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但是这俩人凑到一块儿,就好似天雷勾动地火,那根本就是黏在一块分都分不开。



不过在看到小汽车被开出来的一瞬间,



两个小崽子都瞪大了眼睛,不约而同的向着小汽车跑了过去。



“哇……!这车太带劲了!”



只见一辆银灰色的小汽车缓缓开出厂房,停靠在了操场中间。



几个小男孩瞧见小汽车,马上就围了过去。



一双小手左摸摸,右拍拍的,绕着小汽车一圈圈的跑个不停。



跟小孩比,大人们就明显稳重多了。



“这车怎么感觉抠搜的,一点都不大气呢!”陈母皱眉。



陈露阳在旁边听着妈妈的话,赶紧拿出小本记录:



“咋的呢妈,哪不大气?”



陈母道:“你看车头,比咱厂之前的小汽车得矮出一个脑袋,而且这车感觉圆卜隆冬的,不像之前的车方正又大气!”



陈露阳将这条记下来,顺便解释一句:



“妈,这车吧,它线条流畅是为了要减少风阻,提高燃油效率。”



陈母道:“那我不懂,反正不好看。”



陈露阳:“收到!”



另外一边,曹青杭他们已经邀请一些家属上车去体验了。



这些人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



有些觉得车头设计前脸太低,希望能更厚重点。



有些觉得车顶太低,坐里面不舒服,感觉直不起脑袋。



有些觉得车里面太憋屈,坐着不宽敞。



有些觉得车里面的内饰颜色太亮太浮夸,不耐脏,也不够上档次。



有些觉得这车花了这么多钱,还请了国外的专家,应该设计的再高档点,目前总觉得这车档次不够。



……



总之,面对这些人的意见,机械厂的车间工人们全都一一仔细记录。



车能不能造出来、技术过不过关、质量能不能打,升级够不够比拼过兄弟厂家……这些是机械厂和意大利工程师们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群众们乐不乐意买、市场会不会接受、小汽车能不能招人稀罕在国内大卖……这些就要依仗家属们的意见和建议了!



原本王厂长和于岸山只安排了一轮家属参观。



但瞧见厂里同志们热情这么高,而且大家的意见确实是对造车极有启发。



于是,



王厂长干脆决定,再安排六轮家属参观。



让车间多多搜集意见。



好不容易结束了一轮家属参观,曹青杭找到了郝逢春。



“郝叔,我明天想请一天假。”



郝逢春毫不犹豫答应:“没问题。”



顿了顿,郝逢春关切的问了一句:“不是家里出事了吧?”



曹青杭乐道:“没有!这不是音乐节吗?我妈明天有演出,我想去给我妈捧场。”



郝逢春笑道:“这应该!!去吧,替我跟您母亲带个好。”



曹青杭笑:“好的。”



随着省夏音乐节召开,全省处处都洋溢音乐的旋律和歌声。



6月末的时候,就有大量的同志从其他省市观摩而来。



果果里大街、东方大街、江边的大广场还有几个大公园处处都有节目。



不是大合唱就是歌伴舞。



最多的时候平均一天同时有8个场地同时演出!



可就算演出场次这么密,音乐会的票也是相当供不应求。



不少人还得托人找关系才能拿到票。



除了官方组织的各项演出,还有民间的群众团体们自发组织的大合唱,



唱的歌除了革命歌曲以外,



还有作曲家们创造的时代歌曲和港台歌曲。



至于松亭饭店、国际饭店、花花饭店、友谊饭店、和平饭店等等大型饭店就更别提了,全都爆满。



就在曹青杭坐回到办公桌前,准备看看小汽车图纸,针对家属们提出的外形和容量问题进行改造的时候,



一个小干事跑了进来。



“曹工,收发室有人找你。”



曹青杭下意识问了一句:“谁啊?”



小干事道:“一个穿军装的,不认识~”



穿军装?



曹青杭放下笔,几个小跑奔去收发室。



远远的,



曹青杭就瞧见一个身子挺拔、目光如炬的军人标版溜直的站在收发室大门前。



“同志您好,我是曹青杭。”



曹青杭跑到军人面前,热情的伸出手。



那军人上下打量了曹青杭一番,伸出手:



“您好,我叫周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回到八零机械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腰子少放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腰子少放盐并收藏回到八零机械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