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徐锋芝仰头,举起手中的瓶子,张开嘴,地瓜烧在月光衬托下如同一道流光顺入喉中,再用袖子擦一下嘴角。
酒还剩不少,就是面前袋子里的花生米不多了。
先前他是一把一把地抓,大口大口地嚼,现在,为了能将余下的酒水下完,得一颗一颗地捏。
忽地发现,一粒花生米其实也是够的,不仅不比最开始一把丢嘴里的差,反而更有一番滋味。
就像是自己寿命,也就是剩下这几粒了。
捏起一颗,放面前端详片刻,再往嘴里一丢,珍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而不是舍不得吃。
视线再看向自己身前的少年,少年仍旧站在那儿,盯着天空,不言不语。
徐锋芝不由地在心里感慨:这孩子,长得是真俊俏,就是自己年轻时那会儿,也得逊其三分。
这时,李追远低下头,他手里还端着那杯酒。
少年将酒递还给老人。
徐锋芝:“怎么,一杯酒都不愿意陪老夫喝?”
李追远:“徐前辈给的酒,我已经喝了。”
徐锋芝:“刚刚顿悟了?倒是可惜,时间太短了,我也不该在旁喝酒出声的。”
李追远摇摇头:“不是顿悟,不过是把一些早就想通的事情,想得更清楚了。”
徐锋芝:“你这孩子,和我家默凡不同,我能瞧出来,根骨发育确实是小的,这年龄绝不是伪装,但和你说话时,却很难把你真的当个孩子。”
李追远:“我听人复述过守门时徐前辈说的那些话,听完后,我也很难把徐前辈你当作一个老人。”
“哈哈哈哈!”
笑完后,徐锋芝问道:“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敢这么不给那俩老东西脸么?”
李追远:“是因为徐前辈有这个底气?”
徐锋芝:“有个屁的底气哦,我枪门徐家虽说在江湖上有那么点名声,但真论底蕴,和正统龙王门庭压根就没法比。
但即使这样又如何呢?
他们龙王门庭再有底蕴再强大,老夫又不靠他们家吃饭,老夫不欠他们的,也没打算求他们施舍赐予,又哪里还需要给他们脸?”
李追远:“徐前辈就不怕被报复?报复徐家?”
徐锋芝:“我骂他们,骂得不对么?”
李追远:“骂得很对。”
徐锋芝:“这不就得了,那俩老东西确实有点不要脸,但龙王陶、龙王令,还是要点脸面的。”
顿了顿,
徐锋芝眉毛一挑,笑道:
“他们要真彻底不要脸了,咳咳,老夫我也是不敢骂的,哈哈!”
李追远点了点头,随后再次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徐锋芝:“小远啊,老夫的新衣服?”
李追远:“应该明早就能做好了,姚奶奶在熬夜赶工。”
徐锋芝:“那就好,辛苦人家了。”
最后一粒花生米,成功配上了最后一口酒。
徐锋芝用力闭着眼,咧着嘴,仿佛这最后一口地瓜烧,烈得有些不像话。
少顷,老人将眼睛睁开。
李追远自老人双眸里,看见了一抹灰败。
这意味着,老人的寿命,正式进入倒计时。
“小远,你猜猜,我还有多久日子好活?”
“两天。”
“呵呵,看得真准。”
徐锋芝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又打了个呵欠。
“困了,是真困了,但还是得熬一熬,再熬个一天吧。”
“不该是两天么?”
“最后一天,我打算睡死过去,你觉得怎样?”
“令人艳羡。”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离开洛阳?”
“明天。”
“那就再会了,你们都年轻,得跟我一样,活够了后,再下来。”
“我们会推迟一天。”
徐锋芝指了指自己的脸:“为了老夫?”
李追远:“嗯,我太爷说过,坟头添土时,人多热闹点,到了下面,才不怕被人欺负。”
徐锋芝:“这辈子,恨我牙痒痒的人多了去了,可我还真没被人欺负过,不过,老夫承你的情。”
李追远:“是我承徐前辈你的情。”
徐锋芝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孩子,老夫觉得你与我有缘。”
李追远:“这是我的荣幸。”
“可惜,遇到晚了,否则,等你成年后,老夫真愿意收你做记名弟子,传授你我徐家枪法。”
“徐前辈太客气了。”
“瞧不上我徐家枪法。”
“没有。”
“听听,就是瞧不上。”
“真没有。”
“也是,瞧不上也很正常,毕竟你成年后有《秦氏观蛟法》可以练。”
说完这句话后,徐锋芝嘴角含笑地看着少年,期待少年的反应。
谁知,少年不仅神情没有丝毫变化,反而保持着与先前一样的平静语调回答道:
“嗯,等我成年后,可以先练《秦氏观蛟法》,再练徐家枪的。”
这下,反倒是徐锋芝不淡定了。
老人先是手指着李追远,又马上把手指收回改为握拳,随后又把拳头收起。
最后,干脆自个儿蹲了下去,又立了起来,用力抓着自己的头发:
“哈哈,哈哈哈!”
一个将死的老人,这一刻激动得像是个手脚都不知如何安放的孩子。
李追远对徐锋芝行秦家门礼。
徐锋芝绷直身子,回礼时,右手与左手在身前虚握挪移,手中无枪,却行了一记花枪,最后右手虚空一甩,换左手来接,无实物,向下一送。
“砰!”
天台水泥地,出现了一小圈白点。
“秦家,终于又有人出来走江了,好,很好!”
“嗯。”
“孩子……追远,知道我是怎么看出来的么?”
“因为我自行决定延迟返程。”
“其实,你才是你们这群人里,点灯说话的。”
“嗯。”
“那个叫润生的,在与邪祟厮杀时,我因为冲在第一个,所以瞧见了他使的功法,他是秦家的人。
我一直很纳罕这一点,那就是在我看来,秦家就算再落魄,再不堪,可那股子当年的豪气必然没有丢。
这秦家的人,怎么可能会拜别人走江?
你上这天台之前,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没办法,这酒除了花生米,也得再配点事儿来琢磨,才更有滋味。<
徐锋芝仰头,举起手中的瓶子,张开嘴,地瓜烧在月光衬托下如同一道流光顺入喉中,再用袖子擦一下嘴角。
酒还剩不少,就是面前袋子里的花生米不多了。
先前他是一把一把地抓,大口大口地嚼,现在,为了能将余下的酒水下完,得一颗一颗地捏。
忽地发现,一粒花生米其实也是够的,不仅不比最开始一把丢嘴里的差,反而更有一番滋味。
就像是自己寿命,也就是剩下这几粒了。
捏起一颗,放面前端详片刻,再往嘴里一丢,珍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而不是舍不得吃。
视线再看向自己身前的少年,少年仍旧站在那儿,盯着天空,不言不语。
徐锋芝不由地在心里感慨:这孩子,长得是真俊俏,就是自己年轻时那会儿,也得逊其三分。
这时,李追远低下头,他手里还端着那杯酒。
少年将酒递还给老人。
徐锋芝:“怎么,一杯酒都不愿意陪老夫喝?”
李追远:“徐前辈给的酒,我已经喝了。”
徐锋芝:“刚刚顿悟了?倒是可惜,时间太短了,我也不该在旁喝酒出声的。”
李追远摇摇头:“不是顿悟,不过是把一些早就想通的事情,想得更清楚了。”
徐锋芝:“你这孩子,和我家默凡不同,我能瞧出来,根骨发育确实是小的,这年龄绝不是伪装,但和你说话时,却很难把你真的当个孩子。”
李追远:“我听人复述过守门时徐前辈说的那些话,听完后,我也很难把徐前辈你当作一个老人。”
“哈哈哈哈!”
笑完后,徐锋芝问道:“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敢这么不给那俩老东西脸么?”
李追远:“是因为徐前辈有这个底气?”
徐锋芝:“有个屁的底气哦,我枪门徐家虽说在江湖上有那么点名声,但真论底蕴,和正统龙王门庭压根就没法比。
但即使这样又如何呢?
他们龙王门庭再有底蕴再强大,老夫又不靠他们家吃饭,老夫不欠他们的,也没打算求他们施舍赐予,又哪里还需要给他们脸?”
李追远:“徐前辈就不怕被报复?报复徐家?”
徐锋芝:“我骂他们,骂得不对么?”
李追远:“骂得很对。”
徐锋芝:“这不就得了,那俩老东西确实有点不要脸,但龙王陶、龙王令,还是要点脸面的。”
顿了顿,
徐锋芝眉毛一挑,笑道:
“他们要真彻底不要脸了,咳咳,老夫我也是不敢骂的,哈哈!”
李追远点了点头,随后再次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徐锋芝:“小远啊,老夫的新衣服?”
李追远:“应该明早就能做好了,姚奶奶在熬夜赶工。”
徐锋芝:“那就好,辛苦人家了。”
最后一粒花生米,成功配上了最后一口酒。
徐锋芝用力闭着眼,咧着嘴,仿佛这最后一口地瓜烧,烈得有些不像话。
少顷,老人将眼睛睁开。
李追远自老人双眸里,看见了一抹灰败。
这意味着,老人的寿命,正式进入倒计时。
“小远,你猜猜,我还有多久日子好活?”
“两天。”
“呵呵,看得真准。”
徐锋芝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又打了个呵欠。
“困了,是真困了,但还是得熬一熬,再熬个一天吧。”
“不该是两天么?”
“最后一天,我打算睡死过去,你觉得怎样?”
“令人艳羡。”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离开洛阳?”
“明天。”
“那就再会了,你们都年轻,得跟我一样,活够了后,再下来。”
“我们会推迟一天。”
徐锋芝指了指自己的脸:“为了老夫?”
李追远:“嗯,我太爷说过,坟头添土时,人多热闹点,到了下面,才不怕被人欺负。”
徐锋芝:“这辈子,恨我牙痒痒的人多了去了,可我还真没被人欺负过,不过,老夫承你的情。”
李追远:“是我承徐前辈你的情。”
徐锋芝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孩子,老夫觉得你与我有缘。”
李追远:“这是我的荣幸。”
“可惜,遇到晚了,否则,等你成年后,老夫真愿意收你做记名弟子,传授你我徐家枪法。”
“徐前辈太客气了。”
“瞧不上我徐家枪法。”
“没有。”
“听听,就是瞧不上。”
“真没有。”
“也是,瞧不上也很正常,毕竟你成年后有《秦氏观蛟法》可以练。”
说完这句话后,徐锋芝嘴角含笑地看着少年,期待少年的反应。
谁知,少年不仅神情没有丝毫变化,反而保持着与先前一样的平静语调回答道:
“嗯,等我成年后,可以先练《秦氏观蛟法》,再练徐家枪的。”
这下,反倒是徐锋芝不淡定了。
老人先是手指着李追远,又马上把手指收回改为握拳,随后又把拳头收起。
最后,干脆自个儿蹲了下去,又立了起来,用力抓着自己的头发:
“哈哈,哈哈哈!”
一个将死的老人,这一刻激动得像是个手脚都不知如何安放的孩子。
李追远对徐锋芝行秦家门礼。
徐锋芝绷直身子,回礼时,右手与左手在身前虚握挪移,手中无枪,却行了一记花枪,最后右手虚空一甩,换左手来接,无实物,向下一送。
“砰!”
天台水泥地,出现了一小圈白点。
“秦家,终于又有人出来走江了,好,很好!”
“嗯。”
“孩子……追远,知道我是怎么看出来的么?”
“因为我自行决定延迟返程。”
“其实,你才是你们这群人里,点灯说话的。”
“嗯。”
“那个叫润生的,在与邪祟厮杀时,我因为冲在第一个,所以瞧见了他使的功法,他是秦家的人。
我一直很纳罕这一点,那就是在我看来,秦家就算再落魄,再不堪,可那股子当年的豪气必然没有丢。
这秦家的人,怎么可能会拜别人走江?
你上这天台之前,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没办法,这酒除了花生米,也得再配点事儿来琢磨,才更有滋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