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孔镇阳参与军部旧址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为了帮吴斌,李青山是不信的。



周严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白,有人想通过临海集团的问题攻击王鹏飞。



李青山对此也半信半疑。



对临海集团的了解,李青山比周严多的多。甚至比王鹏飞也多的多。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改善国际环境,国家一边接受援助,一边对外援助。



在这种形势下,成立了将近二十家省级窗口型公司。



这类公司一开始都是拥有行政权力的。



尤其是进出口配额审批和劳务输出管理,权力之大,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直到机构改革,这类公司被拆分。



行政部分成为各省外经贸委的主要班底,企业部分开始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格局。



到如今,将近二十家公司,绝大部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撤销或者破产。



像临海集团这样生存下来并且发展不错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但复杂的背景,和政府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让临海集团背着沉重的包袱。



包袱不仅仅是陈年旧账无法理清,还有很多隐藏在水面下的利益输送。



临海集团历任领导,都不敢细究海外业务。因为这里面有些东西,连省里都不敢细问。



上百个海外分支机构,集团到底能掌握多少,也是个不能细想的大问题。



在一些地方,临海的分支机构一边做着分内的事,一边利用国家和集团的力量做自己的生意。



这样的机构上面,具体牵涉到哪一个人,哪一个层级,除了当事人,没人能说的清楚。



李青山上任伊始就大力拓展国内业务,也有避开这方面麻烦的原因。



做出成绩,然后转入行政体制。临海集团在李青山的事业规划中,是,也只能是个跳板。



至于临海集团的内部问题,谁都没办法。



只能等着高层下决心解决,或者依靠时间,逐渐抹去所有的一切。



在李青山看来,要么以后把国内和海外业务彻底分离,把临海拆分成两家公司。



要么就只能步其他公司的后尘,资产重组。



相当于默认那些人的既得利益,让他们的非法所得变成合法。



无论哪种解决方式,都会成就一大批人,牺牲一大批人。



李青山可不想背这个黑锅。



孔镇阳在临海的资格很老,长期负责海外业务,个人财富和关系网早就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别说吴斌,就是吴常健,也未必能让他甘心放弃所有一切,亡命天涯。



周严不止一次建议他查一查海外业务,李青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何查?从哪里开始查?能不能查下去?完全是一团乱麻。



省里最近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官途:谋定而后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官途:谋定而后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