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印大太监薛明浩略显尖细,阴柔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



第一个面露不自然的是学部侍郎竹青衣。



他当然知道这篇文章,当初梅俊苍想要让自己落笔,将这篇文章送入宫中。



但那个时候梅清臣成圣贤乃是他们儒家的核心大事,所以自然不可能为了个人情感坏了大事,因此将梅俊苍赶出府。



而这也是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导火索之一。



让梅俊苍在董行书门前跪了一宿,让梅俊苍一夜白头,让梅俊苍转投周铁衣门下,让周铁衣借助梅俊苍逼得梅清臣吃下那碗饭,让梅清臣无法在当日成就圣贤,阻止圣上修道!



本来他都以为这件事已经完结了,但没想到这件事弯弯绕绕,今日又绕回了朝堂之上,真是世事莫测,但却有因有果。



不过就算是《君父无过论》,也不至于让圣上如此动怒啊?



竹青衣余光看向站在首列的司民董行书。



一篇骈文很快就读到了最后,然后掌印大太监薛明浩明显愣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读最后四个字。



坐在御座上的大夏圣上冷笑道,“读!”



薛明浩深吸一口气,读道,“求仁得仁。”



百官们明显一愣。



在薛明浩开始读这篇《君父无过论》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在这件事上儒家已经失了先手。



当初不将梅俊苍的文章递给圣上,就是一个大错。



但最后四个字什么意思?



是梅俊苍骈文里面写的?



不对。



这四个字明显和文章不搭,应该是别人写的批语!



联系梅俊苍的经历,百官们很快就锁定了些批语之人。



大夏司民,董行书!



这批语站在儒家的角度来看,自然写的没错,是告诫徒孙,你父亲在做对的事情,是大仁大义,不要阻拦。



但站在大夏圣上的角度。



这是大错特错!



董公,糊涂啊!



朝廷之中的儒家官员们在心里叹了一声。



但他们也说不出口,因为否定这四个字,就是否定儒家风骨!



你们儒家敢做不敢当,连落笔求仁得仁都不敢认,还如何让天下人相信你们口中的仁义道德。



那才是真的将仁义按在地上摩擦!



董行书静立不语。



他知道自己犯错了。



不过这时他只能够坚持自己是对的。



因为他的批注站在儒家的角度来看,就是对的。



除非他承认自己从始至终都站在党争的角度来看。



他犯的是政治错误,但却不违背自己的儒家学问。



这就是绝大多数儒家官员难以两全的地方。



书里面教导自己的是一个道理,但是真的要落在治理百姓身上,那又是另外一个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我在大夏窃神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码字手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码字手痛并收藏我在大夏窃神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