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这样的事了。
让机关里传闲话的主要原因是此次组织架构变革方案中,他所负责的范围扩大了。
你要说其他副主任也有管理权限扩大的情况很正常,但对于他来说就不太正常了。
从京城回来,他已经做好了被李学武边缘化的准备,其实从董文学重新掌握在钢城冶金厂的主动权以后他就被边缘化了。
原本他在董文学和李学武的支持下,即便在李怀德不信任也不喜欢他的情况下还掌握着冶金厂的纪监监察权限。
现在呢?
从董文学那时候就已经划走了,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李学武的到来会加剧这一情况的变化。就是万万没想到,变化让他措手不及。
李学武怎么会给他加担子?
如果是别人,他还要怀疑对方居心叵测,是不是故意要在某方面坑他。
但李学武不会,其他班子成员也知道,李学武从来到辽东以后做事非常的光明。
这么说吧,李学武要玩阴的,他们早被调岗解职了,绝对抻不到这么久。
但就是李学武的表现,越光明,他的心越没底,他在想李学武到底要他干什么?
刚刚的工作谈完,时间已经将近四点钟了,窗外的天色漆黑一片,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恰恰证明距离天亮没多久了。
李学武自觉的睡不着了,杨宗芳有心事,喝了张恩远准备的热茶也没法回去睡回笼觉,所以两人就这么谈了起来。
就着北边的事情,谈到了安全保卫和应急管理,谈到了集团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思路,也谈到了李学武对辽东工业,对冶金共工业的思路和目标,最后谈到了……
——
“昨天听见有人骂街了。”
上午十二点钟,接连开了几个会议,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也将实际情况通报给了班子成员,做好了相关工作的安排。
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换班休息,半天继续值班和工作。
李学武同集团在辽东各工业企业负责人都通了电话,也讲了自己的态度和安排。
除了最远的徐斯年跟他聊了一会,其他人表现的都很淡定,毕竟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同志了,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徐斯年讲的多,是因为他所负责的工作较为复杂,船舶工业生产比较敏感。
他在电话里就同李学武讲到了,已经应营城的统一安排,上报了船舶工业的情况。
李学武并没有同他强调太多,也不用跟他强调这个,电话里也是要注意保密的。
相关的工作都做完,于喆开车送他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
昨天推迟的行程今天要挤出一点时间补上,争取明天能启程去奉城。
他想见一见胡可,见一见陆启明,接下来三年他带领集团在辽东要怎么干,还需要与辽东对接,碰一碰,看能不能擦出火花。
孤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红星钢铁集团再能打,也改变不了它是一个企业的事实。
如果能与地方、与辽东各工业企业和相关联的企业展开全面合作,那对于辽东工业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对红星钢铁集团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和难得的机遇。
以前要说红星厂在钢城的炼钢厂没什么底蕴,更没什么排面,得不到辽东工业的重视倒是很正常,现在可不一样了。
什么样的体量就有什么样的担当和责任,什么样的实力就能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李学武很了解胡可要见他的目的,他也想借胡可的方便同陆启明谈一谈。
如果谈的好了,对方的要求也很合理,那他就要同胡可谈条件了。
他要在提振自身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积极与辽东的企业展开合作。
现在也别说辽东的工业企业看得起看不起红星钢铁集团这支外来户了,有陆启明和胡可站出来背书,他有很大的信心。
在这个年代,谁敢小瞧了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储备?
说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全国第一也不为过,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的分布。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秀,矿产资源分布均匀,十分适合重工业发展。
红星钢铁集团能凭借炼钢厂一家企业,逐渐渗透到钢铁工业上下游产业,要说没有东北的工业基础支持是不可能的。
最开始支撑红星厂完成三产工业基础发展积累的五金工业不正是借了钢城拥有完备五金工业生产基础的光嘛。
再到后来红星钢铁集团在钢城和辽东其他城市布局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等,在京城就不适合,在津门也不行。
所以红星钢铁集团要汲取东北工业的养分和资源,在东北这片土地发展,也要积极展开合作,将发展的红利回应给辽东工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春嘛。
他昨晚没休息好,中午在食堂吃了午饭便出来了,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
张恩远没有跟回来,他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只有于喆一个人,这嘴就说开了。
其实于喆话很多的,是李学武这几个司机里话最密的,不说话要憋死的那种。
可当了司机以后连续吃了几个亏,也长了记性,轻易不敢乱说话。
再加上来辽东以前他姐的提醒,这车上只要有第三个人存在,他就闭嘴。
就是那种紧紧抿着嘴唇,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说话的那种。
李学武对他还是很满意的,除了着急找对象这方面,小伙子都还行。
你说于喆来到钢城转性了嘛?
那你得叫狗改了吃屎的习惯。
他在钢城也撩妹,因为过分地想要结婚,所以表现出来的急切和油腻吓跑了很多人。
要不是有李学武这位正面形象的领导在,大家都要喊抓流氓了。
于喆真的耍流氓了吗?
没有,这小子要是在后世一定不缺媳妇,他跟谁都敢搭个。
你想吧,敢主动跟陌生女生说话、逗趣、送礼物、要微信的能缺女人缘?
在这个年月不行,这是一种轻浮的表现,在年轻人群体里合适,比如老乒或者顽主那些人看来这都不是事儿。
但在机关单位,在正经的企业,这种轻浮的表现只会让人远离,很怕跟他交往会被其他人也贴上轻浮的标签。
于喆在京城惹了一回麻烦,来钢城以后也知道不能过分,给李学武丢脸。
可内心忍不住的颤抖还是让他对机关里的未婚女青年表现了太多的热情。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适应,现在慢慢也都知道他了,这就是一毛兔子。
李学武也在观察着于喆,他要真敢惹豁子,不用在乎于丽的面子也得给他送回去。
这会儿听见他说机关里的闲话,他并没有应声,因为他知道于喆憋不住的,不用他说话于喆也会继续说下去。
“骂的可难听了——”于喆看了一眼后视镜,见领导表情没什么反应,这才叭叭地继续讲道:“我听那意思是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整顿纪律和更迭人员,被清理出来的那些人心里不平衡了,在骂廖金会主任呢。”
“他们本是两年前听说要成立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为董主任要大展拳脚干一场了,便都托人找关系进来的。”
“听他们说,尤其是走廖主任的关系,被他安排进来的最多。”
于喆幸灾乐祸地讲道:“可谁承想呢,董主任稳如泰山,虽然按照集团的部署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机构,可囿于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将这一机构利用起来。”
“他们这些走关系进来的人就傻眼了,一个个的盼着是热乎饭,却坐了冷板凳,已经成为了当时机关里的笑话。”
“其他人怎么处理的不知道,就知道走了廖主任关系的这些人都兼了办公室的岗位,也算是没亏太多。”
“这两年大家没了盼头,对廖主任的感激也淡化了,都想着调走呢。”
他又从后视镜里看了李学武一眼,领导依旧是那副表情,好像是睡着了。
其实于喆知道,领导没有睡着,因为领导睡着了会打呼噜。
再一个,他也知道领导没有在车上睡觉的习惯,没有安全感。
他要试试李学武睡没睡着很方便,只要一个急刹车,他就能验证出来。
只是这样做了,他也就死了。
所以李学武这会儿没有表态让他闭嘴,就是允许他继续往下说了。
“就在这个临时机构有不少人想办法走关系调走了,还有一部分留守的时候,您来了,并且要启用这个机构。”
他笑嘻嘻地讲道:“骂街那些人抱怨的就是这一点,说他们是受廖主任牵连了,否则早就抓住机遇了。”
“冷板凳坐了两年多,白白浪费了青春不说,还耽误了事业上的发展。”
“眼看着换领导了,有希望了,却见廖主任接连犯错,毁了他们的希望。”
于喆讲到这里也没了看热闹的心思,而是认真地说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他们这么骂廖主任,就越能说明他们对这份岗位的期待。”
“而对这份岗位的期待,也说明他们就算留在了办公室也会心术不正。”
他抬起头看了眼后视镜里的李学武,问道:“领导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他们一边骂着,一边又羡慕着,说集团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是辽东工业未来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办公室了,堪称集团在辽东的军机处。”
于喆抬了抬眉毛,道:“军机处啊,我听评书里讲的老牛哔了——”
“你也很牛哔。”李学武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道:“让你当司机都屈才了,应该安排你去锦衣卫当值呢。”
“嘿嘿嘿——”于喆笑着说道:“中午吃完饭在食堂后面背风的地方抽烟,无意间听了两句。”
“无意间?”李学武抬了抬眉毛,看着他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是无意的,你又怎么知道人家不是有意的?”
“是嘛?这还能是有意的?”
于喆有些不相信地瞪了瞪眼睛说道:“那他们也太坏了。”
“谁是好人?”李学武暼了他一眼,问道:“哪个好人把这两个字写自己脸上
让机关里传闲话的主要原因是此次组织架构变革方案中,他所负责的范围扩大了。
你要说其他副主任也有管理权限扩大的情况很正常,但对于他来说就不太正常了。
从京城回来,他已经做好了被李学武边缘化的准备,其实从董文学重新掌握在钢城冶金厂的主动权以后他就被边缘化了。
原本他在董文学和李学武的支持下,即便在李怀德不信任也不喜欢他的情况下还掌握着冶金厂的纪监监察权限。
现在呢?
从董文学那时候就已经划走了,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李学武的到来会加剧这一情况的变化。就是万万没想到,变化让他措手不及。
李学武怎么会给他加担子?
如果是别人,他还要怀疑对方居心叵测,是不是故意要在某方面坑他。
但李学武不会,其他班子成员也知道,李学武从来到辽东以后做事非常的光明。
这么说吧,李学武要玩阴的,他们早被调岗解职了,绝对抻不到这么久。
但就是李学武的表现,越光明,他的心越没底,他在想李学武到底要他干什么?
刚刚的工作谈完,时间已经将近四点钟了,窗外的天色漆黑一片,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恰恰证明距离天亮没多久了。
李学武自觉的睡不着了,杨宗芳有心事,喝了张恩远准备的热茶也没法回去睡回笼觉,所以两人就这么谈了起来。
就着北边的事情,谈到了安全保卫和应急管理,谈到了集团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思路,也谈到了李学武对辽东工业,对冶金共工业的思路和目标,最后谈到了……
——
“昨天听见有人骂街了。”
上午十二点钟,接连开了几个会议,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也将实际情况通报给了班子成员,做好了相关工作的安排。
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换班休息,半天继续值班和工作。
李学武同集团在辽东各工业企业负责人都通了电话,也讲了自己的态度和安排。
除了最远的徐斯年跟他聊了一会,其他人表现的都很淡定,毕竟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同志了,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徐斯年讲的多,是因为他所负责的工作较为复杂,船舶工业生产比较敏感。
他在电话里就同李学武讲到了,已经应营城的统一安排,上报了船舶工业的情况。
李学武并没有同他强调太多,也不用跟他强调这个,电话里也是要注意保密的。
相关的工作都做完,于喆开车送他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
昨天推迟的行程今天要挤出一点时间补上,争取明天能启程去奉城。
他想见一见胡可,见一见陆启明,接下来三年他带领集团在辽东要怎么干,还需要与辽东对接,碰一碰,看能不能擦出火花。
孤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红星钢铁集团再能打,也改变不了它是一个企业的事实。
如果能与地方、与辽东各工业企业和相关联的企业展开全面合作,那对于辽东工业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对红星钢铁集团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和难得的机遇。
以前要说红星厂在钢城的炼钢厂没什么底蕴,更没什么排面,得不到辽东工业的重视倒是很正常,现在可不一样了。
什么样的体量就有什么样的担当和责任,什么样的实力就能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李学武很了解胡可要见他的目的,他也想借胡可的方便同陆启明谈一谈。
如果谈的好了,对方的要求也很合理,那他就要同胡可谈条件了。
他要在提振自身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积极与辽东的企业展开合作。
现在也别说辽东的工业企业看得起看不起红星钢铁集团这支外来户了,有陆启明和胡可站出来背书,他有很大的信心。
在这个年代,谁敢小瞧了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储备?
说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全国第一也不为过,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的分布。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秀,矿产资源分布均匀,十分适合重工业发展。
红星钢铁集团能凭借炼钢厂一家企业,逐渐渗透到钢铁工业上下游产业,要说没有东北的工业基础支持是不可能的。
最开始支撑红星厂完成三产工业基础发展积累的五金工业不正是借了钢城拥有完备五金工业生产基础的光嘛。
再到后来红星钢铁集团在钢城和辽东其他城市布局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等,在京城就不适合,在津门也不行。
所以红星钢铁集团要汲取东北工业的养分和资源,在东北这片土地发展,也要积极展开合作,将发展的红利回应给辽东工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春嘛。
他昨晚没休息好,中午在食堂吃了午饭便出来了,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
张恩远没有跟回来,他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只有于喆一个人,这嘴就说开了。
其实于喆话很多的,是李学武这几个司机里话最密的,不说话要憋死的那种。
可当了司机以后连续吃了几个亏,也长了记性,轻易不敢乱说话。
再加上来辽东以前他姐的提醒,这车上只要有第三个人存在,他就闭嘴。
就是那种紧紧抿着嘴唇,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说话的那种。
李学武对他还是很满意的,除了着急找对象这方面,小伙子都还行。
你说于喆来到钢城转性了嘛?
那你得叫狗改了吃屎的习惯。
他在钢城也撩妹,因为过分地想要结婚,所以表现出来的急切和油腻吓跑了很多人。
要不是有李学武这位正面形象的领导在,大家都要喊抓流氓了。
于喆真的耍流氓了吗?
没有,这小子要是在后世一定不缺媳妇,他跟谁都敢搭个。
你想吧,敢主动跟陌生女生说话、逗趣、送礼物、要微信的能缺女人缘?
在这个年月不行,这是一种轻浮的表现,在年轻人群体里合适,比如老乒或者顽主那些人看来这都不是事儿。
但在机关单位,在正经的企业,这种轻浮的表现只会让人远离,很怕跟他交往会被其他人也贴上轻浮的标签。
于喆在京城惹了一回麻烦,来钢城以后也知道不能过分,给李学武丢脸。
可内心忍不住的颤抖还是让他对机关里的未婚女青年表现了太多的热情。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适应,现在慢慢也都知道他了,这就是一毛兔子。
李学武也在观察着于喆,他要真敢惹豁子,不用在乎于丽的面子也得给他送回去。
这会儿听见他说机关里的闲话,他并没有应声,因为他知道于喆憋不住的,不用他说话于喆也会继续说下去。
“骂的可难听了——”于喆看了一眼后视镜,见领导表情没什么反应,这才叭叭地继续讲道:“我听那意思是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整顿纪律和更迭人员,被清理出来的那些人心里不平衡了,在骂廖金会主任呢。”
“他们本是两年前听说要成立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为董主任要大展拳脚干一场了,便都托人找关系进来的。”
“听他们说,尤其是走廖主任的关系,被他安排进来的最多。”
于喆幸灾乐祸地讲道:“可谁承想呢,董主任稳如泰山,虽然按照集团的部署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机构,可囿于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将这一机构利用起来。”
“他们这些走关系进来的人就傻眼了,一个个的盼着是热乎饭,却坐了冷板凳,已经成为了当时机关里的笑话。”
“其他人怎么处理的不知道,就知道走了廖主任关系的这些人都兼了办公室的岗位,也算是没亏太多。”
“这两年大家没了盼头,对廖主任的感激也淡化了,都想着调走呢。”
他又从后视镜里看了李学武一眼,领导依旧是那副表情,好像是睡着了。
其实于喆知道,领导没有睡着,因为领导睡着了会打呼噜。
再一个,他也知道领导没有在车上睡觉的习惯,没有安全感。
他要试试李学武睡没睡着很方便,只要一个急刹车,他就能验证出来。
只是这样做了,他也就死了。
所以李学武这会儿没有表态让他闭嘴,就是允许他继续往下说了。
“就在这个临时机构有不少人想办法走关系调走了,还有一部分留守的时候,您来了,并且要启用这个机构。”
他笑嘻嘻地讲道:“骂街那些人抱怨的就是这一点,说他们是受廖主任牵连了,否则早就抓住机遇了。”
“冷板凳坐了两年多,白白浪费了青春不说,还耽误了事业上的发展。”
“眼看着换领导了,有希望了,却见廖主任接连犯错,毁了他们的希望。”
于喆讲到这里也没了看热闹的心思,而是认真地说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他们这么骂廖主任,就越能说明他们对这份岗位的期待。”
“而对这份岗位的期待,也说明他们就算留在了办公室也会心术不正。”
他抬起头看了眼后视镜里的李学武,问道:“领导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他们一边骂着,一边又羡慕着,说集团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是辽东工业未来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办公室了,堪称集团在辽东的军机处。”
于喆抬了抬眉毛,道:“军机处啊,我听评书里讲的老牛哔了——”
“你也很牛哔。”李学武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道:“让你当司机都屈才了,应该安排你去锦衣卫当值呢。”
“嘿嘿嘿——”于喆笑着说道:“中午吃完饭在食堂后面背风的地方抽烟,无意间听了两句。”
“无意间?”李学武抬了抬眉毛,看着他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是无意的,你又怎么知道人家不是有意的?”
“是嘛?这还能是有意的?”
于喆有些不相信地瞪了瞪眼睛说道:“那他们也太坏了。”
“谁是好人?”李学武暼了他一眼,问道:“哪个好人把这两个字写自己脸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