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一日,孙山依旧一大早起床。



麻木地打了个哈欠,吃了个早饭,早早就到国子监集合了。



哎,孙山万万想不到规矩那么多,忙来忙去累得要死。



最糟糕的是要一大早起床,双眼本来没黑眼圈,经过这段日子的摧残,青春靓丽的孙山老了十岁。



明明是二十三岁的大好年华,说三十三岁恐怕也有人信。



孙山无所事事地在门口站着,也不知道前面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



孙山亲身经历,可又好似没经历一样。



反正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他的灵魂没有一点思想。



等时辰一到,杜状元领着孙山一众进士拜谒孔子庙并举行了“释菜礼”。



这个仪式的意义在于提醒新科进士,将来做官时一定要用儒家思想来辅助君主治理国家。



仪式结束,孙山等进士易冠服,这才算“释褐”。



所谓“释褐”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从此不再是“民”而是“官”。



之后按照惯例,国子监照例立碑题名,置于太学大成门外。



孙山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由地激动起来。



恨不得把这块碑文搬回孙家村,好让孙家村的乡亲们跟他一起激动。



可惜了,没办法这么做,要是做了,说不定拖出午门斩立诀。



孙山听过关于“立碑题名”的一个故事:清道光以后,朝廷日渐衰落,科举也日趋衰落。



到了光绪三十年最后一次科举时,政府已经无力负担立碑银两,那一届金榜题名的进士们只得集资自立碑。



其中有一位叫“沈钧儒”。



立碑题名立碑题名



孙山庆幸自己生活在初朝,而不是末朝,要不然辛辛苦苦考上进士,也全白费。



如果还要自己出资自立碑文,那更是心塞。



孙山摇了摇头,不再胡思乱想。



立碑题名结束后,代表三年一度的会试正式落下帷幕,孙山一众进士接下来各找各妈,各谋出路。



二月二十二日,孙山依旧一大早起床。



今日是朝考日,其实孙山不想参加的,结果都定下来了,去参加也是走过场。



但又不能缺席,只好打着哈欠,精神颓废地去做题。



朝考的内容比殿试多,需要考:诏、诰、表、诗,赋,杂文等。



毕竟翰林院是负责编修国史、典籍、起草诏书、奏章、担任顾问,对政策提出建议。



所以被选进去的进士必须对公文格式不仅要掌握还要熟练。



如果写错,说不定会被治罪。



当然能入选翰林院还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写得一手好楷书。



如果字都写不好,就算内容写得天花乱坠,都会被踢出局。



特别你写的文件有可能被圣上阅读到,万一污了圣上的双眼,更是天大的罪过。



因为这个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西门七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门七仔并收藏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