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哥,您要这么一说啊,恐怕这街道上一小半的人家都得来。”



姬毓秀是当过街道所所长的,对交道口还是比较熟悉的。



“一台缝纫机也才一百多块钱,真要能搬进厂里按工计酬,半夜都不带休息的。”



她认真地解释道:“现在就业的情况属实困难,家里有两三个妇女的情况比比皆是。”



“母亲带两个闺女,这台缝纫机能从今天早晨踩到明天早晨去。”



“重要的是保证质量,无论是生产资料的质量,还是产品质量。”



李学武点点头,指了沈国栋提醒道:“你的被服产品卖不出去,社员们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这集体也就干不起来。”



“她们不缺少赚钱的能力,就是缺少赚钱的渠道,而王主任看重的,恰恰是你的渠道和协调能力。”



“二哥,我懂了,我知道该咋整了。”



沈国栋不仅把李学武的话做了记录,就连姬毓秀说的话也记了下来。



“您看看,我还有啥能干的,这家庭妇女和姑娘们有着落了,小年轻的能干啥?”



“回收站招了多少合作社员了?”



李学武看了他一眼,道:“这个工作你心里有谱吧,集体经济,还得看人品呢。”



“我懂,不是啥人都要的。”



沈国栋谨慎地说道:“目前招了有四十多个人,有的自己带车,有的是咱们的车。”



“用咱们的车,我都是请街道给出了个使用手续,盖的也是街道的章。”



“自己带车的,有自行车,也有三轮车,现在都在大仓库那边管理和收货。”



“嗯,人可以慢慢收。”



李学武喝着茶,说道:“四九城这么大,你养一百人都不够,可还是那句话,人品重要,管理更重要。”



“队伍大了,你也可以发现好苗子,慢慢培养,慢慢相看,路遥知马力嘛。”



他想了想,点了沈国栋提点道:“我们厂跟京城火车站合作,搞了个货物配送站你知道吧?”



“知道,我经常去那边接货。”



沈国栋在本子上做着记录,嘴里快速地回答道:“那边我熟着呢。”



“你琢磨琢磨,能不能搞个运输队带货站,毕竟现在有仓库了。”



李学武微微昂着头,边思考边说道:“运输队也属于合作社的范畴,街道就能给手续。”



“这个……我也是想过,那个时候咱们不是有三轮车嘛。”



沈国栋解释道:“我还想着去拉货来着,可去了才知道不成。”



“人家的货包这么大个儿,比咱们的三轮车都大,完全拉不下。”



他手比划着,强调道:“那都是大卡车才能拉的,咱们的三轮车太小了。”



“那就搞个大一点的三轮车嘛,排子车那样的。”



李学武点了他说道:“电焊机才几个钱,去轧钢厂拉点钢条钢管,买一些自行车配件,自己焊大排子车。”



四九城这个时候是有排子车的,有的是倒骑驴,有的这是正三轮。



要说拉货的能力,你总不能往排子车上装煤吧。



几百斤的货还是没问题的,只要排子的结构设计的好,人力蹬得动就行。



这个时候的运费其实蛮高的,是对标大卡车汽油和车辆消耗的标准制定的。



要不怎么说开放后国内兴起了运输热呢,那个时候最早买大卡车的人都发家了。



“别说自行车的零部件不好掏噔啊——”



李学武瞪了要提问的沈国栋说道:“跟街道申请个自行车维修点,或者就以回收站自行车维修的名义去采购,要活动脑筋嘛。”



“哎——知道了武哥。”



沈国栋讪讪地笑了,他没想到武哥都会抢答了,知道自己要问什么。



小燕瞅见了他的窘态,主动插话问道:“二哥,听说红星厂要生产汽油大三轮了,那个是不是能搞货物运输?”



“当然能搞,现在道上不就跑着呢嘛——”



姬毓秀给解释道:“你们要买,可以来找我,我帮你们办牌照手续。”



“客运和货运都成吗?”



沈国栋这会儿的脑子也够用了,还知道客运的市场更大呢。



不过却是把姬毓秀为难着了,她解释到:“我们还真就没有收到关于这类业务的管理规定,不过现在的运输队都在干,你们也可以啊。”



“那些运输队都是公家的,这个性质还是不一样的。”



李学武提醒沈国栋道:“你要搞运输队,先从排子车开始,给街道做出个样来,然后再想客运的事。”



“至于说大三轮,这个一定是有的,载货量标准能干到一吨五。”



“明白,我记下了,这个算发展的第二步。”



沈国栋笑着说道:“缝纫社、火柴盒、包装盒、回收站和运输队,绝对能让王主任满意了。”



“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可以参考一下。”



姬毓秀建议道:“我记得今年年初看报纸,吉城那边街道办事处,几个妇女办了个小化工厂,生产升华硫酸、亚硝酸钠、硝酸钠啥的。”



“人家从四个人开始干,现在都有几十个人的规模了。”



她回忆着介绍道:“起初就是生产这些化学产品,能有个十几种,后来开始生产小药片,能生产二十多种药呢。”



“啥?药厂也能集体办?”



沈国栋愣了一下,道:“这要是把人吃坏了咋整?”



“你当是造假药的呢?”



姬毓秀笑着看了他,说道:“人家是有医药站给指导生产呢,你要想搞,可以去医药站问一问,让王主任给你办手续。”



“别看化学制品不起眼,小药片不起眼,这东西的利润可高着呢。”



“你瞧瞧,我就说你没仔细征求大家的意见吧。”



李学武笑着点了点沈国栋,说道:“你要早把大家聚在一起,虚心请教,这件事不早都办成了?”



“哈哈哈——”



“哪有那么容易啊——”



沈国栋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我一个人不能劈成两半用,这件事得一件一件的来。”



“一个人是不能劈成两半用,但一个人可以管理两个人干工作啊。”



李学武再次提醒他道:“记住了,人品重要,管理更重要。”



他下巴一歪,笑着轻声给他说道:“你刚刚收入麾下的刘光福,不就是帮你管理缝纫社的好人选嘛。”



“他……嘶——好像……”



沈国栋的表情变换了几次,这才挑眉问道:“我是不知道他的人品啊。”



“慢慢琢磨呗,管理更重要啊。”



李学武瞅了他一眼,道:“我可听说的啊,这小子在一监所能把缝纫机大轮踩出电风扇的速度。”



“业务上是没有问题的,人就摆在这,看你怎么用了。”



“嗯嗯,我回去琢磨琢磨——”



沈国栋是真上了心了,他也知道武哥说的情况。



这回收站的活都快要把他累惨了,还是于丽、罗云、周小白以及小子们顶上来分了一些业务出去才算是张罗开的。



二孩现在回来,不仅仅把津门的业务撑起来了,还能回过头来帮他的忙。



京城是回收站的大本营,渠道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尽快把资源利用起来才是他的责任。



抠小窟窿眼没有用,舍本逐末了属于。



“有什么事多跟家里商量,遇到公家的事,多跟王主任请教。”



李学武交代道:“办集体工厂这种事,无非就是两个字,名和利。”



“你要是在乎名声,就舍了利,这样更纯粹,你要是不想要名声,那就踏踏实实的把工厂管理好,赚你应得的那一份。”



他这个话说完,不仅是沈国栋沉默了,就连小燕都没有说话。



全在沈国栋怎么选择,她不能干扰。



李学武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街道让沈国栋当这个先进,用他的渠道搞小工厂、小集体。



可以给他组织身份,可以给他实际的利益,但他得懂得取舍。



这事要是放在李学武的身上,那还有啥可说的,小孩子才会做选择呢,他当然是全都要。



但沈国栋不同,他没有那个脑子,也没有那个能力。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就像李学武说的那样,会给他个正式的组织身份,表彰他,评他的先进,请他来当这个模范带头人。



但是,他得明白,街道请他是来干什么的,这些工厂是用来干什么的。



沈国栋缺钱吗?



废话,谁不缺钱,可他缺少小集体工厂这份钱吗?



如果他需要钱,那就好好地经营回收站好了,未来有足够好的生活给他享受。



搞小集体小工厂,首要目的是把街道的任务完成,把街道上的闲散人员和剩余劳动力团结起来,创造先进利益和典型。



如果沈国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盈利的目的去的,那这件事就办毁了。



事情办毁了,有可能他这个人都毁了。



很多人就是看不清自己,看不清组织给他的机会,错误且天真地以为自己什么都行,自己是模范,是先进。



其实模范也好,先进也罢,都是组织设立的,宣传给其他群众看的。



当你的先进性不能代表组织的宣传方向和价值观念时,你就不是先进了。



所以李学武在提醒沈国栋,要看清楚,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



不要从先进干着干着成了落后了,那就磕碜了。



甭说街道那一关过不去,就是都赚了钱的那些群众们也不会记得你的好。



这就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要想把这件事情办好,以合作社的名义组织群众劳动生产,那就不能图利。



渠道很值钱,沈国栋手里的渠道随时都能变成现金的。



可是,渠道再值钱,也换不来组织的认可和身上的荣誉。



进入组织的视野,成为宣传典型,这仅仅是第一步,为人民服务才是第二步。



第二步做好了,你得给组织机会,能从你的工作中发现闪光点,好再宣传你。



这个年代宣传的典型,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这人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你看看,这不就崇高了,这不就高尚了。



集体工厂的利润很高,可是要给群众算一笔明白账。



看账本的时候,她们只会看到自己没日没夜地辛苦踩缝纫机赚钱,看不到你背后辛苦的付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饮食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武文弄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文弄沫并收藏饮食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