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3章 直面采访
/>
“我们稍等一下再说,大家先看我手里的这张报纸。”
“这是1960年的一份【豫省日报】,说的是什么呢?”
“这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机械厂职工李锦秋勇揭小日子罪证,发现隐秘军火库》的报道。”
“当时在豫省很是轰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早就在那时,李锦秋就已经扬名豫省了。”
“还有这个报纸,来自豫省机械厂的厂报。”
“李锦秋同志,在县级机械厂分厂工作,在广交会帮助国家创汇100多万美元,机械厂大肆宣传。”
“还有这个,这也是豫省日报刊登的,辣条是由李锦秋同志发明的,并且着手生产,两年来,为国家创汇超过200万美元。”
“李锦秋同志,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不可复制的神话,那他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让我们开始对李锦秋同志做一个专访。”
接着赵迦南走过来,李锦秋对苏秀荷摊开双手,表示无奈,该来的还是会来。
“李锦秋同志,能和我们讲讲当初你是怎么想到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这条路的吗,有什么契机触发了这个想法?”
“就是当时太穷了,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都没什么东西吃,大家过的太苦了。
我呢,高中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就想着华夏建国也十年多了,为的不就是解放劳苦大众,翻身当家做主吗?
于是,我就想着能不能带领大家富裕起来,不在吃窝窝头,玉米糊糊,我们要天天吃肉,吃鱼,这才是我们畅想的日子,这才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生活。”
“你的想法真的很伟大,李家村是幸运的,你成功了。”
这时,林书记带着公社的一些人匆匆赶来了,大冷天的,额头上都急出汗了。
只因首都的记者来了,不得了,他刚收到通知就急匆匆赶来了。
“林书记,您来了!”
“李队长,什么情况?”
“正在采访小秋呢。”
“看到那没,摄像机,能录制,到时要播出来的。”
林书记一看,顿时一惊,乖乖,连摄像机都带来了,动静不小啊,这是要上中央新闻吗?
“你今年多大了?”
“22岁。”
“那当初你才十八九岁,大家相信你吗?不会质疑你吗?”
“当然会,但是当工资发到手了,辣条卖出去了,大家得信任就上来了,也就不再质疑了。”
“你们辣条销售这么火爆,有给大家分红吗?”
“有的,去年每人分红300多元,大队只要人口4个以上的,都是千元户。”
“你们去年就实现了千元户?”
“是的,去年分红了10万。”
“今年呢?”
“今年会更多,明天拭目以待,也请赵记者可以观看一下。”
“求之不得呢。”
“我们稍等一下再说,大家先看我手里的这张报纸。”
“这是1960年的一份【豫省日报】,说的是什么呢?”
“这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机械厂职工李锦秋勇揭小日子罪证,发现隐秘军火库》的报道。”
“当时在豫省很是轰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早就在那时,李锦秋就已经扬名豫省了。”
“还有这个报纸,来自豫省机械厂的厂报。”
“李锦秋同志,在县级机械厂分厂工作,在广交会帮助国家创汇100多万美元,机械厂大肆宣传。”
“还有这个,这也是豫省日报刊登的,辣条是由李锦秋同志发明的,并且着手生产,两年来,为国家创汇超过200万美元。”
“李锦秋同志,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不可复制的神话,那他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让我们开始对李锦秋同志做一个专访。”
接着赵迦南走过来,李锦秋对苏秀荷摊开双手,表示无奈,该来的还是会来。
“李锦秋同志,能和我们讲讲当初你是怎么想到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这条路的吗,有什么契机触发了这个想法?”
“就是当时太穷了,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都没什么东西吃,大家过的太苦了。
我呢,高中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就想着华夏建国也十年多了,为的不就是解放劳苦大众,翻身当家做主吗?
于是,我就想着能不能带领大家富裕起来,不在吃窝窝头,玉米糊糊,我们要天天吃肉,吃鱼,这才是我们畅想的日子,这才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生活。”
“你的想法真的很伟大,李家村是幸运的,你成功了。”
这时,林书记带着公社的一些人匆匆赶来了,大冷天的,额头上都急出汗了。
只因首都的记者来了,不得了,他刚收到通知就急匆匆赶来了。
“林书记,您来了!”
“李队长,什么情况?”
“正在采访小秋呢。”
“看到那没,摄像机,能录制,到时要播出来的。”
林书记一看,顿时一惊,乖乖,连摄像机都带来了,动静不小啊,这是要上中央新闻吗?
“你今年多大了?”
“22岁。”
“那当初你才十八九岁,大家相信你吗?不会质疑你吗?”
“当然会,但是当工资发到手了,辣条卖出去了,大家得信任就上来了,也就不再质疑了。”
“你们辣条销售这么火爆,有给大家分红吗?”
“有的,去年每人分红300多元,大队只要人口4个以上的,都是千元户。”
“你们去年就实现了千元户?”
“是的,去年分红了10万。”
“今年呢?”
“今年会更多,明天拭目以待,也请赵记者可以观看一下。”
“求之不得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