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65章 东昌,勋贵们的赌注
盛庸的大军已经严阵以待!不同于之前李景隆的臃肿混乱,这支军队阵型严谨,壁垒森严,刀枪如林,透着一股沉稳厚重的杀气!
中军大纛之下,盛庸按剑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前方,仿佛在等待着猎物的自投罗网。
“将计就计!盛庸此人,果然不凡!”奉天殿前,一位素以知兵著称的文官忍不住击节赞叹,“他看穿了燕王调动他的意图,却顺势而为,主动选择东昌作为决战之地!此地……”
他目光扫过天幕上那相对平坦却并非无险可守的地形,“既非利于燕军骑兵完全展开的旷野,也非利于防守的险要山隘,而是盛庸可以凭坚阵、强弩与燕军一较高下的地方!妙!实在是妙!”
看着天幕上这如同弈棋般步步惊心的战略博弈,看着燕王朱棣的“声东击西”被盛庸反手化为“请君入瓮”,奉天殿前的紧张气氛竟被一种奇异的兴奋和看戏般的轻松所取代。
尤其是殿外勋贵武臣的班列里,更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带着看好戏意味的笑声。
“哈哈哈,精彩!真他娘的精彩!”一个身材魁梧、嗓门洪亮的侯爷咧着嘴笑道,“燕王殿下这招玩得漂亮,可惜盛庸也不是吃素的!这东昌,怕是要有好戏看了!”
他旁边一位同样勋贵打扮的中年人摸着下巴,分析道:“不过话说回来,此一时彼一时。白沟河之战,李景隆手握六十万大军,燕王满打满算也就十万出头,那是绝对的以弱胜强,险之又险!可现在呢?”
他掰着手指头,“燕王得了大宁八万精兵,收拢了李景隆败军中的部分精锐,加上朵颜三卫和原有的兵马,少说也有二十多万!盛庸呢?朝廷连遭两次大败,精锐尽丧,他能凑出十万可用之兵,就算建文天子砸锅卖铁了!兵力上,燕王占优啊!”
“占优归占优,”另一个勋贵插嘴,眼神闪烁,“可盛庸不是李景隆!你看他这阵势摆的,一看就是扎手的硬骨头!燕王那套骑兵冲阵,在东昌这地方,未必好使!我看啊……胜负难料!五五开!”
“五五开?我看未必!盛庸稳扎稳打,燕王急于求胜,我看盛庸赢面更大些!”有人反驳。
“放屁!燕王麾下张玉、朱能、丘福,还有燕次子朱高.....哪个不是万夫不当之勇?朵颜三卫的骑兵冲起来,谁能挡住?我看还是燕王赢!”
就在这争论渐起之时,一个更加洪亮、更加肆无忌惮的声音猛地炸响,瞬间压过了所有的议论:
“吵吵个屁!光动嘴皮子有个鸟用!”永昌侯蓝玉抱着胳膊,从勋贵班列前方转过身,那张粗豪的脸上满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兴奋,他蒲扇般的大手一挥,声震全场,“是爷们儿就真金白银地押!来来来!开盘了开盘了!老子坐庄!”
他这一嗓子,如同在滚油里泼了瓢冷水,整个勋贵班列瞬间沸腾了!
经历了天幕初现时的震撼、恐惧和小心翼翼,看过了李景隆的愚蠢、铁铉的疯狂、朱棣的憋屈和蓝玉的持续输出,未来的靖难大戏,在这些刀头舔血、见惯了生死的开国勋贵眼中,早已褪去了那份神秘和沉重,更像是一场结局未卜、但过程足够刺激的大戏!
“蓝侯爷说得对!押!必须押!”一个年轻的伯爵立刻响应,兴奋地解下腰间一块羊脂玉佩,“我押燕王胜!这块玉佩值三百两!”
“我押盛庸!五百两银票!”另一个侯爷不甘示弱。
“我押燕王!外加一匹西域良驹!”
中军大纛之下,盛庸按剑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前方,仿佛在等待着猎物的自投罗网。
“将计就计!盛庸此人,果然不凡!”奉天殿前,一位素以知兵著称的文官忍不住击节赞叹,“他看穿了燕王调动他的意图,却顺势而为,主动选择东昌作为决战之地!此地……”
他目光扫过天幕上那相对平坦却并非无险可守的地形,“既非利于燕军骑兵完全展开的旷野,也非利于防守的险要山隘,而是盛庸可以凭坚阵、强弩与燕军一较高下的地方!妙!实在是妙!”
看着天幕上这如同弈棋般步步惊心的战略博弈,看着燕王朱棣的“声东击西”被盛庸反手化为“请君入瓮”,奉天殿前的紧张气氛竟被一种奇异的兴奋和看戏般的轻松所取代。
尤其是殿外勋贵武臣的班列里,更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带着看好戏意味的笑声。
“哈哈哈,精彩!真他娘的精彩!”一个身材魁梧、嗓门洪亮的侯爷咧着嘴笑道,“燕王殿下这招玩得漂亮,可惜盛庸也不是吃素的!这东昌,怕是要有好戏看了!”
他旁边一位同样勋贵打扮的中年人摸着下巴,分析道:“不过话说回来,此一时彼一时。白沟河之战,李景隆手握六十万大军,燕王满打满算也就十万出头,那是绝对的以弱胜强,险之又险!可现在呢?”
他掰着手指头,“燕王得了大宁八万精兵,收拢了李景隆败军中的部分精锐,加上朵颜三卫和原有的兵马,少说也有二十多万!盛庸呢?朝廷连遭两次大败,精锐尽丧,他能凑出十万可用之兵,就算建文天子砸锅卖铁了!兵力上,燕王占优啊!”
“占优归占优,”另一个勋贵插嘴,眼神闪烁,“可盛庸不是李景隆!你看他这阵势摆的,一看就是扎手的硬骨头!燕王那套骑兵冲阵,在东昌这地方,未必好使!我看啊……胜负难料!五五开!”
“五五开?我看未必!盛庸稳扎稳打,燕王急于求胜,我看盛庸赢面更大些!”有人反驳。
“放屁!燕王麾下张玉、朱能、丘福,还有燕次子朱高.....哪个不是万夫不当之勇?朵颜三卫的骑兵冲起来,谁能挡住?我看还是燕王赢!”
就在这争论渐起之时,一个更加洪亮、更加肆无忌惮的声音猛地炸响,瞬间压过了所有的议论:
“吵吵个屁!光动嘴皮子有个鸟用!”永昌侯蓝玉抱着胳膊,从勋贵班列前方转过身,那张粗豪的脸上满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兴奋,他蒲扇般的大手一挥,声震全场,“是爷们儿就真金白银地押!来来来!开盘了开盘了!老子坐庄!”
他这一嗓子,如同在滚油里泼了瓢冷水,整个勋贵班列瞬间沸腾了!
经历了天幕初现时的震撼、恐惧和小心翼翼,看过了李景隆的愚蠢、铁铉的疯狂、朱棣的憋屈和蓝玉的持续输出,未来的靖难大戏,在这些刀头舔血、见惯了生死的开国勋贵眼中,早已褪去了那份神秘和沉重,更像是一场结局未卜、但过程足够刺激的大戏!
“蓝侯爷说得对!押!必须押!”一个年轻的伯爵立刻响应,兴奋地解下腰间一块羊脂玉佩,“我押燕王胜!这块玉佩值三百两!”
“我押盛庸!五百两银票!”另一个侯爷不甘示弱。
“我押燕王!外加一匹西域良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