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赵先生和妻子都是当年的角儿,这两根小黄鱼在当年的他们看来不值一提。



要是唱的好,赶上有老板捧场,那都是往台上砸大洋的。



一场下来几根小黄鱼都是有可能的。



可今时不同往日,这处宅子本就是他们辗转了几次才搬来的。



当初的大宅早就卖了,因为不敢住啊。



搬来这处小宅子,本以为会安稳了,低调了,可是没想到更汹涌的潮水来了。



“好,我卖!”



赵先生思索了一阵,在李学武混不在意的态度中,在丁万秋催促的眼神中,还是咬咬牙说了卖。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跟李学武还还价的,可他说不出口。



因为李学武已经说了,直来直去,就这个价儿。



而且这件事本身他们几个也是捡了丁万秋的光儿,是人家丁万秋央求了这位,才能把手里的房产处理掉。



可以说李学武上门是捡便宜了,也是帮忙来了。



这个时候,都要往出走呢,谁有钱买宅子啊。



再一个,这个时候的宅子也不许买卖,私下里可以做字据,但毕竟要担着风险的。



一般没能耐的还真不敢动这个心思,有能耐的又不缺宅子。



这个时候可没有屯房子的习惯,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攒。



“好,周一我叫人拿钱来带您去办过户”



李学武站起身,对着厢房赵先生的家人微微颔首,表达了歉意,说着话便转身往门外走去。



前面说了,他今天来不是做客的,是恶客。



因为按照实际,他给多少对方都不会领他的情,都会觉得给少了。



这里毕竟是人家住习惯了的家。



甭管他们是不是被迫搬走,总之李学武买了房子就是断了他们的根。



其实这很不讲道理的,李学武不买的话他们求着买,李学武要买的话隐隐的又有些不对来。



这就是世人常说的,不跟亲戚做买卖,不跟朋友借钱财的原因。



李学武带着窦师傅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丁万秋还要跟赵先生叙说两句。



毕竟是丁万秋给介绍来的买主,赵先生按道理是要客气几句感谢几句的。



李学武坐在车上也没打着火儿,跟窦师傅也闲说了几句这边的宅子。



窦师傅在本子上给写了几处毛病,当时李学武没有说,只在心里给估计了一下价格,就算是最终的定价了。



两人正聊着,丁万秋被赵先生带着徒弟给送了出来。



“今日多谢丁师傅”



“都是朋友,不必客气”



丁万秋拱拱手,上了副驾驶。



李学武跟赵先生打过招呼后,便启程继续看房子。



今天要去的有五家,都是上次在丁万秋那边见到的。



这些人都是一个戏班子的,或者是好友,所以这次也是相约一起启程南下。



至于为什么带上丁万秋,李学武自己猜测完全是早先的习惯。



前朝时,出远门是不敢自己走的,那不是给贼人提供机会嘛。



多是雇佣镖局里面的好手陪同。



他们现在算是举家搬迁,南下港城是要过桥过海的,哪里敢几家就这么启程。



就算是他们都带着功夫,可那都是抵不住特殊贼人的。



丁万秋是四九城里的老人儿了,见得世面也多,社会关系也处理的多,最重要的是会用热家伙。



南下他们也不是仓促行动,准备了有一段时间了,该有的都有。



所以丁万秋是作为保镖陪同他们一起南下的,只不过这趟镖没有酬劳而已。



丁万秋此后连带着李学武看了三家,从西什库大街真如境胡同往回看,基本上一条线,一直看到了雨儿胡同。



这三处都是普通的二进院儿,雨儿胡同的两处院子还紧挨着,是陈和朱先生在住。



真如境那边是马先生在住。



院子跟先前赵先生的那处大差不二,李学武也都很给面子地没有压的太多。



定下的条件也是一样,都是家具家用留下,财物行李可以带走,一处两根小黄鱼。



因为有着丁万秋在其中斡旋,把赵先生那边的价格也告知了,所以这三家也都点头同意了。



李学武相继约好周一来人带他们去办理交换过户手续。



从朱先生家里出来,李学武看了看手上的时间,已经到了下班的点儿了。



身后朱于两家人客气着送了李学武和丁万秋三人出来。



也是等了李学武的汽车离开后,这才回了院儿。



能这么痛快达成交易,除了李学武的爽快外,也有时局动荡的原因。



这个月他们越发地觉得害怕,对南下的渴望日益迫切。



所以在李学武说出以金条进行结算的时候,他们思考了一阵便也就应了。



房子卖是不好卖的,不卖早晚得扔在这儿,到时候啥也得不着不说,耽误了时间可能还就出不去了。



虽然卖了家产的几家都是愁容满面,但在内心还是落了一块大石头般的松了一口气。



“最后这处是于先生的,上次要跟您表演的那个”



“呵呵,记得”



李学武怎么不记得那老头儿,挺有意思的。



瞧见自己不懂戏剧的时候不愿意,瞧见自己要走更是要亲自给自己表演。



“最后这处是在戏剧学院?”



“在对面儿”



丁万秋解释道:“于先生有大才,被聘为了戏剧学院的老师,除了登台献艺,基本上都忙于教学”。



说着话看向李学武解释道:“你瞧见前四位的徒弟了吗?”



“嗯?”



李学武开着车,沿着雨儿胡同一直走,过了南锣鼓巷便是东棉花胡同了。



“徒弟怎么了?看着不错”



他倒是没有注意这些,这个时候京剧大家都是会收徒弟的。



有儿徒也有学徒,哪一行都是要看灵性的,京剧更是如此。



早些年京剧班主要收学生,那都是全国的跑,就是去找适龄儿童,买回来收做徒弟。



供吃供喝,教做人,教学艺,培养大了还得管结婚生子。



跟儿子闺女是一样的。



当然了,这徒弟跟亲儿子和亲闺女还是有些区别的。



因为亲的舍不得打啊,就送到同行手里脚。



这些个徒弟们则是下得去手了,那可真是棍棒之下出高人啊。



哪有没挨过打的京剧大家啊,鸡还没醒呢,他们就得起来练嗓子。



狗都睡了,他们也睡不了,得练功,练腰、练腿、练台步。



近些年不行了,因为国家不让买孩子了,只能收,收孤儿,收穷人家的孩子。



李学武在这几位家里看见的孩子们,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是这些先生们的儿徒。



说白了,就是父母送出来就不打算要的,师父也不给的那种。



为啥?



因为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出师,出师还得给师父效力五年,算白干活,还这些年的学费。



这不是说你五岁进师门,十七岁就还完学费了啊,不是那样的。



三年学徒前啊,你得给师父家打杂多少多少年。



等师父看伱行了,这才慢慢的开始三年学徒生涯。



去!擦桌子去!



去!扫地去!



去!替师娘……



“你看到的那些都是几位先生从小带起来的,做人做艺都是手把手教,一会儿见的这位于先生不是,啥样的徒弟都有”。



丁万秋许是觉得李学武带来的人把握,这说话上面也少了一些顾忌。



更可能的是觉得要走了,终究要说出来一些,省的心里烦闷。



说着话,把着副驾驶门框,对着李学武说道:“前四位贵精不贵多,咱们要去的这位,又精又多,呵呵”。



眼瞅着吉普车要到了,补充道:“因为徒弟多,这房子也大,三进的,好好瞧瞧吧,相当不错的”。



“是嘛,那可要好好瞧瞧了”



李学武把车停在了正门口,笑着跟丁万秋一起下了车。



窦师傅则是沉默寡言地开始打量起了宅院儿情况。



他是跟着来干活儿的,自然不用他去虚套客气,眼睛已经看向了倒座房的后墙和正门门厅、门房。



有人说三进的四合院才叫四合院,因为可以围在一起嘛。



李学武抬头看了看这处三进院儿,门是传统的蛮子门,看来起宅子的时候还是位官宦人家。



门口的台阶也是三级,两边各有石狮子一个,门墩一个。



门厅上的苏式彩画半新不旧,看来这处宅院的主人很是富庶,还有钱来维护。



丁万秋主动上前扣响了门环,转回身对着李学武说道:“进去你就知道了,跟我家可不一样,你不按门铃我都不知来人了”。



确实,他的话还没说完,门就已经被打开了。



“丁师傅,您来了”



一个小伙子给开的门,见着是丁万秋便招呼了一声。



随后打眼儿一瞧丁万秋身后的李学武等人便住了嘴,退着身子站在了一旁。



丁万秋回道:“呦,是叔宝啊,刚跟你家过来,跟你师父约好的,带人来看房子”。



“您请进,父亲和师父已经交代了”



这小伙子岁数十八九,显然也是正在学徒的状态,说话的声音柔柔弱弱的,不知道是不是保护嗓子的原因。



丁万秋点点头,指着李学武介绍道:“这是我朋友,李先生”。



“李先生您好,师父刚刚还问起您呢”



丁万秋看出了李学武的疑惑,又介绍道:“这是朱先生的公子,拜在于先生的门下学艺”。



“哦,是上次唱那个……很好的吧,不错”



李学武这才想起来,上次听的第一出儿就是这位唱的,唱的是啥不记得了,不过就记得唱的好,女了女气的。



见李学武不记得上次自己唱的啥还夸好,朱叔宝也不敢计较,这位的身份他那天听见了。



又是买了自己家宅子的主儿,更是得罪不得,只能是客气地道了一句抬爱。



随后便是请了李学武一下,一起往院里走去。



这三进的院子比二进可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后罩房,院子的大小和规格也是不一样的。



李学武看了看影壁,微微点了点头便跟着往里面走。



五间倒座房加一间门房,不比李学武所住的那处院子小多少。



垂花门更是三步台阶的,显然以前这里住着的也不是一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饮食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武文弄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文弄沫并收藏饮食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