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不了。
虽然儒家相信自己就算是‘浩然正气’,但是周铁衣将一条康庄大道摆在所有人面前,并且在有效推进,这三位三品饱学之士也明白,周铁衣这么做至少不是全部都为了自己,甚至在他们看来,周铁衣这么做有七八成是为了百姓。
一旦明白,确定了这一点,那么儒家三品心中自然就会有一杆秤来衡量,他们每日每夜的思索也会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以至于他们不能够完全将周铁衣当做是政敌来处理,至少要看看周铁衣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上会走到哪一步。
特别是现在周铁衣又不会将所有权力收归在自己手中,反而放心地将改革的一个试点地交给儒家的种子王明义,放在湖心书院旁边,这样诸如湖心书院院长姚沁于公于私,就更没有理由反对了。
同理,山铜府作为试点改革的另外一块地方,鹿林书院也获得了好处,那位吕山清的得意门徒崔玉现在可是在负责整个工人学院的建设。
通过和自己徒弟崔玉的信件,吕山清也感觉到了自己徒弟信件之中那种勃勃生机之感,这是以前整个儒家都不曾有的朝气。
花厅之中,三人坐在一起,他们身边堆放了不少文件,其中有来自于山铜府的书信,有这些日子平津渡工厂圈地,墨家,公输家弟子前来勘探留下的基础图纸,每件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像是巨大的蒸汽机,在源源不断动力的注入下,带着百姓驶向远方。
他们一一对比之后,邓振全清幽地一叹,“吾不如也。”
姚沁也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北边五省道已经通了第一条火车铁轨了,方同他们来信,说了火车铁轨的好处,在书信之中,他毫不掩饰对周铁衣的推崇。”
儒家内部也分很多派系,而北边五省道因为常年受渊蒙的威胁,所以那里的儒家学子和学派更为刚强,如今见到有可能彻底解决渊蒙之害,至少能够贯通蛮夷百国,断绝渊蒙后路的方法,那边的儒家学派自然更为推崇。
而山铜府,汤州府这边的儒家学派其实也隐隐开始倒向周铁衣了,因为周铁衣的改革从这两地地方开始,这两地地方自然获得了大量的好处。
但是在天京,北边五省道,山铜府,汤州府之外的儒家学派,则是对周铁衣一片骂声,首先是因为周铁衣的白话文改革推进,让儒家士子的含金量下跌,如果不是董行书‘力挽狂澜’,通过这次秋闱,遏制了白话文的发展势头,还不知道现在白话文会随着各地报纸开展到何种程度呢。
而且因为周铁衣让何启功在山铜府推广新音标,注音文字,这个消息自然也瞒不住,传到了天南地北的儒家耳中。
这些儒家的流派已经开始向吕山清施压,让他通过山铜府各地的书院拒绝音标注字,并且将其标为‘歪理邪说’。
若放在以前,吕山清当然毫不犹豫就会答应,但现在不一样,他最看好的弟子崔玉已经连着写了几封书信,强调这种音标本身没有坏处,可以帮幼童更好的识字读音,甚至在回信中不惜与吕山清争论。
吕山清当然知道音标注音的好处,所以他在给各地书院的回信中,以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表达了山铜府鹿林书院派系的态度。
说到底还是利益,崔玉接手周铁衣的工人学院,即使只是和莫天恒一文一武并列,但是这种新式学院的出现,财政上还不需要地方学政负担,用工厂本身来供养,对于儒家而言,自然是有利无害,特别是在别的地方没有儒家工人学院,只有山铜府有的时候,这更是一场书院山长无法直接拒绝的巨大利益诱惑。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虽然儒家相信自己就算是‘浩然正气’,但是周铁衣将一条康庄大道摆在所有人面前,并且在有效推进,这三位三品饱学之士也明白,周铁衣这么做至少不是全部都为了自己,甚至在他们看来,周铁衣这么做有七八成是为了百姓。
一旦明白,确定了这一点,那么儒家三品心中自然就会有一杆秤来衡量,他们每日每夜的思索也会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以至于他们不能够完全将周铁衣当做是政敌来处理,至少要看看周铁衣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上会走到哪一步。
特别是现在周铁衣又不会将所有权力收归在自己手中,反而放心地将改革的一个试点地交给儒家的种子王明义,放在湖心书院旁边,这样诸如湖心书院院长姚沁于公于私,就更没有理由反对了。
同理,山铜府作为试点改革的另外一块地方,鹿林书院也获得了好处,那位吕山清的得意门徒崔玉现在可是在负责整个工人学院的建设。
通过和自己徒弟崔玉的信件,吕山清也感觉到了自己徒弟信件之中那种勃勃生机之感,这是以前整个儒家都不曾有的朝气。
花厅之中,三人坐在一起,他们身边堆放了不少文件,其中有来自于山铜府的书信,有这些日子平津渡工厂圈地,墨家,公输家弟子前来勘探留下的基础图纸,每件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像是巨大的蒸汽机,在源源不断动力的注入下,带着百姓驶向远方。
他们一一对比之后,邓振全清幽地一叹,“吾不如也。”
姚沁也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北边五省道已经通了第一条火车铁轨了,方同他们来信,说了火车铁轨的好处,在书信之中,他毫不掩饰对周铁衣的推崇。”
儒家内部也分很多派系,而北边五省道因为常年受渊蒙的威胁,所以那里的儒家学子和学派更为刚强,如今见到有可能彻底解决渊蒙之害,至少能够贯通蛮夷百国,断绝渊蒙后路的方法,那边的儒家学派自然更为推崇。
而山铜府,汤州府这边的儒家学派其实也隐隐开始倒向周铁衣了,因为周铁衣的改革从这两地地方开始,这两地地方自然获得了大量的好处。
但是在天京,北边五省道,山铜府,汤州府之外的儒家学派,则是对周铁衣一片骂声,首先是因为周铁衣的白话文改革推进,让儒家士子的含金量下跌,如果不是董行书‘力挽狂澜’,通过这次秋闱,遏制了白话文的发展势头,还不知道现在白话文会随着各地报纸开展到何种程度呢。
而且因为周铁衣让何启功在山铜府推广新音标,注音文字,这个消息自然也瞒不住,传到了天南地北的儒家耳中。
这些儒家的流派已经开始向吕山清施压,让他通过山铜府各地的书院拒绝音标注字,并且将其标为‘歪理邪说’。
若放在以前,吕山清当然毫不犹豫就会答应,但现在不一样,他最看好的弟子崔玉已经连着写了几封书信,强调这种音标本身没有坏处,可以帮幼童更好的识字读音,甚至在回信中不惜与吕山清争论。
吕山清当然知道音标注音的好处,所以他在给各地书院的回信中,以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表达了山铜府鹿林书院派系的态度。
说到底还是利益,崔玉接手周铁衣的工人学院,即使只是和莫天恒一文一武并列,但是这种新式学院的出现,财政上还不需要地方学政负担,用工厂本身来供养,对于儒家而言,自然是有利无害,特别是在别的地方没有儒家工人学院,只有山铜府有的时候,这更是一场书院山长无法直接拒绝的巨大利益诱惑。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