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还在旁边画了一幅孙山的自画像。



孙山看到后,面无表情:你都画抽象画了,为什么还把我画的那么丑!



我喜欢这个,我希望山子长得这样,哈哈哈!



第二:曾祖、祖父、父亲和业师的姓名。



也就是所谓的“政审”。



查孙山的三代做什么的。



曾祖以下三代不得从事倡、优、皂隶等贱业,必须身家清白,无犯罪、无父母之丧事。



大乾的科举资格还是比较宽松,商人身份也能报考,只不过这种出身受人诟病。



孙山记得清朝科举规定“冷籍不得入试”。



何谓冷籍?



就是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



这条规定最狠,直接把广大农民群众多少人被拒之门外。



要是有这条规定,孙山还读什么科举之书,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幸好现在没有这条规定。



孙山家世代务农,除了“士”之后,最身家清白的人家了。



所谓的“士农工商”,农村人虽然又苦又遭罪,却是朝廷最广大的基础。



至于业师,当然是洪秀才。所以想科考,自学成才,也要找个老师来作保。



第三:廪保的姓名。



也就是请禀生做担保。



黄阳县其实是有禀生的。



就是县学的夫子。



他们不是土著秀才,是从其他县过来谋生的禀生。



洪秀才和黄秀才认识,所以请其中一人来做担保。



朝廷禁止禀生自行索要,但私底下,考生要买2两左右的谢礼送去。



别人替你作保,肯定要报酬,这是人之常情。



第四:五名互结考生的姓名。



除了廪保,同时参加考试的五名学生相互作为证人,宣誓不得违反考试规则,称之为“互结”。



要是其中一人犯事,其他四人会连坐。轻者取消考试成绩,重者下大牢。



洪氏学堂和黄氏学堂的学生相互认识,自然第一时间组队互结,免得跟不熟的人互结被连累。



第五:本籍和住址。



参加县试,必须是本地户籍的学生。这个时候需要村长、里长开证明,证明此人是本县的人。



黄阳县令是外地人,据说他的子孙都会回老家科考。



还听县衙的人说,县令的儿子读书不怎样,但孙子不错,已经回老家读书,准备科考了。



这种所谓的考试“申请表”还印着诸如身家清白、未犯错受刑、非倡优隶卒、不使用替考、不伪造籍贯参加考试等文字。



明明白白告诉你,要认清身份,不合格者莫要来科举。



孙山拿到这张“禀保互结亲供单”后,找相应的人签字,开证明。



等一切弄好了,向礼房的办事员出示,获得儒学的认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西门七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门七仔并收藏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