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8章 靖康耻,柔福帝姬最后的下落
承认了此事,并且预言,大宋将亡,金军很快就会二围汴梁。
现在,李纲最好是不遵赵桓的旨意,偷偷潜回汴梁。在汴梁最危难的时机,替姜耀给赵桓带句话。
李纲能怎么办?他手中无兵无勇,难道赤手空拳和姜耀拼命?被贬之身,他向朝廷举报姜耀谋反,朝廷又怎么会信?
于是乎,李纲只能按照姜耀的吩咐,在金军第二次围城之前,潜回了汴梁。
并且,在最危急的时刻,前来面见赵桓。
说实话,现在的李纲,真是对大宋腻歪透了!
不是因为,赵桓过河拆桥,在第一次汴梁保卫战之后把他贬出了京城,而是大宋朝廷在这两次汴梁保卫战的种种超越人类下限的表演。
比如第一次金兵围城吧,赵桓强令不得惹怒金军。有个抛石车的射手,因为金军在城下滥杀百姓,气愤不过,向金军发了一颗石弹,竟然被赵桓枭首示众。
你特么的究竟是哪头的啊?
第二次汴梁保卫战,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在金兵压境之前,有五百余座威力巨大的抛石车,竟被大宋的官员们遗弃在汴梁城外。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守城利器,最终却沦为金人攻打汴梁的有力武器。
当朝廷试图追究责任时,各部门却开始互相推诿。兵部声称这些抛石车归枢密院管辖,而枢密院又推说虽然名义上归他们管,但实际上军器监的宦官才是直接负责人。这位宦官则辩解说他只管抛石车,而移动抛石车的责任应归京城守将。京城守将又反驳说这是驾部的责任,他对此毫不知情。驾部则又称库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场无休止的推诿,最终导致这些抛石车落入金人之手,成为他们攻打汴梁的利器,而大宋官员们没人用得着负责。
比如,眼见城中守军并不堪用,大宋朝廷决定动员大量民夫上城助战。为了激励他们奋勇杀敌,朝廷公开宣称:“如有民夫敢于用长枪击杀敌军,将按例推举为承节郎,并赏赐金碗五只;若已有官职者,将连升三级。”这一消息传出后,民夫们踊跃报名,争相为国效力。在一天的激战中,他们竟然击杀了三千余名金兵。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民夫们满怀期待地下了城墙,却发现朝廷之前承诺的赏赐一点都兑现,一点都不进行赏赐。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民夫们感到深深的被欺骗和被利用,他们的热情和斗志瞬间被浇灭。从那以后,民夫再不堪用。
还比如,有一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大宋守城的官兵因缺乏足够的御寒物资,无数士兵的手指被严寒冻伤。然而,令人讶异的是,城外的金兵却完全未受寒冷影响,更无冻伤之困扰。这难道不是大宋的耻辱吗?要知道,大宋守军背靠的是繁华的国都汴梁,这里物资丰饶,应有尽有。而金军,作为远道而来的客军,仅在城外搭建帐篷驻扎。结果,却是金军的后勤供应比宋军还充足得多!
再比如,在金军大举攻城、汴梁城内人心惶惶的关键时刻,一个名叫郭京的道士突然现身。他自称掌握道教法术,能施展道门“六甲法”,只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便可生擒金将、击退敌军。令人震惊的是,赵桓竟然对郭京的这番话深信不疑。
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郭京率领他那所谓的“六甲大阵”以及数万宋军精锐与金军交战,结果却是惨败。金军大杀四方,宋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场战斗不仅使大宋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士兵,更严重地打击了守军的士气。
还要更突破下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现在,李纲最好是不遵赵桓的旨意,偷偷潜回汴梁。在汴梁最危难的时机,替姜耀给赵桓带句话。
李纲能怎么办?他手中无兵无勇,难道赤手空拳和姜耀拼命?被贬之身,他向朝廷举报姜耀谋反,朝廷又怎么会信?
于是乎,李纲只能按照姜耀的吩咐,在金军第二次围城之前,潜回了汴梁。
并且,在最危急的时刻,前来面见赵桓。
说实话,现在的李纲,真是对大宋腻歪透了!
不是因为,赵桓过河拆桥,在第一次汴梁保卫战之后把他贬出了京城,而是大宋朝廷在这两次汴梁保卫战的种种超越人类下限的表演。
比如第一次金兵围城吧,赵桓强令不得惹怒金军。有个抛石车的射手,因为金军在城下滥杀百姓,气愤不过,向金军发了一颗石弹,竟然被赵桓枭首示众。
你特么的究竟是哪头的啊?
第二次汴梁保卫战,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在金兵压境之前,有五百余座威力巨大的抛石车,竟被大宋的官员们遗弃在汴梁城外。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守城利器,最终却沦为金人攻打汴梁的有力武器。
当朝廷试图追究责任时,各部门却开始互相推诿。兵部声称这些抛石车归枢密院管辖,而枢密院又推说虽然名义上归他们管,但实际上军器监的宦官才是直接负责人。这位宦官则辩解说他只管抛石车,而移动抛石车的责任应归京城守将。京城守将又反驳说这是驾部的责任,他对此毫不知情。驾部则又称库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场无休止的推诿,最终导致这些抛石车落入金人之手,成为他们攻打汴梁的利器,而大宋官员们没人用得着负责。
比如,眼见城中守军并不堪用,大宋朝廷决定动员大量民夫上城助战。为了激励他们奋勇杀敌,朝廷公开宣称:“如有民夫敢于用长枪击杀敌军,将按例推举为承节郎,并赏赐金碗五只;若已有官职者,将连升三级。”这一消息传出后,民夫们踊跃报名,争相为国效力。在一天的激战中,他们竟然击杀了三千余名金兵。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民夫们满怀期待地下了城墙,却发现朝廷之前承诺的赏赐一点都兑现,一点都不进行赏赐。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民夫们感到深深的被欺骗和被利用,他们的热情和斗志瞬间被浇灭。从那以后,民夫再不堪用。
还比如,有一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大宋守城的官兵因缺乏足够的御寒物资,无数士兵的手指被严寒冻伤。然而,令人讶异的是,城外的金兵却完全未受寒冷影响,更无冻伤之困扰。这难道不是大宋的耻辱吗?要知道,大宋守军背靠的是繁华的国都汴梁,这里物资丰饶,应有尽有。而金军,作为远道而来的客军,仅在城外搭建帐篷驻扎。结果,却是金军的后勤供应比宋军还充足得多!
再比如,在金军大举攻城、汴梁城内人心惶惶的关键时刻,一个名叫郭京的道士突然现身。他自称掌握道教法术,能施展道门“六甲法”,只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便可生擒金将、击退敌军。令人震惊的是,赵桓竟然对郭京的这番话深信不疑。
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郭京率领他那所谓的“六甲大阵”以及数万宋军精锐与金军交战,结果却是惨败。金军大杀四方,宋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场战斗不仅使大宋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士兵,更严重地打击了守军的士气。
还要更突破下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