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涛跟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和科室商量,驻村“第一书记”每月津补贴800元,大学生村官每月津补贴500元,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2006年,新入职县直机关的大学生公务员的月工资也就是七八百元。



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专门的工作手机、工作电脑,设立工作班车,尽可能方便驻村人员的工作、生活。



第二,改进村两委办公条件。



由于村两委不是一级政府,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所以没有相应的财政拨款,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比如村两委干部,本质上都是农民兼职,是没有工资收入的。



只有少量的津补贴,一个月才一两百块钱,基本上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这也是村两委缺乏人才、后继无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是所有农村都有丰富的资源,两委干部抢着干,大部分村子都是贫穷落后、要啥没啥,就算当了村干部,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捞。



像这样的村子里,年轻人真是不愿意当两委干部,影响出去打工挣钱啊。



不挣钱,怎么盖房子、娶媳妇?



所以,优秀人才留不住!



因此,西州市委组织部这次大幅度提高了村两委的津补贴,村两委主要干部的补贴一个月达600元,其他干部也在400-600元不等,基本上与乡镇干部的收入差不多了。



此举无疑大大激励了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



从外,还改善了村两委的办公条件。



正如同村两委没有相应的财政拨款,所以办公条件不一而足。



少数村条件比较好,甚至还有集体企业,当然不愁这个问题,自己就盖了。



但大部分村都是比较贫穷的,只能到处想办法找办公场所。



有的在祠堂、村小,甚至有的干脆没有办公地点,就在村支书家里办公,有事招呼一下。



这样的办公条件,如同杂牌军,怎么有效率可言呢?怎么能不软弱涣散呢?



何况,村两委是一个村的核心,如果连个像样的地方都没有,连块牌子都没有,如何能起到领导村民、团结一心的作用?



时间久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统治根基就会出问题。



因此,西州市委组织部拨出专项经费,同时要求各县财政配套相关资金,全面改造村两委办公条件。



由于这件事是个好事,大部分县都积极配合,各村的办公场所拔地而起,村两委焕然一新。



第三,加强村两委服务能力体系建设。



建设乡村服务中心,增设指导员、信息员、联络员等服务岗位,招聘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既服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帮助其谋划工作、解决问题,又积极服务村民,在防汛抗旱、秋收秋种、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方面发挥作用,还成为与乡镇党委政府机关积极联络的桥梁,积极上传下达,做好统筹服务。



当乡镇机关有急难险重任务时,可以临时抽调服务中心人员,当作机关的后备军。



对于有关人员,除了提供优厚的津补贴,而且明确政治待遇,在党员发展、村两委干部竞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权力巅峰:从救下小女孩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权力巅峰:从救下小女孩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