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数学值得信赖。



鬼子第36师团果然走了潞太公路。



只不过,赌对了概率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



打伏击战可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敌人不会傻乎乎的往里钻。



鬼子更是会做足警戒措施,野战条令规定,鬼子的甲种师团除了前卫、后卫,还有侧方警戒,通常是一个自行车中队,有时候还会加一个便衣侦察班。



平原地形,鬼子的侧方警戒部队甚至会向两侧前出5~8公里。



山区地形,鬼子的侧方警戒部队的前出距离会收缩到2~3公里。



遇到狭窄崎岖的峡谷地形,侧方警戒部队找不到道路可以行军,就会在侧方两公里外每隔四百到五百米抢占一个山头,并在山头上设置火力点以及警戒哨,通过这种接力警戒的方式来保证峡谷公路上的主力安全。



当然了,两侧警戒哨的前出距离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神头岭伏击战,鬼子的侧方警戒哨就仅仅前出了两百米。



除此之外,遇到峡谷地形,鬼子的行军纵深也会大幅度的收缩,大队之间间隔会从一千米缩短至五百米,这样在遭遇攻击时就能更快的收缩,集中兵力固守。



第36师团自从进入武乡-蟠龙段公路的峡谷后,便开始收缩队形,整个行军纵深从刚出发时的8公里收缩到大约5公里,还往峡谷的两侧派出了两个警戒中队,前出一公里交替抢占制高点并设立火力点以及警戒哨。



鬼子的警戒不可谓不严密。



但是八路军也有应对之策。



一是利用地形限制鬼子的警戒部队。



比如七亘村伏击战,师长选择的峡谷地形就极大的限制了鬼子警戒哨的展开,从而使得鬼子前后两次、懵然不察的钻进我伏击圈。



再一个是师长总结的战术,就是借助民兵在反斜面制造动静(比如放鞭炮),将鬼子的警戒部队引走,八路军主力趁这机会隐蔽进入伏击圈并发起攻击。



但是常胜采取的战术更加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实施战场遮断。



战场遮断,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就有,就是斥候部队之间的互相绞杀。



具体就是,派出两支精锐的小部队,强行驱逐甚至歼灭鬼子的侧方警戒部队。



之前的黑云口之战,常胜就是这么干的,他把新二团的特务连分为两个小组,提前抢占了峡谷两侧山脊的制高点,驱逐了鬼子的侧方警戒部队。



这次,常胜又将特务营分成了两个战队,他和魏大勇分别率领一队。



狼牙班的十三名战士也被分成了两个组,常胜自己加李满囤、张应材、王恪勤、张大柱还有段鹏为一个小组,魏大勇带着张二柱、马宝林、马石头、李世卿、邓世君还有毛长顺为一个小组,各负责一边,有机会就打伏击战,没机会就驱逐鬼子警戒哨。



这会,常胜就带着李满囤他们五个狼牙,还有五十多个战士埋伏在一个山头上。



这个山头距离潞太公路大约一千五百米,是方圆两公里内的制高点,不仅可以俯瞰峡谷之中的公路,还可以监视侧方三公里外的动静。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鬼子的侧方警戒部队肯定会选择这里设警戒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上甘岭狙神穿越到抗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我喝黑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喝黑茶并收藏上甘岭狙神穿越到抗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