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弹劾



第(1/3)页



常元德有才华,但是再有才华,如果是层层科考,必然是需要时间的。



就比如说许君霆,他便是在国子监读的书,但他是正经参与过乡试的,那便不一样。



这于满朝文武而言,那就是通过科考正经入朝的。



但他直接参与乡试,是等同于普通人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层层考上来的秀才一般,十七八岁的秀才郎听起来好像不少,但实际上在一个县里头,十七八岁就中秀才的,一般不会太多。



教育资源在这儿摆着呢,不是你寒门学子真的埋头苦读就能考得上的!



诸多学问、大儒经典等等,诸多都是你不曾接触过的,真要是考这个,你怎么能会?



童生好考,那是因为这考的就是一个基本知识,只要你会背会写,基本上就稳了。



到秀才时,就会多少沾一点大局观了。



而乡试,那就更上一层楼,题也更难。



为什么说寒门学子更让人钦佩,就是因为人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未曾遇到过,甚至是未曾听过的问题,这就是本事!



总而言之,官宦子弟,或者说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考科举,更有优势。



比如说当初许君霆以监生的身份参与了乡试,中榜后,又能去万年县跟着学习一段时间,这可不是花钱就能去的。



凭的是人脉关系,凭的是身份地位呀!



你一个农家人出来的举人,你试试,看看真的想要插手一县事务,真能这么容易?



县令请你过来议事,你才能有这么一个参与权,不请你,你就只是一个举人老爷。



所以,常三爷这些年一直在想办法把儿子送到国子监去,哪怕是在里头只读一年,只要经过考试,那便是前程有望了。



许昭昭去找了一趟舅舅,第二天早朝上,便有人弹劾常家无视礼法,甚至将已逝的那位常伯爷也给搬出来,大骂他宠妾灭妻,以庶灭嫡,有违纲常。



像是这样的朝会,常大爷和常三爷都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常三爷是实权官,但还差了半



()



第237章 弹劾



第(2/3)页



级。



很快,国子监祭酒也站出来,面对御史的指责,也承认他们国子监的确是曾在五年前收过一名学生,但对方是常伯爷亲自带去的,而且按规矩,常家的确是有一个监生名额的。



但是谁能想到,那竟然是个庶子家的孩子。



常大爷的官本就不是正经举荐,再加上品级低,所以他的孩子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而常三爷是正经的爵爷,虽说是末等爵位了,但也是爵位。



所以,常三爷的儿子,原本就是有这么一个资格的。



只是如今国子监已经有了一位常家子嗣,所以不能再让常家子入学,这似乎是陷入了一个怪圈。



已经进去的那个,本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应该说就是常伯爷以庶灭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天良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唯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唯一并收藏天良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