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向明为了照顾低学历人才李铁锤,把事情简单的讲了一遍。



事实上,国内从五十年代开始,便注意到了集装箱技术,铁道技术研究所曾经根据国外的资料制造出了一批集装箱。



但是因为缺乏配套设备,所以这批集装箱最后变成了工人的临时房屋。



到了六七十年代,国内的集装箱技术蓬勃发展。



海陆运输公司(原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以经过改装的全集装箱船开辟了纽约至欧洲集装箱运输航线。



马托松船公司将“夏威夷殖民者”全集装箱船投入到小日子至北美太平洋沿岸航线。



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一直紧盯着国外的集装箱技术发展。



虽然当时是特殊时期,铁道研究所还是再次启动了集装箱技术的研究工作。



1973年,开辟了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津城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



同年9月开辟了用杂货船捎运小型集装箱的魔都至横滨、大阪、神户航线。



此时按说集装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了,可以大规模使用了。



但是国内的铁道和水运部门迟迟没有大规模推广集装箱技术。



“铁锤同志,你说说,我们铁道研究所研究了十几年,已经研制出了一套完整的集装箱配套运输方案。



并且根据我们的计算,使用集装箱进行运输,可以节省百分之五十的时间,节约百分之二十的运输费用。



但是上面就是不批准!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口气把压在心底的烦心事全讲出来,周向明此时情绪特别激动。



“老周啊,你别着急,因为你着急也没用。”



李铁锤点上根烟悠闲的抽着,说道:“一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该技术是否具备先进性,是否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点没问题!”周向明点头。



“二是大规模推广是否需要消耗海量的资金和物资。”李铁锤接着说道。



周向明闻言脸色顿时白了:“集装箱的制造花费并不多,但是要改造货运站和码头,确实需要花费很多。不过这都是值得的啊!”



“是否值得,取决于集装箱是不是真的必要。”



李铁锤见周向明还不明白,只能把事情讲清楚:“咱们国内的重工业大部分走的是老毛子的路线。



所以,解放后国内大量修建铁路网。



集装箱最大的优势是在海运方面,在铁路运输上的优势并不大....”



李铁锤话说一半,没有再接着说下去,周向明已经明白过来了。



“据我所知,老毛子那边也迟迟没有发现集装箱技术.....难怪我们每次申请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已经将集装箱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上面就是不同意....”



周向明此时已经搞清楚了。



是否使用集装箱技术,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考虑,而是已经涉及到工业发展的路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火热年代:从娶女知青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不吃鱼的八爪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吃鱼的八爪鱼并收藏火热年代:从娶女知青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