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渐入佳境
一袋子,这五块钱太值了。
好运还没结束,刚走出胡同不远,有个老太太问他收不收瓶子?
杨明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太太带着他到胡同深处一个大杂院里,从屋子里拿出一个粉色花瓶,开口说要两块。
杨明凭感觉就知道这个瓶子不简单,后世那些鉴宝类视频他也常看,知道现今这时代想买个赝品难如登天。
还价五毛,老太太不乐意了,说是老头子留下的,一辈子就喜欢这东西,五毛就不卖了,留个念想。
杨明故作深思道“这么滴吧!一块钱,您要是卖就这个价,不卖您留好。”
“你这孩子,年纪轻轻的挺会讲价,一块五给你”
“一块一”杨明继续磨价格。
“一块三”老太太犹豫片刻道。
“一块二成交”杨明一副不行就离开的架势,老太太妥协了……
中午回家吃饭,他把瓶子带了回去,放里屋桌子上。
杨建军做的炸酱面,吃完饭问杨明:“那个粉彩瓶你收的?”
“粉彩瓶?”想到那个瓶子,杨明忙说“是啊!花了我一块二呢!也不知道是赔是赚。”
杨建军怔怔看着儿子:“留家吧!这瓶子是一对,另一个也不知道还存不存世,可惜了。”
杨明愣愣看着他老子,内心暗暗琢磨:“这口气像是懂行的,难不成老爸还是个内行?”
“门口车子上还有一套家具,看着像是老物件,要不……您去瞅瞅?”杨明不是故意的,是想看杨建军到底是不是真懂行,他内心认定是老物件,就没打算出手。
杨建军架着拐到门口一看,立刻上手摸了摸,抬了抬,又低头仔细看雕花纹路。
叹口气问道:“这……多少钱收的?”
“五块,还搭了一袋子旧书”杨明把那个装书袋子从家具底下掏出来,解开封口,掏出一本递给杨建军。
杨建军翻看了一下,又掏出一本继续看,连续看了十来本后,抬头道:“都拿回去,这套桌椅也一并留下。”
杨明心里一喜,并没多问,默不作声把车子上东西依次搬回家里。
里屋面积不大,十个平方左右,东西搬回来,立刻塞满了本就狭窄的空间。
杨建军坐床上,低头想想对杨明说道:“你今天走运了,这些东西都不错,特别是那个粉彩瓶,应该是……宫里流出来的粉彩云龙瓶,茶具是清晚期花梨木做的,难得是保存还算完好”
“至于那些旧书……我看看再说,我翻看那些就有一本是明嘉靖年刻本,现在说不上值不值钱,经过破四旧后,这些东西已经很少了。”
杨明不吭声,一直盯着老爸看,目光真挚诚恳。
杨建军“哎……怎么说呢!咱家以前就有古玩铺子,五几年交给国家了,但我小时候这些东西家里还是有不少的,你爷爷没事就给我念叨几句,后来……就没了。”
“您怎么看出来真假呢?”杨明疑惑道。
“真假吗……因为那时候接触到的都是真品,假的一上手感觉就不一样,这没什么,这年代没人造这个假。”杨建军低头陷入沉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好运还没结束,刚走出胡同不远,有个老太太问他收不收瓶子?
杨明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太太带着他到胡同深处一个大杂院里,从屋子里拿出一个粉色花瓶,开口说要两块。
杨明凭感觉就知道这个瓶子不简单,后世那些鉴宝类视频他也常看,知道现今这时代想买个赝品难如登天。
还价五毛,老太太不乐意了,说是老头子留下的,一辈子就喜欢这东西,五毛就不卖了,留个念想。
杨明故作深思道“这么滴吧!一块钱,您要是卖就这个价,不卖您留好。”
“你这孩子,年纪轻轻的挺会讲价,一块五给你”
“一块一”杨明继续磨价格。
“一块三”老太太犹豫片刻道。
“一块二成交”杨明一副不行就离开的架势,老太太妥协了……
中午回家吃饭,他把瓶子带了回去,放里屋桌子上。
杨建军做的炸酱面,吃完饭问杨明:“那个粉彩瓶你收的?”
“粉彩瓶?”想到那个瓶子,杨明忙说“是啊!花了我一块二呢!也不知道是赔是赚。”
杨建军怔怔看着儿子:“留家吧!这瓶子是一对,另一个也不知道还存不存世,可惜了。”
杨明愣愣看着他老子,内心暗暗琢磨:“这口气像是懂行的,难不成老爸还是个内行?”
“门口车子上还有一套家具,看着像是老物件,要不……您去瞅瞅?”杨明不是故意的,是想看杨建军到底是不是真懂行,他内心认定是老物件,就没打算出手。
杨建军架着拐到门口一看,立刻上手摸了摸,抬了抬,又低头仔细看雕花纹路。
叹口气问道:“这……多少钱收的?”
“五块,还搭了一袋子旧书”杨明把那个装书袋子从家具底下掏出来,解开封口,掏出一本递给杨建军。
杨建军翻看了一下,又掏出一本继续看,连续看了十来本后,抬头道:“都拿回去,这套桌椅也一并留下。”
杨明心里一喜,并没多问,默不作声把车子上东西依次搬回家里。
里屋面积不大,十个平方左右,东西搬回来,立刻塞满了本就狭窄的空间。
杨建军坐床上,低头想想对杨明说道:“你今天走运了,这些东西都不错,特别是那个粉彩瓶,应该是……宫里流出来的粉彩云龙瓶,茶具是清晚期花梨木做的,难得是保存还算完好”
“至于那些旧书……我看看再说,我翻看那些就有一本是明嘉靖年刻本,现在说不上值不值钱,经过破四旧后,这些东西已经很少了。”
杨明不吭声,一直盯着老爸看,目光真挚诚恳。
杨建军“哎……怎么说呢!咱家以前就有古玩铺子,五几年交给国家了,但我小时候这些东西家里还是有不少的,你爷爷没事就给我念叨几句,后来……就没了。”
“您怎么看出来真假呢?”杨明疑惑道。
“真假吗……因为那时候接触到的都是真品,假的一上手感觉就不一样,这没什么,这年代没人造这个假。”杨建军低头陷入沉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