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洗涤了森林,空气清新。
消逝许久的蛙鸣声又在林中响了起来,将来福搅扰得前窜后跳,分外活跃。
来到营地,走到每一个窝棚前,陈舟探身向内,观察着棚顶帆布有没有漏雨的情况。
如果有的话,他就在窝棚门口留下一个记号,表示这里面的物资需要优先搬运。
不知不觉,已经巡查一圈。
默默记着数,陈舟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漏雨的窝棚竟然占据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窝棚中不乏装有铁器、装有布料和装有家具的。
刚刚遇上一场小雨它们就漏水了,真要面临持续两个月的降雨,非得被浇散架不可。
这还是昨天特意修补加固后的表现,陈舟真不敢想如果没有昨天的修补,漏水的窝棚又会有多少。
“要么重新建造一批窝棚,再拖延两个月。
要么立即开始搬运,哪怕下雨,也不能轻易停止工作。
不然我辛辛苦苦搬上来的物资可就都白瞎了。”
拽下一块湿透的帆布,将新帆布盖在窝棚上,再往新帆布上压几层树枝。
修补窝棚的过程中,陈舟甚至有点后悔为什么要搬上来这么多东西。
要是和鲁滨逊一样,只拿走食物和一部分衣物武器,他就不会产生这个烦恼了。
像那些带有雕花的衣柜、置物架、书架和长航海桌等家具,虽然精美昂贵,但自从搬进窝棚里就没挪过地方。
它们又大又沉,将它们搬到半坡上时就已经给陈舟留下了心理阴影。
往山上搬运需要花费的力气更多,道路崎岖,没有推车,手挑肩扛,一天也就能倒腾两件大家具上去。
可要说把它们劈碎了烧火或是任由它们被雨水泡烂——对不起,华夏儿女没有这种糟践好东西的习惯。
……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
面对搬运物资上山这个艰巨的任务,陈舟制造手推车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当然,在“輮以为轮”之前,他还是要使用自己健壮的身躯,扛起两个大木箱回到窑洞。
稍微休息片刻,陈舟看了看天色,依旧阴云密布,一副将下未下的模样。
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他带上斧头,前往森林挑选合适的木材輮车轮。
自登岛以来,砍伐过的树木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九成都是陈舟叫不出名字的树,他只能给这些树瞎起代号。
像菠萝树、浮木这都属于比较杰出,且较为正常的树名。
砍树后发现树干上趴着一只青蛙,就叫青蛙树;砍树时正值黄昏,就叫黄昏树;砍树时来福叫了一声,就叫汪汪树……
若是现代植物学家看到陈舟起的这些奇葩名字,非得气的吐血三升。
单从这些树名上,除了他没有任何人能判断木质的区别和树木的特点。
陈舟却靠着这种独特的命名风格牢固地记住了大多数树木的外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