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登基前后:允熥改封
(相对于洪武十三年)却已位极人臣的脸,听着那“成国公”的封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憋闷和不甘,如同毒藤般缠绕上心头。
他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了几下,嘴唇微张,一个名字几乎就要冲口而出:“我师……”
那个“父”字,硬生生卡在了喉咙深处,连一丝气息都没能发出。
他所谓的放水的师父李景隆,就凭他所做的一切,如果是一个布衣,那封个国公没问题。关键他已经是曹国公了,再加上他干的那些事儿,不赏他毒酒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
天幕画面再转,从功臣的荣耀移向皇族的安置。
“建文削藩,首当其冲者,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皆被废为庶人,圈禁高墙。燕王入京即诏复其王爵,令各归封国,以示宽仁,慰宗室之心。”
天幕上依次闪过三位藩王被释放、重新穿上亲王冕服、对着新皇叩谢的画面,只是那表情,惊魂未定多过欣喜。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这一幕,鼻子里发出一声极轻的冷哼,眼神淡漠。他端起御案上的茶盏,啜了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评价几件无关紧要的旧物:
“废了又放回去,有啥用?周王就知道鼓捣他那点草药,齐王骄纵,代王……哼,更是烂泥扶不上墙!回封国?不过是换个地方当他们的富贵猪猡!老四这一手,也就糊弄糊弄外人,收买点人心罢了。真指望他们能镇守一方?笑话!”
老皇帝眼中没有丝毫对儿子们复位的欣慰,只有冰冷的评估和深深的失望——这几个儿子,在他眼里,已经是彻底无用的弃子。
天幕画面聚焦到另一人身上——宁王朱权。他年轻的面庞上带着明显的阴郁和不甘。
“宁王朱权,坐拥大宁重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起兵,借‘求救’之名入大宁,挟持宁王,尽收其精锐朵颜三卫为己用,并许以‘事成中分天下’……”
画面重现大宁城下,朱棣与朱权“执手相看泪眼”的“感人”场景,随即便是燕军接管宁藩兵马的冷酷现实。
“……及燕王入主京师,宁王求改封苏州。苏州,江南财赋重地,繁华冠绝天下,然其地……乃建文所封吴王朱允熥(懿文太子第三子,建文初封吴王,后废为广泽王)之封国。以‘畿内重地’为由拒之。”
“宁王复请改封钱塘。钱塘,古吴越之地,亦为形胜之区。答曰:‘皇考以五弟封吴,后竟不果。建文无道,封其弟允熥于吴,竟亦不克享。钱塘亦畿内,且前代如吴越王钱氏,亦难长久。’再拒之。”
画面中,朱权脸色铁青,眼神中压抑着怒火和绝望。最后,画面定格在南昌城头,宁王大旗升起。
“宁王无奈,自请居南昌。诏许之,遂改封南昌。宁王至南昌,即称病不行,实则赖定此地,不复他迁。”
--
天幕上,“吴王朱允熥”几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朱元璋的心头!
老皇帝脸上的淡漠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骇人的阴沉!他眼中寒光暴涨,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猛地攥紧,骨节发出“咔”的轻响!
“吴王……”朱元璋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冰冷刺骨,带着滔天的怒意,“好一个建文!好一个朱允炆!咱用过的王号,他也敢拿出来封?!封的还是他弟弟!”
他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了几下,嘴唇微张,一个名字几乎就要冲口而出:“我师……”
那个“父”字,硬生生卡在了喉咙深处,连一丝气息都没能发出。
他所谓的放水的师父李景隆,就凭他所做的一切,如果是一个布衣,那封个国公没问题。关键他已经是曹国公了,再加上他干的那些事儿,不赏他毒酒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
天幕画面再转,从功臣的荣耀移向皇族的安置。
“建文削藩,首当其冲者,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皆被废为庶人,圈禁高墙。燕王入京即诏复其王爵,令各归封国,以示宽仁,慰宗室之心。”
天幕上依次闪过三位藩王被释放、重新穿上亲王冕服、对着新皇叩谢的画面,只是那表情,惊魂未定多过欣喜。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这一幕,鼻子里发出一声极轻的冷哼,眼神淡漠。他端起御案上的茶盏,啜了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评价几件无关紧要的旧物:
“废了又放回去,有啥用?周王就知道鼓捣他那点草药,齐王骄纵,代王……哼,更是烂泥扶不上墙!回封国?不过是换个地方当他们的富贵猪猡!老四这一手,也就糊弄糊弄外人,收买点人心罢了。真指望他们能镇守一方?笑话!”
老皇帝眼中没有丝毫对儿子们复位的欣慰,只有冰冷的评估和深深的失望——这几个儿子,在他眼里,已经是彻底无用的弃子。
天幕画面聚焦到另一人身上——宁王朱权。他年轻的面庞上带着明显的阴郁和不甘。
“宁王朱权,坐拥大宁重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起兵,借‘求救’之名入大宁,挟持宁王,尽收其精锐朵颜三卫为己用,并许以‘事成中分天下’……”
画面重现大宁城下,朱棣与朱权“执手相看泪眼”的“感人”场景,随即便是燕军接管宁藩兵马的冷酷现实。
“……及燕王入主京师,宁王求改封苏州。苏州,江南财赋重地,繁华冠绝天下,然其地……乃建文所封吴王朱允熥(懿文太子第三子,建文初封吴王,后废为广泽王)之封国。以‘畿内重地’为由拒之。”
“宁王复请改封钱塘。钱塘,古吴越之地,亦为形胜之区。答曰:‘皇考以五弟封吴,后竟不果。建文无道,封其弟允熥于吴,竟亦不克享。钱塘亦畿内,且前代如吴越王钱氏,亦难长久。’再拒之。”
画面中,朱权脸色铁青,眼神中压抑着怒火和绝望。最后,画面定格在南昌城头,宁王大旗升起。
“宁王无奈,自请居南昌。诏许之,遂改封南昌。宁王至南昌,即称病不行,实则赖定此地,不复他迁。”
--
天幕上,“吴王朱允熥”几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朱元璋的心头!
老皇帝脸上的淡漠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骇人的阴沉!他眼中寒光暴涨,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猛地攥紧,骨节发出“咔”的轻响!
“吴王……”朱元璋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冰冷刺骨,带着滔天的怒意,“好一个建文!好一个朱允炆!咱用过的王号,他也敢拿出来封?!封的还是他弟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