说一段与自己无关的往事。
他讲起如何扮作云游郎中,深入湘黔瘴疠之地,追踪那些早已断绝的皇室秘闻;讲起如何混入商队,远赴滇南边陲,在土司的刀锋下探听前朝遗孤的蛛丝马迹;讲起如何渡海,在闽粤沿海的渔村寺庙间苦苦寻觅……
每一次线索中断的绝望,每一次命悬一线的惊险,每一次柳暗花明的狂喜,都浓缩在简练而沉重的语句里。
随着讲述深入,胡濙颤抖着手,从贴身的、早已看不出原色的破旧棉袄内衬里,极其郑重地掏出几样东西:
一枚边缘磨损、刻着模糊纹饰的古旧玉佩;
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泛黄发脆、字迹却清晰可辨的度牒(僧道身份证);
还有一小块用油布仔细包裹的、颜色晦暗的布料碎片。
【画外音(略带神秘):注意!关键证物出现了!这枚玉佩,据野史记载,疑似建文帝贴身之物!这张度牒,上面的法号指向何方神圣?这块布料,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胡濙的最终结论,即将揭晓!广告之后,更加精彩!】
(此处插入虚拟广告:永乐牌跌打酒,漠北将士随身必备!)
胡濙将玉佩和度牒双手捧过头顶,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与确信:“……臣循此线索,最终于西南边陲,一座名为‘隐龙’的深山古刹中……寻得了踪迹。持此度牒者,法号‘应文’,已于……已于三年前坐化。寺中老僧言,其人……形貌清癯,终日礼佛,不问世事,临终前焚毁所有随身之物,唯此玉佩,被其贴身珍藏……寺后有其衣冠冢……”
他顿了顿,指向那块布料碎片,“此乃……从其圆寂时所着旧僧袍上,悄然剪下……陛下可遣心腹,密验其……是否与前朝宫内库所存御用织锦相符……”
胡濙的声音停住了。他再次深深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地毯,不再言语。帐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和炭火偶尔的爆裂声。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证据,所有的推断,都已呈于御前。剩下的,只有等待。等待龙椅上那位掌握生杀予夺的帝王,最终的裁决。
朱棣的目光,缓缓扫过胡濙高举的玉佩、度牒,最终落在那块小小的、颜色晦暗的布料碎片上。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他那张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