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了。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其父张裼在僖宗时为官。
张文蔚自幼聪慧,乾符年初便中进士,之后便入朝为官,天祐元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判户部。
“相公,我应如何迎接梁王?是不是现在就出城?”
“陛下,从郑州到洛阳还需几日行程,待梁王抵达洛阳时,陛下可以命百官在城外相迎。”
“哦,那就依张相,可…如此不会让梁王动怒吗?”
“应该不会的。”
对于这个话题,张文蔚不想多说,也不能多说。
如今,这宫里宫外都是朱全忠的人,若有哪句话不妥,很快就会传到朱全忠的耳中,那就是祸端。唐帝国走到眼下这个地步,已经无力回天,没必要为这个即将崩塌的帝国搭上一家人的性命。
“陛下,淮南节度使杨渥遣将陈知新攻湖南,陈知新逐刺史许德勋,杨渥奏请以陈知新为岳州刺史。”
“哦,此事待梁王入京再说吧!”
“镇南军节度使钟传病故,本以其养子钟延规为江州刺史,但军中拥其子钟匡时为留后…”
“张相,这些事情都交由梁王裁夺吧!”
“臣…遵旨!”
紫宸殿的铜漏滴到酉时三刻,张文蔚退出殿门。
李柷在殿内呆坐片刻,起身匆忙前往积善宫,刚到寝殿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碎瓷之声,吓了一跳,入内看见半碗药汁摔在牡丹纹方砖上,药渣的焦苦味弥漫了整座寝殿,母亲何太后的翟衣下摆还沾着党参须子。
“娘…”
李柷快走两步来到何太后的身前:“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娘没拿稳,失手打翻了。”
太后二字听起来应该有些岁数,但何太后的年纪并不大,只是刚过花信之龄的女人,只是因为整日惶恐,原本的风姿雅韵已经憔悴得不像样子。
“娘,刚才张文蔚说,朱全忠要返京了,已经到了郑州。”
何太后听到这个消息,耳垂悬着的明月珰突然剧烈晃动,在颈侧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是无数把悬在咽喉的匕首。
下一瞬,她紧扣住儿子的手腕,染着凤仙花的指甲几乎掐进李柷的皮肉,觉察到失态后又松开手,缓缓点头:“是该回京了,方才柳璨来过了,说梁王要我们母子去汴州颐养天年。”
听到这句话,李柷的脸上竟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么说,梁王是同意禅位一事?若此倒是最好了。”
朱全忠想要什么,李柷以及何太后一清二楚,也知道这是唯一能保命的法子,但禅让之事却被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从中作梗,所以李柷的心一直悬着,命也是如此。
其实,蒋玄晖、柳璨、张廷范等人的阻拦并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朱全忠坐皇帝的名正言顺着想,认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应该先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把这些受禅让的预备程序走全,其实这种想法也与他们各自的利益有关。
偏偏朱全忠心急皇位,也从不愿受人摆布,故而数次怒而不受天子封赏,并且对蒋玄晖、柳璨、张廷范三人也有了怨恨,觉得这三人并不是为他好,而是想通过拖延时间的法子为大唐续命。<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其父张裼在僖宗时为官。
张文蔚自幼聪慧,乾符年初便中进士,之后便入朝为官,天祐元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判户部。
“相公,我应如何迎接梁王?是不是现在就出城?”
“陛下,从郑州到洛阳还需几日行程,待梁王抵达洛阳时,陛下可以命百官在城外相迎。”
“哦,那就依张相,可…如此不会让梁王动怒吗?”
“应该不会的。”
对于这个话题,张文蔚不想多说,也不能多说。
如今,这宫里宫外都是朱全忠的人,若有哪句话不妥,很快就会传到朱全忠的耳中,那就是祸端。唐帝国走到眼下这个地步,已经无力回天,没必要为这个即将崩塌的帝国搭上一家人的性命。
“陛下,淮南节度使杨渥遣将陈知新攻湖南,陈知新逐刺史许德勋,杨渥奏请以陈知新为岳州刺史。”
“哦,此事待梁王入京再说吧!”
“镇南军节度使钟传病故,本以其养子钟延规为江州刺史,但军中拥其子钟匡时为留后…”
“张相,这些事情都交由梁王裁夺吧!”
“臣…遵旨!”
紫宸殿的铜漏滴到酉时三刻,张文蔚退出殿门。
李柷在殿内呆坐片刻,起身匆忙前往积善宫,刚到寝殿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碎瓷之声,吓了一跳,入内看见半碗药汁摔在牡丹纹方砖上,药渣的焦苦味弥漫了整座寝殿,母亲何太后的翟衣下摆还沾着党参须子。
“娘…”
李柷快走两步来到何太后的身前:“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娘没拿稳,失手打翻了。”
太后二字听起来应该有些岁数,但何太后的年纪并不大,只是刚过花信之龄的女人,只是因为整日惶恐,原本的风姿雅韵已经憔悴得不像样子。
“娘,刚才张文蔚说,朱全忠要返京了,已经到了郑州。”
何太后听到这个消息,耳垂悬着的明月珰突然剧烈晃动,在颈侧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是无数把悬在咽喉的匕首。
下一瞬,她紧扣住儿子的手腕,染着凤仙花的指甲几乎掐进李柷的皮肉,觉察到失态后又松开手,缓缓点头:“是该回京了,方才柳璨来过了,说梁王要我们母子去汴州颐养天年。”
听到这句话,李柷的脸上竟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么说,梁王是同意禅位一事?若此倒是最好了。”
朱全忠想要什么,李柷以及何太后一清二楚,也知道这是唯一能保命的法子,但禅让之事却被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从中作梗,所以李柷的心一直悬着,命也是如此。
其实,蒋玄晖、柳璨、张廷范等人的阻拦并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朱全忠坐皇帝的名正言顺着想,认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应该先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把这些受禅让的预备程序走全,其实这种想法也与他们各自的利益有关。
偏偏朱全忠心急皇位,也从不愿受人摆布,故而数次怒而不受天子封赏,并且对蒋玄晖、柳璨、张廷范三人也有了怨恨,觉得这三人并不是为他好,而是想通过拖延时间的法子为大唐续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