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二十七章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八百二十七章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1/3)页
金濂摇摇头,把这些杂念甩出脑海,上前拜访。董氏得知消息后,立刻出来迎接贵宾……
再怎么平易近人,金濂终究是户部尚书,站在大明权力的巅峰。
像这样的贵客上门,就算是于谦也会亲自迎接,但今天他没来,是因为于谦根本不在家。
“于少保不在?那是去哪儿了?”金濂惊讶地问道。
董氏摇头苦笑:“夫君回家后,很少提及朝廷之事,大多是吃完饭后点灯夜读,或者在书房处理国事。”
“这次出门,也没说去哪。”
“不过……”董氏抬头看了眼金濂,“夫君最近经常出城,应该是在忙皇上的差事。”
也对,能让于谦过年期间到处奔波的,除了那位器重他的年轻皇帝,还能有谁呢?
还真是让人羡慕的烦恼。
推行农庄法,金濂也有参与,关于此事的进展,他一直都在关注。
金濂眯起眼睛思考片刻,心中已有答案:农庄法目前正在小范围推广,重点放在几个靠近京城的县城。
于谦主要推动的是大兴县,其他几个县城则由他身边跟随的翰林院学士负责,或是刚刚开始试行,还没正式落实。
在这个时候,于谦出城,除了去大兴县,恐怕不会有别的地方可去。
金濂当即告辞董氏,派了一匹快马前去打探于谦京营修路的事情。
骑手很快回来,果然在大兴县找到了于谦,得到的回答却令人哭笑不得。
“我如今已经卸下九军统帅之职,京营一切事务应由陛下定夺,而非我。金尚书以后别搞错了。”
金濂听完,无奈地摇头,却又不禁佩服于谦。
京营二十万将士的军权,足以撼动天下局势,如此大权,于谦说还就还,说放就放,这岂不是一种本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金濂与于谦今天能如此交好,也和于谦这些宝贵的品质息息相关。
一封奏折很快送到了皇帝面前。
朱钰得知此事后,只犹豫了几个呼吸便做出了决定。
京营二十万大军,为了运输物资辛苦一点,前去修缮道路也是值得的。
他答应的理由很简单。
一支军队的工程能力,同样会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修缮道路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苦差事,但实际上,这种大规模的工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军队的凝聚力、士兵之间的配合以及京营的工程实力。
如果这次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其效果甚至比在校场训练几年还要好!
因此,在想通这一点之后,朱钰果断地答应了,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实际上,朱钰的想法确实没错。
即便不拿后世的例子来说,单看大明朝上下几百年的历史,就能找出无数个工程技术大显身手的案例。
其中最近最典型、也是几百年来名气最大的例子,自然就是于谦依
第(1/3)页
金濂摇摇头,把这些杂念甩出脑海,上前拜访。董氏得知消息后,立刻出来迎接贵宾……
再怎么平易近人,金濂终究是户部尚书,站在大明权力的巅峰。
像这样的贵客上门,就算是于谦也会亲自迎接,但今天他没来,是因为于谦根本不在家。
“于少保不在?那是去哪儿了?”金濂惊讶地问道。
董氏摇头苦笑:“夫君回家后,很少提及朝廷之事,大多是吃完饭后点灯夜读,或者在书房处理国事。”
“这次出门,也没说去哪。”
“不过……”董氏抬头看了眼金濂,“夫君最近经常出城,应该是在忙皇上的差事。”
也对,能让于谦过年期间到处奔波的,除了那位器重他的年轻皇帝,还能有谁呢?
还真是让人羡慕的烦恼。
推行农庄法,金濂也有参与,关于此事的进展,他一直都在关注。
金濂眯起眼睛思考片刻,心中已有答案:农庄法目前正在小范围推广,重点放在几个靠近京城的县城。
于谦主要推动的是大兴县,其他几个县城则由他身边跟随的翰林院学士负责,或是刚刚开始试行,还没正式落实。
在这个时候,于谦出城,除了去大兴县,恐怕不会有别的地方可去。
金濂当即告辞董氏,派了一匹快马前去打探于谦京营修路的事情。
骑手很快回来,果然在大兴县找到了于谦,得到的回答却令人哭笑不得。
“我如今已经卸下九军统帅之职,京营一切事务应由陛下定夺,而非我。金尚书以后别搞错了。”
金濂听完,无奈地摇头,却又不禁佩服于谦。
京营二十万将士的军权,足以撼动天下局势,如此大权,于谦说还就还,说放就放,这岂不是一种本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金濂与于谦今天能如此交好,也和于谦这些宝贵的品质息息相关。
一封奏折很快送到了皇帝面前。
朱钰得知此事后,只犹豫了几个呼吸便做出了决定。
京营二十万大军,为了运输物资辛苦一点,前去修缮道路也是值得的。
他答应的理由很简单。
一支军队的工程能力,同样会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修缮道路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苦差事,但实际上,这种大规模的工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军队的凝聚力、士兵之间的配合以及京营的工程实力。
如果这次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其效果甚至比在校场训练几年还要好!
因此,在想通这一点之后,朱钰果断地答应了,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实际上,朱钰的想法确实没错。
即便不拿后世的例子来说,单看大明朝上下几百年的历史,就能找出无数个工程技术大显身手的案例。
其中最近最典型、也是几百年来名气最大的例子,自然就是于谦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