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证明了天下必然会大乱,无论是神道的布置,还是五帝道统的复苏,甚至就算是大夏朝本身埋藏的隐患都一一浮出水面。”



“连神尊,天尊之流都只能够压制延缓整个过程,若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寄希望于大夏圣君,那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崔万霞忽然意识到为什么这次第四阎罗殿的事情他会拉着自己进来,阻止旱魃出世是邓振全想做的。



但如果无法阻止旱魃出世,那对于邓振全这位儒家之人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天命象征!



崔万霞看向邓振全,此时邓振全身上的气息变得越发厚重起来,如同与大地相连,崔万霞脱口而出,“你突破二品了?”



邓振全作为儒家总宪,本身就已经是三品之中的佼佼者,去年参与墨石案之事,跟着周铁衣,王明义在地方上走了一圈。



王明义都能够从周铁衣的改革中得到巨大的收获,邓振全这位儒家总宪自然也不会一成都没有。



去年十月在平津渡的政务厅中,邓振全,湖心书院的姚沁,鹿林书院的吕山清三位大儒就曾经讨论过周铁衣的改革,当时邓振全就已经心动了,所以说出来了‘若能够让周铁衣重新回归儒家就好了’这番话来。



但那个时候朝廷之中反对周铁衣的声音很大,司民董行书暗中扶持着新儒,学部尚书唐安世代表着顽固的保守派,有两人的压制,邓振全即使有心做事,也没有找到机会。



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朝廷之中的局势一变再变,先是唐安世背刺董行书,然后董行书联合周铁衣将唐安世罢官,但董行书的权势也大失,于是儒家各派系之间的想法就更多了。



特别是邓振全,姚沁,吕青山三儒已经隐约结成了一个新的学派。



湖心书院在汤州府,鹿林书院在山铜府,两者都是接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而姚沁和吕山清快速转向让两地的儒家学子反而没有被怎么清理,纷纷都开始学习周铁衣的学说。



姚沁和吕山清作为‘老家伙’,自然也有老家伙们的优点,那就是在这种学派转向的过程中,彼时董行书的态度还不明确,两人自然抓住了邓振全这位已经达成共识的中央权臣,从而获得中央的消息和在中央说话的权力!



在两大学院暗中支持下,邓振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夸张的想法!



他虽然和王明义都是儒家‘改革派’,但是王明义那一套理论仍然支持大夏李氏的统治,努力修补一座即将倒塌的王朝,因为王明义是董行书的道统传人,是中央利益的代表!



但在地方学院支持下,邓振全虽然也是中央重臣,但却看到了儒家的另外一条路!



现在汤州府和山铜府因为周铁衣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半独立于中央朝廷,但是两地的民生不仅没有变差,反而在这大灾之年越过越好,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即使没有了大夏朝廷,只要儒家能够完成地方改革,自然也能够另立新朝呢!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以至于邓振全都无法自我肯定下来,但是这次旱魃出世却给了他一个决断的机会。



若旱魃不出世,证明天命仍然在李氏,他的想法是错的,但旱魃如果出世,那就说明天命已经不在李氏了,他自然要顺应天命!



邓振全转头看向崔万霞,说道,“儒家一品‘立德’,何为立德?”



崔万霞当然知道,郑重地回答道,“为生民立命,为万世留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我在大夏窃神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码字手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码字手痛并收藏我在大夏窃神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