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笑呵呵地招呼道:“这边是我们修理厂的主工作区。”
“这几台c6136车床,还有那两台是仿苏的z3050摇臂钻床。靠近窗边这几台落地铣,主要是给联轴器打孔配槽用的。”
“后面这些是铆焊和钳工操作区,小件维修、零件组装、整车检修全都能搞。”
“我们厂修的车不挑型号,不管你是吉普、解放老款,只要零件对得上,我们就敢接。”
“而且我们修理厂零件多,设备全,还搞了通用化零部件项目。”
“现在正式投产的有三种,年后资金和钢料一到位,还有三种马上能上线!”
“您要是来我这修车,只要是通用件范围内的,来了就修、修了就走,连等零件的时间都省了,我们这儿就是图一个‘快’字。”
“现在好多单位跟我们谈,都是奔着这一点来的。”
张楠跟讲解员似的,走一个地方就介绍一个地方。
尤其是在介绍通用化零部件的时候,语气格外的起劲,像极了厂里的老技师。
几人一边听一边看,神色越发古怪。
偌大的一个二层修理厂,一进门没见着熟人不说,
反倒被一个毛头小伙子热情接待,还一口一个“我们厂里”说得理直气壮。
走着走着,
为首那位高个王同志忽然停在一台车床前,敲了敲机身,眼神犀利:
“这三台,就是苏联制的t616重型卧式车床?”
“哎呀王同志您可真是行家!!”
张楠立刻接上,掀开防尘罩,让几人看得更清楚。
“这三台确实是苏联制t616重型卧式车床,厂里的兄弟们从废品站拉回来的,实打实的好东西。”
他一边说,一边还帮忙掀起防尘罩,让三位能看清刀架和主轴结构。
“确实是好东西。”王同志淡淡点头,眼里闪过满意的神色。
“这三台,现在还能批量转配电气启动吗?”
“能啊!我们技术部配了新线路板,整个电路都做了替换,现在用着顺溜着呢!”
“嗯。”王同志点头,走向车尾,弯腰看了看电源线接头,又伸手拍了拍:
“焊得不赖。”
嗯?
张楠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这位挺专业啊!
连电源接头都知道该看哪儿。
另一位看起来肤色偏黑的董同志,这时候也开了口:
“小张同志,那个火车厢是干啥用的?”
“那个呀,是我们力学系实验的金属疲劳试验台。”
张楠解释道:“我们的设备太大,运不过来,修理厂就帮我们联系了西客站,调了节退役车厢,直接拉来安在这儿当平台用。”
“现在主力测试轴向压力,已经跑出一轮基础数据了!”
“啧。”王同志扫了一眼,没说好也没说坏。
张楠心里微微突突了一下。
这王同志看着高深莫测的。
从刚见面到现在,张楠就搞不明白这人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接下来的路上,这位“王同志”不急不缓地走着,从不跟在别人身后,总是走在最能一览全局的位置。
偶尔问一句,却句句都戳在关键点:工位怎么布的、设备平时利用率多少、配套件储备够不够……
每一个问题,张楠都得停下来仔细解释。
越是接待,张楠就越觉得这人不简单,
走路、说话、看东西的派头,都让他隐隐想起自己实习时见过的那些国营大厂领导。
眼看一楼生产区已经转得差不多,王同志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挂着白布帘的房间问道:
“这是厨房?”
“对,是厨房。”
张楠还没等说完,王同志头也不回地甩了一句:
“走,进去瞅瞅。”
张楠一愣:“……啊?”
他在修理厂呆了这么久,厂里来了这么多客人,也没有一个是要看厨房的啊。
谁知刚一进去,王同志的脸立刻就阴了下来。
“这厨房谁管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只见厨房里的地上,白菜土豆堆在角落,大锅里还有刷锅水没有倒。
旁边洗干净的饭盒就大敞四开的摆成一溜。
盆里扣着盖的炖豆腐已经凉透,另一口铝盆里,红烧肉的汤汁凝成一层白油。
“红烧肉?这伙食不错啊。”牛同志笑着揭开盖子。
董同志也有些幸灾乐祸的掀开另外一个盆盖儿:“别说红烧肉了,还有小鸡炖蘑菇呢。”
“呦!还是只大公鸡。”
鸡屁股鸡腿儿鸡爪子都没了,就剩下鸡头和鸡胸脯。
蘑菇更是一根不剩。
“净挑好的吃。”
王同志冷哼一声,目光不经意的从张楠身上扫过。
只这一眼,
张楠就莫名的感觉后背一凉,心里发慌。
好像啥事儿都被这王同志看的透透的。
“楼上是你们休息的地方?”王同志随口问了一句。
“是……是。”
张楠刚点头,那三人却已经不由分说地迈步上了楼梯。
“这几台c6136车床,还有那两台是仿苏的z3050摇臂钻床。靠近窗边这几台落地铣,主要是给联轴器打孔配槽用的。”
“后面这些是铆焊和钳工操作区,小件维修、零件组装、整车检修全都能搞。”
“我们厂修的车不挑型号,不管你是吉普、解放老款,只要零件对得上,我们就敢接。”
“而且我们修理厂零件多,设备全,还搞了通用化零部件项目。”
“现在正式投产的有三种,年后资金和钢料一到位,还有三种马上能上线!”
“您要是来我这修车,只要是通用件范围内的,来了就修、修了就走,连等零件的时间都省了,我们这儿就是图一个‘快’字。”
“现在好多单位跟我们谈,都是奔着这一点来的。”
张楠跟讲解员似的,走一个地方就介绍一个地方。
尤其是在介绍通用化零部件的时候,语气格外的起劲,像极了厂里的老技师。
几人一边听一边看,神色越发古怪。
偌大的一个二层修理厂,一进门没见着熟人不说,
反倒被一个毛头小伙子热情接待,还一口一个“我们厂里”说得理直气壮。
走着走着,
为首那位高个王同志忽然停在一台车床前,敲了敲机身,眼神犀利:
“这三台,就是苏联制的t616重型卧式车床?”
“哎呀王同志您可真是行家!!”
张楠立刻接上,掀开防尘罩,让几人看得更清楚。
“这三台确实是苏联制t616重型卧式车床,厂里的兄弟们从废品站拉回来的,实打实的好东西。”
他一边说,一边还帮忙掀起防尘罩,让三位能看清刀架和主轴结构。
“确实是好东西。”王同志淡淡点头,眼里闪过满意的神色。
“这三台,现在还能批量转配电气启动吗?”
“能啊!我们技术部配了新线路板,整个电路都做了替换,现在用着顺溜着呢!”
“嗯。”王同志点头,走向车尾,弯腰看了看电源线接头,又伸手拍了拍:
“焊得不赖。”
嗯?
张楠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这位挺专业啊!
连电源接头都知道该看哪儿。
另一位看起来肤色偏黑的董同志,这时候也开了口:
“小张同志,那个火车厢是干啥用的?”
“那个呀,是我们力学系实验的金属疲劳试验台。”
张楠解释道:“我们的设备太大,运不过来,修理厂就帮我们联系了西客站,调了节退役车厢,直接拉来安在这儿当平台用。”
“现在主力测试轴向压力,已经跑出一轮基础数据了!”
“啧。”王同志扫了一眼,没说好也没说坏。
张楠心里微微突突了一下。
这王同志看着高深莫测的。
从刚见面到现在,张楠就搞不明白这人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接下来的路上,这位“王同志”不急不缓地走着,从不跟在别人身后,总是走在最能一览全局的位置。
偶尔问一句,却句句都戳在关键点:工位怎么布的、设备平时利用率多少、配套件储备够不够……
每一个问题,张楠都得停下来仔细解释。
越是接待,张楠就越觉得这人不简单,
走路、说话、看东西的派头,都让他隐隐想起自己实习时见过的那些国营大厂领导。
眼看一楼生产区已经转得差不多,王同志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挂着白布帘的房间问道:
“这是厨房?”
“对,是厨房。”
张楠还没等说完,王同志头也不回地甩了一句:
“走,进去瞅瞅。”
张楠一愣:“……啊?”
他在修理厂呆了这么久,厂里来了这么多客人,也没有一个是要看厨房的啊。
谁知刚一进去,王同志的脸立刻就阴了下来。
“这厨房谁管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只见厨房里的地上,白菜土豆堆在角落,大锅里还有刷锅水没有倒。
旁边洗干净的饭盒就大敞四开的摆成一溜。
盆里扣着盖的炖豆腐已经凉透,另一口铝盆里,红烧肉的汤汁凝成一层白油。
“红烧肉?这伙食不错啊。”牛同志笑着揭开盖子。
董同志也有些幸灾乐祸的掀开另外一个盆盖儿:“别说红烧肉了,还有小鸡炖蘑菇呢。”
“呦!还是只大公鸡。”
鸡屁股鸡腿儿鸡爪子都没了,就剩下鸡头和鸡胸脯。
蘑菇更是一根不剩。
“净挑好的吃。”
王同志冷哼一声,目光不经意的从张楠身上扫过。
只这一眼,
张楠就莫名的感觉后背一凉,心里发慌。
好像啥事儿都被这王同志看的透透的。
“楼上是你们休息的地方?”王同志随口问了一句。
“是……是。”
张楠刚点头,那三人却已经不由分说地迈步上了楼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