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这,就是龙王的格局。



赵毅的改变,源自于先祖笔记,再结合自身走江经历的思考感悟以及柳老太太的点拨,让他得以越来越了解自己先祖的心境。



在外人眼里,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无异于赵氏史上最大叛逆。



但在赵毅看来,如若先祖赵无恙复活,那么第一个对九江赵出手的,就是先祖本人,都轮不到他赵毅。



李追远弯下腰,将地上的铜钱一一捡起。



赵毅双膝离开蒲团,站起身,神情从原本的凝重肃穆,变成深深的不解与疑惑。



卦象大吉。



但实际上,甭管卦象具体指向的是什么,都不会影响此行要去的结果。



李追远擅长占卜,可越是了解熟悉这个的人,就越不会迷信这个。



搞这场占卜,只是为了全一下礼数。



压根就没想过,赵无恙真的会“显灵”。



然而,本来只是简单走一下的形式,现在却出了问题。



牌位,刚刚动了。



李追远和赵毅都感受到了,这绝不是附近施工或地震导致的,因为供桌旁边,还摆着南通捞尸李的身份灵牌,可它们,却毫无动静。



赵毅开口道:“我记得在三根香时,你说过,自那之后,我将无法再感应到先祖之灵。”



李追远点了点头:“嗯,你确实不应该感应到的。”



三根香时,赵毅受生死簿诅咒,为了救他,李追远以赵无恙所赐铜钱剑为媒介,运转自己所掌握的赵氏本诀,再以风水之术模拟出赵无恙之气息,这才将本该被咒死的赵毅,从鬼门关前给拉了回来。



铜钱剑化作粉末,一同化去的,还有赵毅身上本该存在的“先祖保佑”。



因此,理论上来说,赵毅现在就算对着先祖牌位把脑袋磕出血,甚至把脑浆都砸出来,都不会引动出丝毫先祖回应。



但刚刚,有回应了。



赵毅:“有没有可能,那回应不是给我的,而是给你的?”



李追远:“不是。”



赵毅:“你能确定?”



李追远:“确定。”



赵毅:“那事情,就奇怪了。”



李追远摊开右手,血线扩散而出。



赵毅看不见血线,却能察觉到有东西被释放了出来,同时,眼前的少年,眼眸里多出了一抹让他无法看透的深邃。



血线缠绕到了写着“先祖赵无恙”的牌位上,以此为第一个节点,继续延伸,落在了供桌后,似是出现了一双脚印。



其实,“红线”是李追远自身理解的具象化,那双脚印亦是如此。



无形的灵,不可能具备正常人的动作,但却能说明,赵无恙的灵,抚过这里。



灵不是鬼,它表述的是一种状态,哪怕称呼中都有“灵”这个字,亦有天壤之别。



传统的走阴,就是将现实里不存在的东西变为“可见”,李追远的红线则更高一级,将不可描述,重新落痕。



红线继续向前延伸,在地上不断演化出脚印。



李追远顺着脚印往前走,赵毅跟在后面。



二人走出小隔间,来到外面。



脚印继续前进。



坝子上,四位老太太正在打牌。



王莲这一把轮空,她正在给桌上其她人剥着花生。



其命轮扭曲断续,意味着她一生艰苦不易,不过轮已成型,超过不少普通人,说明她如果能坚持走下去,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虽然这甘,不是由她来尝,但她心中之执念,该得如愿。



花婆婆命轮不成型,散而疏,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命薄福浅,不过有一层淡淡的柔光将其圈边,为其托底。



刘金霞,就主打一个硬。



这一点,李追远当初就见识过了。



至于柳玉梅……李追远在跟着红线走时,故意略过了这位老太太。



剥着花生的王莲,好奇地看着从她们牌桌前走过去的李追远和赵毅。



大的跟在小的后面,亦步亦趋,小的手掌伸在前,像是在玩模仿盲人走路的游戏。



刘金霞和花婆婆也瞧见了,二人正准备开口调侃,却被柳玉梅一声“胡了”直接吸引走所有注意力。



主要是柳玉梅打牌,基本都是输钱,胡牌次数都很少,这次大胡,着实让牌友们吃惊。



柳玉梅笑呵呵地伸手从王莲那里抓了一把剥好的花生,吹去上面的皮衣,往嘴里放了几颗,笑道:



“今天这手气不错,像是有好事登门的样子。”



李追远和赵毅,穿过整个坝子,走入了东屋。



脚印,在东屋摆满牌位的供桌前停下。



一根单薄的红线,自上而下,一一串过,没有遗漏。



像是有人曾站在这里,目光自上而下,扫过所有牌位。



但有几个靠在一起的牌位,上面的红线缠绕得密密麻麻,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是看了看,甚至可能还伸手触碰过。



当然,这些动作并不存在,都是李追远的脑补。



秦柳两家的牌位,一开始是按照左右两侧来排位,上下顺序则以辈分各自来论。



后来阿璃开始拿祖宗牌位刨木花卷儿后,牌位不断流出补货,导致这边供桌上也懒得把两家区分开来摆放了,变成从头到尾,不管是秦家的还是柳家的,都按照年代来排。



一定程度上,这也算是促成了历史上秦柳两家的大和解与大融合。



两家历史上,为了竞争龙王,彼此都有血海深仇,几乎每一位秦家龙王都杀过柳家的人,每一位柳家龙王手上都沾染过秦家人的血。



这些恩恩怨怨,最终都在彼此共同后代小孙女的木花卷儿里,飘飞远去。



赵毅:“那几位,按照年代推算,和我先祖,很近。”



李追远:“嗯。”



站在牌位前,往前看,是自己曾听闻过的前代龙王故事,往后看,是自己以后的龙王风流。



这期间,可能还夹杂着某种感慨以及意气风发。



出身草莽的自己,亦能在龙王门庭的手中,强势占据、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时代。



可惜,秦柳两家先人的灵都不在了,要不然,这种互动感会更为强烈,不会只是单方面的触动。



走出东屋,再入阳光下。



赵毅伸手遮蔽住自己额头,面露苦色,他反感的,可不仅仅是这阳光。



“姓李的,事儿,好像有些闹大了。”



“嗯。”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赵家自先祖之后,没再出龙王,甚至没有在江面上再出可争龙王之资的赵家人,就实属活该了。”



李追远低头,看向赵毅给自己的那本厚厚的《赵家灭门指南》。



“赵家,可能比你这位赵家大少爷所知道的,还要脏无数倍。”



……



阿璃在画画,面前摆放着的,是翠翠带来的画册。



画册缩印,面积变小,很多细节变得模糊,格局也无法展开。



阿璃手持画笔,看似在临摹,其实只是取其形后,再重新演绎。



翠翠手里也拿着画笔,但身前并没有画纸,笔锋上也没沾料,就这么一边盯着看一边跟着晃动手腕。



阿璃不是一个好老师,在这一点上,她和李追远一样。



越是对一行精进的人,就越是很难教学生,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本该就会的底线,可能是学生眼里的天花板。



不过,翠翠是个好学生,她会欣赏阿璃画画时呈现出的整体意境,但眼睛大部分时候都盯着阿璃的手腕和笔尖,看她是怎么画出一个个小景小物。



能掌握住这些,并且勉强复刻出一点来,就足以在学校兴趣班里出类拔萃了。



李追远走了进来。



阿璃停笔,她能从少年的脚步声中听出来,他现在有心事。



不过,短暂停笔后,女孩又马上恢复作画。



有事是很正常的事,少年既然没有喊自己,那就说明这事不需要她来帮忙。



李追远的房间,就是两人的活动室,他们对彼此时间的分配早有默契。



清晨醒来到刘姨喊“吃早饭”的这段,是二人传统娱乐时间,一般用来坐在外面藤椅上看日出和下棋。



午后,会有一段看书的时间,有时候阿璃会和少年一起看,有时候她只是单纯地陪着。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里,二人虽身处一个房间,却一个书桌一个画桌,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小远哥哥,你吃吃这个,我带来的。”



翠翠提着个袋子走过来,里面装的是爆米花,不是玉米,而是大米,珠圆玉润,白白胖胖。



李追远抓了一把送进嘴里,喷香微甜。



村里很多人家会专门制作这个,给孩子当零嘴。



察觉到少年有事,送完爆米花后,翠翠就又回到阿璃身边学画画。



李追远先拿出一个空白本子,自笔筒里取出钢笔,又将《走江行为规范》摊开,翻到“梦鬼”那一篇。



钢笔迟迟没有摘帽,只是抵在本子空白页处缓缓摩挲。



一场形式化的占卜,改变了事情的性质。



给这场本该简单且顺利的“进货之旅”,增添了一大变数。



目前看来,自己打算开去九江的大卡车,能否将现在所需的东西给运回来,还真难说。



走江走习惯了,往往会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小觑浪涛之外的风险,这一点,对被天道针对的李追远团队而言,尤其明显。



可实际上,这座江湖,本就凶险异常,江湖能成就人,也能将人吞得骨头渣都不剩。



将赵毅给的那本赵家档案放在膝上,李追远后背往座椅后背轻轻靠住,眼睛半闭。



思维意识三开,一边复盘梦鬼这一浪前期自己的准备工作,一边阅读赵家档案,同时也在规划设计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少年不觉得自己在小题大做,因为最不经意的阴沟,往往最容易翻船。



与此同时,李三江家通往村道的小路旁,赵毅一个人倚靠在树上,看着面前的小河流淌,鹅鸭交替通过,一会儿“呃呃”一会儿“嘎嘎”。



有人在动脑子,有人在享受生活。



林书友奔跑在田间小径上,正放着风筝。



风筝是村里一户木匠送给李三江的,当初李追远首次做黄河铲这类的器具时,因家里没准备工具,还去请人家帮过忙。



老木匠在得知李三江生病后,就在家开始制作了,做的是南通特色——哨口风筝。



风筝在天上飞,发出清脆的哨音,寓意祈福,驱散病痛。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捞尸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纯洁滴小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纯洁滴小龙并收藏捞尸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