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您的嘴怎么了?”



前台小王见领导送了大领导离开后回来,嘴唇微微红肿,便关心地问了一句。



张松英走到前台,借着镜子照了照,好笑地说道:“没事,让狗咬了。”



“咯咯——您真会开玩笑。”



小王捂着嘴偷笑,道:“还没听说有人被狗咬了嘴的呢。”



一同值班的小刘在吧台下面踢了她一下,这傻孩子,啥话都说呢!



“晚上法商要在这边举办宴会,注意点接待礼仪啊——”



张松英并未在意小王的话,交代了一句便往办公室去了。



小刘则是等领导走了,这才低声说了小王几句。



小王又不服气,嘀咕道:“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那明明就是被啃……”



“虚——!”



小刘气得都直想掐她,低声提醒道:“就你这么说话,早晚调后勤去!”



“什么叫猪肉,猪跑啊,拿谁当猪呢——”



“本来就是嘛……”



小王瞅了大厅走廊方向一眼,抿着嘴角嘀咕道:“是她自己说被狗咬了的。”



“她说是开玩笑,你说就是没礼貌。”



小刘瞪了她一眼,道:“以后上班就说工作的话,少说其他事。”



“张总为人和气,等韩总来了,再这么口无遮拦,有你好受的。”



“韩总怎么……我知道了。”



小王扯了扯嘴角,刚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



这国际饭店创建之初有两位从红星厂调来的领导。



一位是现在的常务副总张松英,另一位则是总经理韩雅婷。



现在还有一位挂职的副总,外事部的周干城。



周副总只负责对外业务,所以很少能见到人。



韩总经理生孩子,正在休产假。



五月五日生产,四十天产假,今天都六月三号了,可不就快来上班了嘛。



说起韩总,服务员大多都见过,虽然只在怀孕的时候上了一段时间的班。



可都知道她是从保卫科科长的位置上调过来的。



保卫科是什么地方,没有点手段能坐在那个位置?



再一个,好多人都说,韩总是李副主任提拔上来的。



这有关系、有能力、有手段,哪个不怕。



“现在有三位经理了,是不是还要来几个?”



小王因为长得好,被安排在了前台工作。



不过管人事的干部没打听清楚这孩子的嘴,长得好不一定适合干前台。



“你当咱们这是啥地方?还来几个?”



小刘长得也好,来得也早,业务上就比小王强多了。



至少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六国饭店刚刚改名国际饭店正式营业的时候,只给定了个科级。”



她瞥了一眼小王问道:“知道意味着什么不?”



“除非能提副处级,否则咱们这最多也就两个副职。”



“不是说要提级了嘛——”



小王眨了眨眼睛,道:“厂里都提级了,咱们这不也鸡犬升天?”



“鸡犬……?”



小刘有些无语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叹气道:“王露啊,有的时候成语不能乱用啊——”



“谁是鸡,谁是犬啊,还升天?”



她转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给你舅说说,还是主动申请调后勤吧。”



“我不的——”



小王有些倔强地撇了撇嘴角,道:“成语怎么了,我是正经的初中毕业。”



“这跟读到几年级毕业没啥关系”小刘哭笑不得地说道:“你在这怕是早晚要惹麻烦。”



“没关系,你是我的带教老师,我多跟你学习就是了。”



小王昂了昂脖子,道:“我是真挺喜欢这个岗位的,啥都能遇到,啥都能知道。”



她目光扫视着大厅,嘴里念念有词地说道:“那天晚上我还看见李主任了呢。”



“王露,王姐,咱商量个事。”



小刘听这姑奶奶越说越没谱,满脸认真地看着她说道:“说我是你的带教老师,实际上咱们是同事关系,没有师徒之分。”



“所以这老师的称呼以后千万别说了,我也不求你以后感谢和报答我,我只希望咱们以后以普通同事的身份交往……”



“那怎么能行——”



小王有些偏执地说道:“我舅都说了,在单位就得跟领导和同事处好关系,不然怎么拉帮结伙……”



“嘶——王露——!”



小刘一把按住了她的手,张了张嘴,问道:“你舅舅说的是不是团结共进啊?”



“额……差不多,差不多。”



王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拉帮结伙有点不好听了哈。”



“王露啊——你舅舅也不容易,对吧。”



小刘苦笑着说道:“在技术处蹉跎了那么多年,现在刚刚升了总工……”



——



“真的——?!”



夏中全收到消息后,差点一蹦三尺高,把面前的桌子掀翻了。



“真的是数控加工中心?”



他手里死死地掐着电话,紧紧地贴着耳朵,这么大声他都怕听错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



哐——



撂下电话,他小跑着出了办公室,给对面听见声音跑出来的办公室主任命令道:“把机电工程和金属机加工相关的工程师召集起来,我要开会,快点!”



“回来——!”



好像想起什么了似的,在办公室主任刚跑出去两步的时候,他又喊了一嗓子。



这会儿也不等办公室主任回来,他自己追了上去,又安排道:“把航空工程有关的工程师也召集起来。”



说完一推办公室主任,让他赶紧去安排。



如果不是腿脚赶不上电话的速度,他都想自己跑步通知了。



现在的夏中全,真有种地上搁不下他的感觉,走走就想跑。



时不待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电话是李学武的秘书彭晓力打来的,通知他准备项目研究会议。



在电话里,彭晓力说的不是很明白,只是把手里材料项目名称说给了他。



这足以让夏中全激动了,这件事别人可能不清楚,但他是听李学武说过的。



早在李学武从钢城回来后,就找到他了解了一下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的情况。



如果没有羊城之行,恐怕李学武问到他了,他也说不清楚。



国内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了解甚少,尤其是这两年对技术的封锁。



那次在羊城的招待所,李学武谈起日本正在举行的工业展览会,特别提到了数控车床。



几人聊了聊数控车床和普通车床加工的对比。



当时李学武就给他说过,未来机加工行业一定是数控车床的天下。



所以,要求红星厂技术研究部门,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在展销会上,夏中全就特别关心了这种技术,跟外商的技术工程师也在了解。



回来后,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可惜内地的资料不是很全。



直到对外贸易项目正式开展,在钢城和营城指导设备安装期间,他跟意大利和日本的工程师接触了,才详细的了解了这门技术。



高精度,广泛的适应性,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领域的精密零件。



这么说吧,如果有了数控加工中心,红星厂的汽车工业能直接抬升一个台阶。



普通车床加工的零件如何都比不上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精度高。



你可以说有巨匠能够完成数控车床都完成不了的精度。



但是,巨匠能有几个?



红星厂要搞工业生产,可不是造火箭,一根就够了,这是要成批次生产的。



他是越了解这玩意儿,越觉得心喜,越觉得无力。



李学武让他准备,是想要给红星厂也安排这种先进的技术。



可是,怎么可能呢?



这种技术在国外也是国器一样的存在,轻易不可能出口的。



内地的加工技术还主要是靠普通车床,根本不敢想数控车床。



可现在梦想突然照进现实了,李学武竟然让他的秘书送回来一份数控加工中心的材料,让他确定可行性。



这是什么意思?



李学武说话你只需要把耳朵捂上就行了,一个标点符号都别信。



但是,李学武办事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干。



没有准儿的事他绝对不会这么兴师动众的。



不求太多,哪怕是搞回来一套这样的装备呢,夏中全都有信心把技术吃下来。



华清等几所高校来“劳动”的教授们都快闲出屁了。



研究所里的项目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科研要求,因为这是红星厂的研究所。



就像物理工程研究所,有人申报核技术研究,李学武上哪给他们搞研究材料去。



最近研究所的教授级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了,大学习活动进行到现在,很多人都离开了教学和研究的岗位。



李怀德和谷维洁一直都没有放松对科研技术力量的收集和帮助。



这些人安排到红星厂来劳动,一时可能用不上,但早晚能用得上。



就算他们拖家带口地来,一年能吃多少米,多少油。



但只要一个技术,一个项目用到了,那所有人的价值投入都回本了。



李怀德这种人,没有太绝对的思想观念,可以说就是个投机主义者。



李学武搞的汽车整备项目让他看到了十足的利益,也让他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所以在红星厂变革之时,工程技术人员丝毫没有收到影响。



甚至李学武提出要广纳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创建研究所的时候,资金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老李都咬牙拿钱来支持。



所以,也到了研究所开花结果,喜获丰收的时候了。



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红星厂完全不缺技术和科研目光,对外商提出的合作能够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在商业谈判中给足了支持和信心,让李学武敢跟对方拍桌子叫板。



人家教你做,和你拿来我就能做,完全是两码事。



技术不自信,谈判如何自信。



——



“谈妥了?”



李学武一回到红星厂,都没往保卫楼走,直接来到了主办公楼三楼。



李怀德正在看文件,见他进了屋,眉毛一挑,大笑出声:“哈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饮食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武文弄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文弄沫并收藏饮食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