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里都是高考的顶级名校。曾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闻名全国、甚至闻名世界的各类专家学者、院士名家、少年天才、国家中高级领导,可是自从昌德、米越的名校崛起,并凭借城市经济基础捷足先登抢占了高位之后,就再也无力招收特优生,不但无法招收市外的优等生,甚至连田安市的优等生都留不住。
当年田安二中风光的时候,有大量的清华北大校友,最近十来年,别说清华北大几乎绝迹,甚至连浙大、科大、复旦大学等稍后于清华北大的名校校友都逐年减少。
别说田安二中还算是田安次一档次的学校,就是全田安市集中所有资源努力打造的第一品牌田安中学,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也逐步从省内顶级的前十名滑落到了全省的二十五到三十位这个名次。金竹五中和田安中学其实也差不多,当年田安中学达到的高度金竹五中还差些,进入21世纪,也就成了难兄难弟,都在全省二十五位开外。
金竹市和田安市还算全省的教育前六七位的城市,可全金竹市和田安市的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都多不了昌德七中、米越中学这些学校一个学校多少。而全金竹和田安的重点大学升学人数还比不过昌德七中、米越中学一所学校的人数。
把金竹市第一名校金竹五中和田安市第一名校田安中学放到昌德去,怕是连前十位都有难度,勉强可以排在十二三位;放到米越去恐怕是只能排在七八位的样子。
隆许在初中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亲情攻势下曾经放弃区昌德和米越读高中的机会,在金竹五中高中部报了名读高一。
可是米越和昌德的几所名校专门派人在省内其他城市挖尖子生,这些“挖人”专业人士并没有放弃隆许这个特优生,怎么说隆许也不同于其他优生,那是七万多初中生当中的状元,属于特优超等资源。
经过“挖人”不懈努力和家庭里亲属们的怂恿,隆许在金竹五中还没读完一个月,没等到国庆节就放弃了金竹五中,转学去了全国十大名校、全省第一名校昌德七中南园校区。
隆许没能坚定的留在家乡最好的金竹五中读高中,其实只是最终被数据击溃了决心。
昌德、米越、渡岩的十多所名校为了挖来其他城市的尖子生,手段相当丰富。
能用奖学金打动的贫困生算是最简单的挖法,全省没有其他城市能够给出这么丰富和丰厚的奖学金,只有昌德和米越有这种经济实力。
如果奖学金和生活费用不足以打动的贫困家庭学生,就用给父母解决工作的方式来挖人。
如果根本不是经济问题,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甚至家庭富裕的尖子生,则用高考成绩的概率和未来发展进行引诱。
隆许就是最后一种情况。她的家庭条件不算特别优越,不过在金竹也算中上水平,父母不但不是下岗工人或者打工群体,而且还有一定身份一定地位一定经济实力。
打动隆许和她父母的是一堆乏味死板的数据。
最近五年,昌德七中一共有一百一十多个学生成功考上清华北大。同期,金竹五中只考上了七个清华北大,而且最近两年一个都没有。就是同期的金竹市也只考上了九个清华北大,甚至还不如昌德七中某个年级的某个特殊班级一个班的人数多!
昌德七中1998年考上了13个,其后四年每年的数量都在稳定增加;金竹五中1998年达到了学校建校史的顶峰,考上8个清华北大,自99年开始逐步下滑,99年只有四个,00年只有两个,01年只有一个,02年和03年则一个都没有。
当年田安二中风光的时候,有大量的清华北大校友,最近十来年,别说清华北大几乎绝迹,甚至连浙大、科大、复旦大学等稍后于清华北大的名校校友都逐年减少。
别说田安二中还算是田安次一档次的学校,就是全田安市集中所有资源努力打造的第一品牌田安中学,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也逐步从省内顶级的前十名滑落到了全省的二十五到三十位这个名次。金竹五中和田安中学其实也差不多,当年田安中学达到的高度金竹五中还差些,进入21世纪,也就成了难兄难弟,都在全省二十五位开外。
金竹市和田安市还算全省的教育前六七位的城市,可全金竹市和田安市的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都多不了昌德七中、米越中学这些学校一个学校多少。而全金竹和田安的重点大学升学人数还比不过昌德七中、米越中学一所学校的人数。
把金竹市第一名校金竹五中和田安市第一名校田安中学放到昌德去,怕是连前十位都有难度,勉强可以排在十二三位;放到米越去恐怕是只能排在七八位的样子。
隆许在初中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亲情攻势下曾经放弃区昌德和米越读高中的机会,在金竹五中高中部报了名读高一。
可是米越和昌德的几所名校专门派人在省内其他城市挖尖子生,这些“挖人”专业人士并没有放弃隆许这个特优生,怎么说隆许也不同于其他优生,那是七万多初中生当中的状元,属于特优超等资源。
经过“挖人”不懈努力和家庭里亲属们的怂恿,隆许在金竹五中还没读完一个月,没等到国庆节就放弃了金竹五中,转学去了全国十大名校、全省第一名校昌德七中南园校区。
隆许没能坚定的留在家乡最好的金竹五中读高中,其实只是最终被数据击溃了决心。
昌德、米越、渡岩的十多所名校为了挖来其他城市的尖子生,手段相当丰富。
能用奖学金打动的贫困生算是最简单的挖法,全省没有其他城市能够给出这么丰富和丰厚的奖学金,只有昌德和米越有这种经济实力。
如果奖学金和生活费用不足以打动的贫困家庭学生,就用给父母解决工作的方式来挖人。
如果根本不是经济问题,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甚至家庭富裕的尖子生,则用高考成绩的概率和未来发展进行引诱。
隆许就是最后一种情况。她的家庭条件不算特别优越,不过在金竹也算中上水平,父母不但不是下岗工人或者打工群体,而且还有一定身份一定地位一定经济实力。
打动隆许和她父母的是一堆乏味死板的数据。
最近五年,昌德七中一共有一百一十多个学生成功考上清华北大。同期,金竹五中只考上了七个清华北大,而且最近两年一个都没有。就是同期的金竹市也只考上了九个清华北大,甚至还不如昌德七中某个年级的某个特殊班级一个班的人数多!
昌德七中1998年考上了13个,其后四年每年的数量都在稳定增加;金竹五中1998年达到了学校建校史的顶峰,考上8个清华北大,自99年开始逐步下滑,99年只有四个,00年只有两个,01年只有一个,02年和03年则一个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