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从长安发出的秦王教,传到了中原各地,不但北魏上下一众人是如此想的,便连南梁上下也是如此想的。



一时间,建康城中的气氛很紧张。



北方的那位秦王从洛阳回到长安之后,便下达了大量储备物资的命令。



大规模的军事作战,往往敌对方都能提前获知。



因为粮草征集、斥候侦查、军队调动这些举动都有迹象,瞒不了人。



李爽让中原各地的府兵都储粮,不就是为了南征么?



自从萧衍得知李爽击败尔朱氏,进入了洛阳之后,不如以往,大量的时间都待在了台城,处理政务。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萧衍更是召集了身边的重臣,进行商讨,做出各种军事预案。



最后一众臣子得出的结论,还是得加强江淮防线。



相比江淮防线,南梁其余的防守要地都要稳固的多。



荆襄防线的防守要点是襄樊两城,可襄阳独特的地势,可以保证缺乏水军的魏军是绝对跨不过汉水的。且此前梁军已然收复新野,构筑了前哨点,魏军一有动静,襄阳立刻可以得知。



更何况,南阳已然被打烂了。魏军便是要攻击襄樊,也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



至于巴蜀之地,有着剑阁天险在,无需多虑。关中至今都没有向汉中增兵过,驻守汉中的陈留王李神轨麾下不到万人,这点兵马,正常情况下根本攻不下剑阁。



且关中到巴蜀,一路都是崇山峻岭,栈道难行,后勤运输更加困难。关中之军要将这作为主攻方向也不太可能。



江淮防线则不同。



通过中原水系,李爽可以调集大量的粮草、兵力,聚集十数万大军,对南梁展开灭国级的战争。



因为可以依靠水路运输,后勤运输、劳役征调等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从这个方向进攻,成本最低,可以调集的兵力最多,效果最为显著。



江淮防线背后,便是南梁的国都建康。一旦突破了江淮防线,南梁就有灭国的危机。



当年拓跋焘饮马长江,虽然最后没能渡过长江,可也让刘宋国力大衰,埋下了覆灭的导火索。



对此,一众南朝公卿印象颇深。



绝对不能再让北方的大军到达长江,否则,南梁会出现重大的危机。



萧衍对于一众重臣的结论基本上表示赞同,可心中还是有些忧虑。他看向了自己的宠臣朱异,问道:



“汉中那边如何?”



剑阁是一个战略要点,襄阳亦是,但萧衍从来不会忧虑襄阳的得失。



襄阳不但是萧衍起家之地,更是南梁重兵屯守之所,固若金汤。



剑阁却是不同。



守巴蜀必先守汉中。



丢失了汉中的巴蜀,便不如荆襄那般稳固了。两百年来,巴蜀局势混乱,蜀人为避战乱,大多逃离故乡,致使蜀地的城池都空废了。且夷氐僚人时常作乱,侵入巴蜀,致使政令不达。



若是北方处在混乱之中,那一时还无需多虑。



可如今的局势,却需要让建康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天可汗回忆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星肥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星肥熊并收藏天可汗回忆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