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了。



是要考虑对标其他港口管理机构,集团万万没有堕了自己威风的骚操作。



就算是虚的,也会把港区的主要负责人职级与同行对齐,这样也好谈工作。



再一个,新单位也有新单位的好处,她从集团副秘书长的岗位上下去,也带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这绝对是正经的好事。



“还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卜清芳这一句说的十分坚定,话语中有没有其他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这工作上的信任本就是你懂我懂的关系,有些话说出来就不灵了。



“行,那就这样,你先忙你的。”李学武站起身,微笑着说道:“我去见见董副主任,刚刚这些工作就辛苦你了。”



“啥辛苦不辛苦的,能帮上你才叫值得。”



卜清芳话说的十分漂亮,笑着送他出门,嘴里更是讲道:“只要你别忘了我这份人情就行啊,否则我就只能去找李主任说理去。”



“呵呵——”李学武轻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道:“李主任讲理?”



-----------------



按照行程安排,李学武要见董文学的,这几天他是没去家里拜访。



很简单,此时两人的身份都有些敏感,除非是必须的场合,否则尽量不见面,不给别人留下什么把柄。



但在办公室见面就没人能说什么了,正经的工作关系,到哪都说得清。



同董文学见面,李学武也是有备而来,是关于他在辽东的调研报告。



其中的一份已经呈给了李怀德,但老李还在看,没给他回复。



见董文学也跟这份调研报告有关,毕竟是站在他的角度对董文学在辽东的工作做了总结。这份总结有好有坏,总得掰扯清楚,否则他回到辽东开始依照这份调研报告做调整、做工作,要寒了老师的心。



无论董文学有多支持他的工作,也避免不了人心的纠葛,事情是人做的嘛。



李学武要做事,总会要否定一些他的政策和工作,他会不会不高兴?



“你的能力和眼界一直都是李主任和我所信任的。”董文学认真地翻看着手里的报告,微微点头讲道:“人无完人,我也不是完美主义者,更不是吹毛求疵。”



他抬起头看了坐在对面的李学武一眼,道:“你不用在意我的感受,从辽东离开的那一天我就有这方面心理准备。”



见李学武要说话,他又摆了摆手讲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挑出我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修复,我是很高兴的。”



董文学笑了笑,说道:“我从来都没想过,也不相信你会行萧规曹随之事。”



“其实我更想省心些。”李学武笑了笑,也很坦然地讲道:“就是不由心。”



“我当然理解你。”董文学先是放下手里的报告,这才双手交叉搁在小腹前讲道:“年轻人总是想着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是好事,总不能等到七老八十了才想起来要奋斗,要创业,太荒谬了些。”



“我说你啊,还是多听听李主任的那句话。”他缓缓点头道:“放下包袱,大展拳脚,放开了干,我们都支持你。”



作为李学武的老师,他当然有这个意愿,可李学武不能信任李怀德。



至少不能像信任董文学这般地信任李怀德,别看董文学是这么说,其实他不知道李学武如何想吗?他清楚的很呢。



他这么说是为了缓和李学武同李怀德之间的关系,也是李怀德调他回京的一个目的,这更是他的主观意愿。



别不信办公室里的谈话能传到李怀德的耳朵里,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



李学武回京这一趟,不就是为了这份调研报告,为了能得到集团上下的支持,好能回辽东大展拳脚嘛,董文学很知道。



但现实情况是,李学武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这么想太不现实。



可李学武也在争取,只要李怀德能点头,再加上他能确定的几位领导。



这也是实践他在集团的影响力,以及检验他离开集团中枢以后的实际影响力。



第一个要见李怀德,第二个要见董文学,再要见就是程开元了。



为什么?因为程开元是集团主管工业工作的分管领导,是集团所有工业企业的决策人,李学武现在也是他的下属。



李学武的身上还兼着冶金厂管委会主任的职务,自然要算他的下属。



不过李学武还是集团的秘书长,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所以两人的关系很是微妙。



微妙之处不在秘书长,而重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是隔在程开元与集团主要工业企业中间的这个临时管理机构。



站在程开元的角度,自然是消除掉这一临时管理机构才好,这样才能将他的管理意志直接贯穿下去,穿透到各个单位。



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因为地理间隔,各工业企业完整度不同等原因,让程开元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意见。



你想吧,钢城轧钢厂还没建设完成呢,营城船舶还在扩建,钢城机械零部件制造厂还在整合奉城和钢城的资源……



一大摊子事,没有这个临时管理机构那只能是程开元亲自去辽东坐镇了。



可以程开元现在的身份,他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李学武去辽东是进步,董文学从辽东出来也是进步,程开元要去辽东那就是属于退步了,是流放了。



所以程开元尴尬了,他不能去辽东长时间坐镇指挥,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学武兼任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职务,分了他一大块权利,隔绝了他的意志和影响力。



那他能针对李学武吗?



当然不能,现在的两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合作的关系,有些事得商量着来。



李学武要是尊重他,那他在集团的工作就好做,决策也能贯穿下去。



一旦李学武拒绝合作,那他真成了摆设,也就能管管京城的工业企业了。



老李安排李学武去辽东,不就是有分化他责权的意思嘛。



真要是算起来,主管工业工作的他,在犯下错误以后还能继续负责相关工作,那这个辽东工业管理小组就是对他的处分了。



知道了李怀德的意思,他对李学武就没那么的针对了,尤其是李学武的态度。



李学武敲门进屋以后,两人的谈话始终维持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程开元有所准备,李学武坦荡自然,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点意思。



再一个,李学武去辽东他也是投了赞成票的,两人的关系自然很融洽。



但你要说两人的关系有多好,那还不至于,因为集团班子现在可谓一盘散沙。



真遂了上面的意思,李学武去了辽东以后,随着董文学回京,班子里呈现出了多边、多维的组织生态模式。



谁都说不好现在谁跟谁是绝对的亲近,更说不清楚谁跟谁是绝对的疏离。



就连李学武同景玉农都因为会议上那一票而变得关系模糊了起来。



所以见程开元的过程,李学武就手里这份调研报告谈了集团在辽东的工业整体形势,讲了一些问题,说了一些规划。



程开元自然理解他的意思,在仔细听取了他的汇报后,真就提出了几个问题。



方方面面都有,可见他也是下了工夫的,对辽东的工业不是不了解。



这叫你来我往,相互妥协。



整体来说,李学武对与程开元的谈话是满意的,程开元对他的调研以及接下来的工作思路也是很满意的,这就行了。



第三站,李学武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高雅琴,而不是更为关键的谷维洁。



李学武的行程很多人都在关注,想要依靠这种动态的分析,看出他的目的。



其实无论李学武怎么安排,总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些人贯会编故事的。



不过高雅琴对于李学武的到来并不意外,更不惊讶,因为她早有心理准备。



李学武虽然去了辽东,可他还是集团经济管理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



集团里的工作小组有很多,是李主任为了方便协调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一起讨论工作而临时设置的机构。



当然没有编制,可有实权。



也就是说,作为秘书长,李学武在很多类似于经济管理小组这样的组织里担任副组长的职务,就有权利过问这些工作。



包括经济工作,李学武是有资格同她讨论,向她反馈意见和建议的。



而李学武来到她办公室,就是要站在辽东工业管理小组的角度来同负责集团经济工作的高雅琴来讨论对外贸易、港区建设、矿场开发、技术合作等等方面工作。



因为辽东工业管理小组与集团的经济工作在汽车、五金等工业领域有关联。



这是一种上下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营城港区与津门贸易管理中心的调度关系。



高雅琴对于李学武所分享的调研报告很重视,但侧重关心经济工作部分。



两人也是就相关的工作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不时还有皱眉大嗓门的争吵。



不过这都是正常的,从高雅琴来到集团工作,两人就没什么矛盾和争执。



当然了,上次是有竞争,可也是公平竞争,她没有搞一些小动作。



李学武特别提到了津门贸易管理中心与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对接的反感。



也是他从辽东带来的问题,反馈一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



高雅琴怎么想?



反正李学武不是来找茬的,也不是故意为难她,挑她的管理毛病的。



有事就说事呗,谁的问题就找谁,找过来说清楚了就行了。



李学武在关心辽东工业经济的同时,也比较关心食品和药品销售网络的搭建,这方面也是高雅琴最近的工作重点。



两人也就相关工作进行了讨论,将谈话的气氛在最后烘托的和谐了很多。



“晚上有时间吗?”



高雅琴送他到门口,笑着说道:“我请你吃饭,算接风洗尘,也算送行。”(3/3)

章节目录

饮食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武文弄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文弄沫并收藏饮食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