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6章 好处姜耀得,黑锅赵佶背
别误会,这个杨戬不是二郎神,而是宫中的一名宦官。
此人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帝的意思。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朝廷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
到了政和四年,也就是五年前的时候,他已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
成为朝堂上数得着的大佬之一。
不过,杨戬想做的事情更大,他想废掉一向和他不睦的太子赵桓。要不然,等到太子赵桓上位,绝对没他的好果子吃。
要达到如此目标,一般的逢迎可就不行了。杨戬一心要立更大的功劳,获得更大的宠信。
这时候,有个叫杜公才的胥吏向杨戬献计,制定法令,查验老百姓的田契。
你种的这田地,有地契没有?有地契就是你的,没有就不是你的。
听起来,也算合情合理不是?
但问题在于,你即便拿出了地契,官府也会问这地契是哪来的。你说是甲卖给你的,那甲的田地是从哪来的?哦,是从乙那买来的。那么,乙的田地,又是怎么来的呢?从丙那里买来的。那么,丙的田地又是从那来的呢?
……
以此类推,从甲到乙,从乙到丙,辗转追究,直到没有证据。这田地也就不是你的了,收为官田。
当然了,大宋朝廷是讲理的,地虽然不是你的,但是你种了这么多年,也不好夺你的生路不是?所以,这田地你还种着,只是从这些田地的地主,变成朝廷的佃农罢了,需要每年交租。
对了,前些年需要交的租,你也补一下。
就这样,杨戬从汝州开始,慢慢地扩展到京东、京西、淮西、淮北……不知弄得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非但如此,他还将八百里梁山泊都划归了官府所有。
本来,八百里水泊梁山,不知有多少渔民依靠捕鱼为生。杨戬按船定租税,渔民们要想继续捕鱼,就必须缴纳沉重的税收。有违犯的,就以盗窃罪抓起来。
非但如此,按照朝廷本来的规定,遭水旱灾害时可免税。
但是,这些“括田”的所在,就算百姓们遇到水旱洪涝之灾,也概不得减免。
那百姓还能活下去吗?
不反等什么呢?
后来,水泊梁山大兴,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这“括田令”真是功不可没。
“不过……”姜耀眉毛微微一挑,道:“师师知道,这些田地收归官府所有之后,吾准备怎么办呢?”
李师师冰雪聪明,道:“你的意思是,重新分给百姓耕种?”
“可以这么说。不过,更准确地说法,是实行’均田制’。让这十三州县,耕者皆有其田!”
“妙啊!此计极妙!”
李师师瞬间秒懂,道:“杨戬括田,只敢括那些地方富户和平民百姓的田,不敢侵染兼并土地最多的士大夫的田地。而现在,你施括田令,却是要连士大夫的田地一并括掉,并且采用唐时的均田制,将这些田地分给所有耕田的百姓。如此以来,十三州县耕者尽有其田,离五谷丰登,路不拾遗,夜不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