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第396章 陈苦补天,收巨鳌而立四极!
五色石虽然也是奇珍异宝级别的存在。
但若是比之这玄黄功德珠,自然还是差了许多。
陈苦设想着。
若是以玄黄功德珠来补全残缺的天地,是否能够保留大部分的先天灵气呢?
此外,还能以功德之光照耀世间,使得众生的修行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故而,才如此行动起来。
此珠乃功德所化,是天地意志的嘉奖,其本质与洪荒世界同根同源。
以它来补全天地,不是堵,而是“生”。
是让残破的天地,以功德为养料,自行生长、愈合。
如此,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住残存的先天灵气,更能让功德之光普照大千,润泽万物。
众生修行所受的影响,将被降至最低。
一个念头,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陈苦选择了那条更艰难,却也更慈悲的道路。
这个决定不需要任何犹豫。
他心念微动。
轰!
无形的法则秩序在他的意志下被引动,瞬间凝聚,化作了有形的大道神火。
那火焰并非赤红,也非金灿,而是呈现出一种混沌未开的色彩,其中有万千道则符文在生灭,在沉浮。
这等火焰,足以焚尽大罗,融化万物。
乾坤鼎被他召出,悬于身前,古朴的鼎身之上,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纹路一一亮起,仿佛一个完整的宇宙在其中运转。
大道之火落入鼎中。
霎时间,乾坤鼎内光焰滔天,那炽热的温度并非作用于肉身,而是直指神魂与真灵,仿佛要将人的道与法都一并点燃。
接引、准提、红云三人立于远处,神色凝重到了极点。
他们清晰地感知到那火焰中蕴含的恐怖力量,那是足以威胁到他们圣人之躯的本源道火。
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唯恐惊扰了陈苦。
他们都明白,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其意义之重大,甚至超越了一场圣人之战。
这关乎洪荒未来的走向,关乎天地间亿万万生灵的命运。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法则的剧烈碰撞。
玄黄功德珠坠入火焰,竟没有半分被熔炼的痛苦与挣扎。
它只是静静悬浮,周身散发出的玄黄光晕愈发柔和,仿佛在主动接纳,在自我奉献。
鼎内的道火,此刻也不再狂暴。
它们化作了最温柔的丝线,一丝一缕地缠绕上功德珠,不是在焚烧,而是在分解,在引导。
陈苦的双眸之中,倒映着鼎内的景象,无数大道符文在他瞳孔深处流转、推演。
他的神念与整个乾坤鼎,与鼎内的大道之火,与那枚玄黄功德珠,彻底融为一体。
这是一场精妙到极致的操控。
多一分力,则功德溃散。
少一分力,则神珠不化。
他必须将功德珠内蕴含的天地功德与世界本源之力,完整无缺地提炼出来,再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够与洪荒天地完美相融的形态。
这个过程,容不得丝毫差错。
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
或许是一瞬,或许是千百年。
鼎内的景象在不断变化。
原本璀璨夺目的玄黄功德珠,其固有的形态逐渐消失。
它在火焰的包裹中,先是化作了一滩液态的玄黄浆液,浆液中有点点功德金光闪烁,如同黑夜里的繁星。
而后,浆液开始蒸腾,化作了最纯粹的玄黄二气。
玄气上升,黄气下沉,在小小的鼎内空间中,竟隐隐重现了天地初开时的景象。
最终,玄黄二气再度交融、盘旋、压缩。
终于。
某一刻,鼎内所有的光焰尽数收敛。
陈苦一直紧绷的神情,终于舒展开来,一抹淡淡的笑意浮现在他嘴角。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
那口气息悠长,带着一种完成浩瀚工程后的释然。
接引、准提、红云三人心头一紧,立刻将目光投向乾坤鼎。
只见鼎中,已不见了功德珠,也不见了道火。
唯有一团物质静静悬浮。
那是一团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物质,流光溢彩,变幻不定。
它时而呈现出混沌的形态,时而又演化为日月星辰,时而又凝聚成山川河流。
它散发出的光芒,无比柔和,却又蕴含着一种至高的威严与慈悲。
那光芒照在人身上,能平复一切心绪,能抚平一切创伤。
这,便是功德本源与世界本源的完美融合体。
陈苦心念再动。
“去。”
他对着那团物质,轻轻吐出一个字。
那团流光溢彩的物质,从乾坤鼎中缓缓飞升而起,朝着天穹之上那巨大的创口飘去。
它飞得很慢,却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意志。
当它触碰到天穹裂痕的瞬间。
整个洪荒天地,万籁俱寂。
时间与空间,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风停了,水止了,肆虐的地火风水,咆哮的九天弱水,都在这一刻凝固。
紧接着。
自那团物质之中,亿万万道玄妙莫测的大道符文,如潮水般汹涌而出。
那些符文不是后天凝聚,而是先天而成,每一个符文都代表着一条最基础的天地至理。
它们如同一尾尾金色的游鱼,主动找到了天地间那些破碎的法则链条。
它们烙印上去。
咔嚓!
一声轻微却又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洪和每一个生灵心底的声响。
那是法则断链被重新接续的声音。
原本破碎、混乱的法则,在这些大道符文的修补下,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修复、被重塑,甚至比以往更加坚韧,更加完善。
这还不是结束。
随着那团物质的彻底融入。
整个洪荒天地之间,凭空多出了一种玄妙至极的力量。
这股力量温和,却又无处不在。
它渗入山川,渗入河流,渗入空气,渗入每一个生灵的体内。
山川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稳固。
江河湖海,因此而变得更具生机。
天地间的生灵,无论修为高低,无论种族为何,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一种源自世界本身的安宁与祥和。
那是一种来自母亲的抚慰。
天空中的裂痕,在愈合。
倾泻而下的九天弱水,在倒卷回天河。
暴虐的地水火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轻轻抹平,重新回归了它们应有的秩序。
看着这神迹般的一幕,接引、准提、红云三人,脸上的凝重早已被震撼与惊喜所取代。
他们设想过无数种补天的方法,却从未想过,竟有人能用如此完美,如此轻松的方式,来弥补这天地的创伤。
这已经不是补天。
这是在……重塑天地!
“好,太好了!”
红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极致的激动。
“不愧是陈苦道友,竟有此等神异手段,补全天地。”
他的赞叹发自肺腑。
一旁的接引、准提二人,也是缓缓点头。
他们的动作很轻,但眼神之中,却满是无法掩饰的赞许与欣慰。
这一刻,他们对陈苦的认知,再度被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
另一面。
太素天,娲皇宫中。
此地万古恒常,清净无为,大道的气韵如同呼吸,每一次流转都涤荡着亿万里的虚空。
宫阙深处,女娲圣人高坐云床,周身道韵自成一界,隔绝了时光的冲刷与因果的沾染。
她的眼眸,比最深邃的星海更为浩瀚,倒映着诸天万界的生灭轮转。
然而就在方才,那双古井无波的圣人眼眸,第一次泛起了涟漪。
一道横贯天地的玄黄功德金光,竟是穿透了太素天的界壁,映照在了这片永恒寂静之地。
那光芒,并非蛮横闯入,而是带着天道至理的煌煌之威,堂皇正大,让一切大道为之避让。
女娲的身形,在这道功德金光映照的刹那,微微一滞。
环绕她周身的圆满道韵,出现了一丝极细微的凝顿。
她那张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绝美面容上,先是浮现出一抹纯粹的愕然。
圣心澄澈,映照万物,本不该有此情绪。
可眼前洪荒天地间发生的一幕,却实实在在超出了她的推演与定数。
“这……”
一声轻吟自她唇间溢出,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惊异。
“这小子是抢了本宫的气运与功德了?!”
女娲终于忍不住,将心中的念头化作了低语。
这声音在空旷的娲皇宫内回荡,却又瞬间被无处不在的道韵所消解,仿佛从未出现过。
她的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那不是愤怒,也非嫉恨,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
就像一个棋手,早已算定了棋局的百般变化,准备落下那决定乾坤的一子,却发现棋盘上凭空多出了一只手,以一种自己从未设想过、却又无比精妙的方式,提前终结了棋局。
她本已准备炼石补天。
先天五色石已在掌中蕴养,只待时机一至,便要出手平定这场席卷洪荒的浩劫,以此获取无量功德,为妖族谋求一线生机,也为自身大道更进一步。
这是天道大势,是她的机缘,亦是她的责任。
可现在,这份机缘,这份责任,这份本该属于她的泼天功德,被一个后辈,截取了。
换做任何一个准圣大能,面对这般断绝道途的截胡,恐怕早已是怒火攻心,杀意沸腾。
但女娲毕竟是圣人。
她念头一转,心中那丝古怪的情绪便迅速沉淀下去。
责怪?
没有必要。
记恨?
更是无从谈起。
补天之举,乃是救世。
此乃煌煌正道,至公无私,是针对整个洪荒天地的无量功德,而非某人某族的私产。
天道只认功绩,不认名姓。
只要能挽救这方天地,谁来做,天道便会垂青于谁。
这本就是一场开放给所有大能者的考验,只不过,在所有人都还未反应过来,或者还在权衡利弊之时,她女娲洞悉了天机,并准备付诸行动。
而那陈苦,不仅同样洞悉了天机,其动作甚至比自己这位天道圣人还要快上一分。
这才是最让女娲感到惊异的地方。
况且……
女娲的圣人神念,早已跨越了无尽时空,落在了那定住天之痕迹的物质上。
玄黄功德珠。
只一眼,她便看穿了其中的本质。
那并非单纯的物质填补,而是以无上功德为引,调动天地玄黄之气,重塑了那片区域的天地法则。
其效果,比她用先天五色石熔炼之后强行补上,要高明太多。
五色石是“补”,是外力弥合。
而这玄黄功德珠,却是“生”,是让天地法则自行修复、衍生,不留半点瑕疵,圆融无碍。
一种是高明的外科手术,一种是激发自身潜能的再生。
高下立判。
即便是她亲自出手,论及对天地修复的完美程度,也断然无法与此相比。
从这个角度看,洪荒天地由陈苦来补,获益更大。
天道降下的功德之盛,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她又有什么理由去计较?
难道要说,你的方法比我的更好,所以你错了?
她女娲,不至于如此。
短短片刻之间,女娲心中的诸多念头已流转了亿万次。
最终,她眼中的愕然与古怪尽数褪去,化为一片澄明与释然。
云床之上,她微微舒展了身躯,周遭凝滞的道韵重新开始流淌,甚至比之前更加圆融自如。
心境上的一点波澜,对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既然天已补,浩劫已平,她自然也就不再急切。
只是,一个全新的疑惑,浮上了她的心头。
陈苦……
对方到底是哪里来的玄黄功德珠,哪里来的捷足先登?
女娲的圣心之中,再次对陈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
面色微微一动。
而后,她却是一步迈出。
身形未动,人已消失在云床之上。
下一瞬,她的身影便直接踏出了太素天的界壁,跨越了混沌与天地的界限,前往那风云变幻的洪荒天地之中去了。
……
洪荒天地,万籁俱寂。
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死寂。
风停了,云滞了,连时间长河的奔涌,都似乎被冻结。
亿万万生灵,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修为高低,此刻都做着同一个动作。
抬头。
望天。
那道横贯了整个天穹的巨大裂痕,是烙印在所有生灵瞳孔中的唯一景象。
它不再流淌混沌,却依旧狰狞,是天地一道无法愈合的创口,向外渗着绝望与死气。
但若是比之这玄黄功德珠,自然还是差了许多。
陈苦设想着。
若是以玄黄功德珠来补全残缺的天地,是否能够保留大部分的先天灵气呢?
此外,还能以功德之光照耀世间,使得众生的修行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故而,才如此行动起来。
此珠乃功德所化,是天地意志的嘉奖,其本质与洪荒世界同根同源。
以它来补全天地,不是堵,而是“生”。
是让残破的天地,以功德为养料,自行生长、愈合。
如此,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住残存的先天灵气,更能让功德之光普照大千,润泽万物。
众生修行所受的影响,将被降至最低。
一个念头,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陈苦选择了那条更艰难,却也更慈悲的道路。
这个决定不需要任何犹豫。
他心念微动。
轰!
无形的法则秩序在他的意志下被引动,瞬间凝聚,化作了有形的大道神火。
那火焰并非赤红,也非金灿,而是呈现出一种混沌未开的色彩,其中有万千道则符文在生灭,在沉浮。
这等火焰,足以焚尽大罗,融化万物。
乾坤鼎被他召出,悬于身前,古朴的鼎身之上,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纹路一一亮起,仿佛一个完整的宇宙在其中运转。
大道之火落入鼎中。
霎时间,乾坤鼎内光焰滔天,那炽热的温度并非作用于肉身,而是直指神魂与真灵,仿佛要将人的道与法都一并点燃。
接引、准提、红云三人立于远处,神色凝重到了极点。
他们清晰地感知到那火焰中蕴含的恐怖力量,那是足以威胁到他们圣人之躯的本源道火。
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唯恐惊扰了陈苦。
他们都明白,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其意义之重大,甚至超越了一场圣人之战。
这关乎洪荒未来的走向,关乎天地间亿万万生灵的命运。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法则的剧烈碰撞。
玄黄功德珠坠入火焰,竟没有半分被熔炼的痛苦与挣扎。
它只是静静悬浮,周身散发出的玄黄光晕愈发柔和,仿佛在主动接纳,在自我奉献。
鼎内的道火,此刻也不再狂暴。
它们化作了最温柔的丝线,一丝一缕地缠绕上功德珠,不是在焚烧,而是在分解,在引导。
陈苦的双眸之中,倒映着鼎内的景象,无数大道符文在他瞳孔深处流转、推演。
他的神念与整个乾坤鼎,与鼎内的大道之火,与那枚玄黄功德珠,彻底融为一体。
这是一场精妙到极致的操控。
多一分力,则功德溃散。
少一分力,则神珠不化。
他必须将功德珠内蕴含的天地功德与世界本源之力,完整无缺地提炼出来,再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够与洪荒天地完美相融的形态。
这个过程,容不得丝毫差错。
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
或许是一瞬,或许是千百年。
鼎内的景象在不断变化。
原本璀璨夺目的玄黄功德珠,其固有的形态逐渐消失。
它在火焰的包裹中,先是化作了一滩液态的玄黄浆液,浆液中有点点功德金光闪烁,如同黑夜里的繁星。
而后,浆液开始蒸腾,化作了最纯粹的玄黄二气。
玄气上升,黄气下沉,在小小的鼎内空间中,竟隐隐重现了天地初开时的景象。
最终,玄黄二气再度交融、盘旋、压缩。
终于。
某一刻,鼎内所有的光焰尽数收敛。
陈苦一直紧绷的神情,终于舒展开来,一抹淡淡的笑意浮现在他嘴角。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
那口气息悠长,带着一种完成浩瀚工程后的释然。
接引、准提、红云三人心头一紧,立刻将目光投向乾坤鼎。
只见鼎中,已不见了功德珠,也不见了道火。
唯有一团物质静静悬浮。
那是一团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物质,流光溢彩,变幻不定。
它时而呈现出混沌的形态,时而又演化为日月星辰,时而又凝聚成山川河流。
它散发出的光芒,无比柔和,却又蕴含着一种至高的威严与慈悲。
那光芒照在人身上,能平复一切心绪,能抚平一切创伤。
这,便是功德本源与世界本源的完美融合体。
陈苦心念再动。
“去。”
他对着那团物质,轻轻吐出一个字。
那团流光溢彩的物质,从乾坤鼎中缓缓飞升而起,朝着天穹之上那巨大的创口飘去。
它飞得很慢,却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意志。
当它触碰到天穹裂痕的瞬间。
整个洪荒天地,万籁俱寂。
时间与空间,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风停了,水止了,肆虐的地火风水,咆哮的九天弱水,都在这一刻凝固。
紧接着。
自那团物质之中,亿万万道玄妙莫测的大道符文,如潮水般汹涌而出。
那些符文不是后天凝聚,而是先天而成,每一个符文都代表着一条最基础的天地至理。
它们如同一尾尾金色的游鱼,主动找到了天地间那些破碎的法则链条。
它们烙印上去。
咔嚓!
一声轻微却又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洪和每一个生灵心底的声响。
那是法则断链被重新接续的声音。
原本破碎、混乱的法则,在这些大道符文的修补下,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修复、被重塑,甚至比以往更加坚韧,更加完善。
这还不是结束。
随着那团物质的彻底融入。
整个洪荒天地之间,凭空多出了一种玄妙至极的力量。
这股力量温和,却又无处不在。
它渗入山川,渗入河流,渗入空气,渗入每一个生灵的体内。
山川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稳固。
江河湖海,因此而变得更具生机。
天地间的生灵,无论修为高低,无论种族为何,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一种源自世界本身的安宁与祥和。
那是一种来自母亲的抚慰。
天空中的裂痕,在愈合。
倾泻而下的九天弱水,在倒卷回天河。
暴虐的地水火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轻轻抹平,重新回归了它们应有的秩序。
看着这神迹般的一幕,接引、准提、红云三人,脸上的凝重早已被震撼与惊喜所取代。
他们设想过无数种补天的方法,却从未想过,竟有人能用如此完美,如此轻松的方式,来弥补这天地的创伤。
这已经不是补天。
这是在……重塑天地!
“好,太好了!”
红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极致的激动。
“不愧是陈苦道友,竟有此等神异手段,补全天地。”
他的赞叹发自肺腑。
一旁的接引、准提二人,也是缓缓点头。
他们的动作很轻,但眼神之中,却满是无法掩饰的赞许与欣慰。
这一刻,他们对陈苦的认知,再度被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
另一面。
太素天,娲皇宫中。
此地万古恒常,清净无为,大道的气韵如同呼吸,每一次流转都涤荡着亿万里的虚空。
宫阙深处,女娲圣人高坐云床,周身道韵自成一界,隔绝了时光的冲刷与因果的沾染。
她的眼眸,比最深邃的星海更为浩瀚,倒映着诸天万界的生灭轮转。
然而就在方才,那双古井无波的圣人眼眸,第一次泛起了涟漪。
一道横贯天地的玄黄功德金光,竟是穿透了太素天的界壁,映照在了这片永恒寂静之地。
那光芒,并非蛮横闯入,而是带着天道至理的煌煌之威,堂皇正大,让一切大道为之避让。
女娲的身形,在这道功德金光映照的刹那,微微一滞。
环绕她周身的圆满道韵,出现了一丝极细微的凝顿。
她那张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绝美面容上,先是浮现出一抹纯粹的愕然。
圣心澄澈,映照万物,本不该有此情绪。
可眼前洪荒天地间发生的一幕,却实实在在超出了她的推演与定数。
“这……”
一声轻吟自她唇间溢出,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惊异。
“这小子是抢了本宫的气运与功德了?!”
女娲终于忍不住,将心中的念头化作了低语。
这声音在空旷的娲皇宫内回荡,却又瞬间被无处不在的道韵所消解,仿佛从未出现过。
她的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那不是愤怒,也非嫉恨,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
就像一个棋手,早已算定了棋局的百般变化,准备落下那决定乾坤的一子,却发现棋盘上凭空多出了一只手,以一种自己从未设想过、却又无比精妙的方式,提前终结了棋局。
她本已准备炼石补天。
先天五色石已在掌中蕴养,只待时机一至,便要出手平定这场席卷洪荒的浩劫,以此获取无量功德,为妖族谋求一线生机,也为自身大道更进一步。
这是天道大势,是她的机缘,亦是她的责任。
可现在,这份机缘,这份责任,这份本该属于她的泼天功德,被一个后辈,截取了。
换做任何一个准圣大能,面对这般断绝道途的截胡,恐怕早已是怒火攻心,杀意沸腾。
但女娲毕竟是圣人。
她念头一转,心中那丝古怪的情绪便迅速沉淀下去。
责怪?
没有必要。
记恨?
更是无从谈起。
补天之举,乃是救世。
此乃煌煌正道,至公无私,是针对整个洪荒天地的无量功德,而非某人某族的私产。
天道只认功绩,不认名姓。
只要能挽救这方天地,谁来做,天道便会垂青于谁。
这本就是一场开放给所有大能者的考验,只不过,在所有人都还未反应过来,或者还在权衡利弊之时,她女娲洞悉了天机,并准备付诸行动。
而那陈苦,不仅同样洞悉了天机,其动作甚至比自己这位天道圣人还要快上一分。
这才是最让女娲感到惊异的地方。
况且……
女娲的圣人神念,早已跨越了无尽时空,落在了那定住天之痕迹的物质上。
玄黄功德珠。
只一眼,她便看穿了其中的本质。
那并非单纯的物质填补,而是以无上功德为引,调动天地玄黄之气,重塑了那片区域的天地法则。
其效果,比她用先天五色石熔炼之后强行补上,要高明太多。
五色石是“补”,是外力弥合。
而这玄黄功德珠,却是“生”,是让天地法则自行修复、衍生,不留半点瑕疵,圆融无碍。
一种是高明的外科手术,一种是激发自身潜能的再生。
高下立判。
即便是她亲自出手,论及对天地修复的完美程度,也断然无法与此相比。
从这个角度看,洪荒天地由陈苦来补,获益更大。
天道降下的功德之盛,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她又有什么理由去计较?
难道要说,你的方法比我的更好,所以你错了?
她女娲,不至于如此。
短短片刻之间,女娲心中的诸多念头已流转了亿万次。
最终,她眼中的愕然与古怪尽数褪去,化为一片澄明与释然。
云床之上,她微微舒展了身躯,周遭凝滞的道韵重新开始流淌,甚至比之前更加圆融自如。
心境上的一点波澜,对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既然天已补,浩劫已平,她自然也就不再急切。
只是,一个全新的疑惑,浮上了她的心头。
陈苦……
对方到底是哪里来的玄黄功德珠,哪里来的捷足先登?
女娲的圣心之中,再次对陈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
面色微微一动。
而后,她却是一步迈出。
身形未动,人已消失在云床之上。
下一瞬,她的身影便直接踏出了太素天的界壁,跨越了混沌与天地的界限,前往那风云变幻的洪荒天地之中去了。
……
洪荒天地,万籁俱寂。
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死寂。
风停了,云滞了,连时间长河的奔涌,都似乎被冻结。
亿万万生灵,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修为高低,此刻都做着同一个动作。
抬头。
望天。
那道横贯了整个天穹的巨大裂痕,是烙印在所有生灵瞳孔中的唯一景象。
它不再流淌混沌,却依旧狰狞,是天地一道无法愈合的创口,向外渗着绝望与死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