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生,是犯过罪的人,所以没有单位接收,找不到工作,于是才托人找关系的来到了龙高。
关于桂云彩最可气的传闻就是:桂云彩因为在大学里未婚先孕,生下一个小男孩,受到学校严厉处分,家中也和父母决裂,于是才会“反人类思维”的来到龙高。
其实,龙高的一百五十多名教职工,绝大多数都是农村户口,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甚至还有81名教职工的老家就在龙山镇附近10公里范围之内的乡镇,这是名副其实的家乡原因。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绝对的偶然性,没有任何人能够自己做主。出生之后的人所为的奋斗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低处向高处迈进。
但凡遇到更好的工作岗位、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机会,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
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市区,从小城市到中大城市,从中大城市到特大城市,这基本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随便问问自己的学生,但凡认真思考过的或者是认真回答问题的就会告诉代注恒,我的梦想是昌德,是上海,是北京,是深圳,是广州。很少有学生会直接告诉代注恒我的梦想是龙山镇,我的梦想是康宝镇、华黎镇、凤窝乡、马前乡。
农村孩子的梦想在城市,小城市孩子的梦想在大城市,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发展正常的表象。难不成问问北京的孩子,我的梦想在西部某大山深处的某个乡镇?他一辈子都未必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乡镇。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很多中国孩子的梦想。当然,大家也知道这是难度巨大的挑战。因此,从现实角度,很多中国孩子也会退而求其次把梦想的对象定位在家乡附近的特大城市或者国家中心城市上。比如代注恒家乡的十几个地级市和附近几个省接壤的几个地级市,这些地方的孩子说不定梦想中没有北上广深,却一定有昌德,甚至在他们心目中,昌德才是全省甚至整个大区域里最适合孩子们圆梦的地方。
要立足昌德,在昌德去圆梦,那也需要实力。所以尽管有数千万的年轻人包括孩子希望能够成为昌德人,可也不见得都能够实现,有些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就会把目标确定在自己所在城市的市区,比如张清尘、朱长征、杨云霞、唐金海、叶远来等龙高的年轻教师或者年轻领导。
代注恒曾经听到曹休言和卢长明的谈话,大致意思就是说龙高很难留住人才,这不是硬件软件的问题,而是历史潮流的问题和大的机制问题。这也为他对教育彻底的绝望增加了一根稻草。
曹休言感叹着:“我知道你也很无奈,这是我们甚至比我们更高层的领导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我们学校的年轻人很难做到坚守农村也是历史在这个阶段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尽管你可以让我们学校的年轻人拥有比县城学校甚至金竹市区学校更高一些的补贴、集中培训费、汽车补贴等等,甚至你还在力争为学校教师修建福利房,可这些努力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不可逆转的城乡二元化大局面前确实是杯水车薪。”
卢长明也叹了一口气低沉无力的说:“是啊,我的信心正在慢慢的消失,确实这种无力的感觉让人绝望。无论我如何为大家着想,为大家提高待遇,减少城乡差距,甚至于力所能及的让我们的奖金、补课费、坐班费比城区学校更好,可是真正愿意留下来的年轻人还是越来越少。这次唐金海要离开就让我太失望了,甚至让我有些难以承受。我好说歹说,让他再留上一年或者两年,等我们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可他也说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今后就再也没有了,或者没有更好的机会,说死了也是一定要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关于桂云彩最可气的传闻就是:桂云彩因为在大学里未婚先孕,生下一个小男孩,受到学校严厉处分,家中也和父母决裂,于是才会“反人类思维”的来到龙高。
其实,龙高的一百五十多名教职工,绝大多数都是农村户口,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甚至还有81名教职工的老家就在龙山镇附近10公里范围之内的乡镇,这是名副其实的家乡原因。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绝对的偶然性,没有任何人能够自己做主。出生之后的人所为的奋斗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低处向高处迈进。
但凡遇到更好的工作岗位、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机会,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
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市区,从小城市到中大城市,从中大城市到特大城市,这基本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随便问问自己的学生,但凡认真思考过的或者是认真回答问题的就会告诉代注恒,我的梦想是昌德,是上海,是北京,是深圳,是广州。很少有学生会直接告诉代注恒我的梦想是龙山镇,我的梦想是康宝镇、华黎镇、凤窝乡、马前乡。
农村孩子的梦想在城市,小城市孩子的梦想在大城市,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发展正常的表象。难不成问问北京的孩子,我的梦想在西部某大山深处的某个乡镇?他一辈子都未必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乡镇。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很多中国孩子的梦想。当然,大家也知道这是难度巨大的挑战。因此,从现实角度,很多中国孩子也会退而求其次把梦想的对象定位在家乡附近的特大城市或者国家中心城市上。比如代注恒家乡的十几个地级市和附近几个省接壤的几个地级市,这些地方的孩子说不定梦想中没有北上广深,却一定有昌德,甚至在他们心目中,昌德才是全省甚至整个大区域里最适合孩子们圆梦的地方。
要立足昌德,在昌德去圆梦,那也需要实力。所以尽管有数千万的年轻人包括孩子希望能够成为昌德人,可也不见得都能够实现,有些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就会把目标确定在自己所在城市的市区,比如张清尘、朱长征、杨云霞、唐金海、叶远来等龙高的年轻教师或者年轻领导。
代注恒曾经听到曹休言和卢长明的谈话,大致意思就是说龙高很难留住人才,这不是硬件软件的问题,而是历史潮流的问题和大的机制问题。这也为他对教育彻底的绝望增加了一根稻草。
曹休言感叹着:“我知道你也很无奈,这是我们甚至比我们更高层的领导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我们学校的年轻人很难做到坚守农村也是历史在这个阶段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尽管你可以让我们学校的年轻人拥有比县城学校甚至金竹市区学校更高一些的补贴、集中培训费、汽车补贴等等,甚至你还在力争为学校教师修建福利房,可这些努力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不可逆转的城乡二元化大局面前确实是杯水车薪。”
卢长明也叹了一口气低沉无力的说:“是啊,我的信心正在慢慢的消失,确实这种无力的感觉让人绝望。无论我如何为大家着想,为大家提高待遇,减少城乡差距,甚至于力所能及的让我们的奖金、补课费、坐班费比城区学校更好,可是真正愿意留下来的年轻人还是越来越少。这次唐金海要离开就让我太失望了,甚至让我有些难以承受。我好说歹说,让他再留上一年或者两年,等我们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可他也说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今后就再也没有了,或者没有更好的机会,说死了也是一定要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