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高的多。



“倒也是。”



赵雪听到这话,也是笑了笑,京剧头冠可不比这银饰轻多少,有的还要更重一点。



“小李导,都已经准备好了,篝火也已经搭好了,群演们也都已经到齐,随时可以开始了。”



一名场务跑过来汇报。



这场戏是一场大戏,也是这部电影投资最大的场面,足足花了3000块。



2000块是请村民们吃喝的钱,另外1000块是之前找人从厂里面找人订做的一些道具,诸如红伞、红灯笼等等。



本来李建觉得没这个必要,毕竟这部电影的核心宗旨是父子情,加上本身村子这边也很支持,各家各户都出了人手来帮忙客串群演。



那对新人夫妇自己也找了一个乐器队来奏他们彝族的音乐,还有附近村子的年轻人来配合跳他们的彝族舞蹈,是足够拍好这场戏,而且还是原汁原味的。



但李艺书还是坚持这么做。



倒并不是为了1:1还原,而是为了更好地在日后报名参加电影节的时候卖出去。



如今虽然改革开放十来年了,但国外对于国内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亦或者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加上张一谋拍摄《红高粱》夺得了柏林金熊奖后,红色就成为了外国人对于国内的第一印象。



再之后,张一谋拍的《菊豆》,也同样是以大红色为主基调。



所以《那山那人那狗》配上一点红色的基调,还是很有这个必要的,同时这种质朴的民族特色,同样是能够带给观众别样的观影体验。



“蒋琴琴来了没有?”



李艺书对着身边的场务问道。



“我通知了。你看,在那边来了。”



场务突然指向了右手方向。



李艺书转头看去,只见蒋琴琴缓缓的自远处款款而来,头上的银饰在轻微的晃动,长长的裙摆拖在地上,行走时带起微尘。



“艺书哥哥,我这身怎么样?”



蒋琴琴快步走来,到了李艺书的面前,笑盈盈的转了个身。



夕阳西下。



余晖照射在蒋琴琴那未施粉黛的脸蛋上,



一对黛色秀眉如柳叶般,卷翘浓密且细长的乌睫张合着,黑白分明如秋水的双眸黑如玛瑙,熠熠生辉;高高的鼻梁,小巧的鼻翼,未涂色却嫣红如玫瑰的唇瓣,小巧的面颊正微微颔首,羞涩的看着自己。



人面桃花相映红!



李艺书心扑通扑通的跳动着。



这可比他重生前接触的那些小明星美的太多了,那些网红脸美则美矣,却丝毫没有让人心动的感觉。



难怪就连合作了那么多大美人的琼瑶,在见到年轻时的蒋琴琴后,都会忍不住赞叹其美貌。



李艺书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很漂亮!”



“嘻嘻~”



蒋琴琴那楚楚动人的大眼睛,顿时笑眼弯弯,宛如天上的月牙儿。



琼瑶曾评价蒋琴琴:轻柔似水、灵气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汪公子在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汪公子在年并收藏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