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五十一章后果将不堪设想
>
第七百五十一章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2/3)页
份改革方案,实在太困难了。”
杨洪以自己为例。
“关外的敌人称我为杨王,这个称号相当有威望。而我之所以能有这个称号,一方面是领军打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后勤保障的稳固才是根本!”
于谦大人,我也不兜圈子了。就连我这样迫于形势,也不得不收拢上千亩良田,专供自给自足,不然连军队都养不起。
其他人又是怎样的情况?我不指名道姓地提那些权贵了,但看看京城里的寺庙,一个比一个富裕,一个个富得流油!
杨洪直言说道:“于大人,这条路虽然辛苦却不见得讨好,到最后只有普通百姓能捞到一点好处,饿死的人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何必如此呢?
于谦能听出杨洪的话字字真心,却目光坚定地回应:“有些事,即便不讨好又如何?总得有人去做!”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对视。
没错,有些事情确实不讨好,但总得有人去做。
否则明朝就完啦!
杨洪提出了自己内心最后的问题:
“若进行土地改革,用陛下的农庄法取代军卫法,士兵又该如何招募?”
于谦毫不犹豫地回答:“农庄法也好,军卫法也罢,在这方面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到最后不还是要依靠地方民团?不训练便无法形成军队!”
只要将民团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农庄法绝不会影响军队的新兵补充,甚至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问题是,古代通信不便,许多权力一旦下放,就必须全套下放,否则必生隐患。
就说这地方民团,一旦授予许可,下放的不仅仅是训练权和权,还包括指挥权!
练出来的本地士兵,吃的本地粮食,住的本地房屋,娶的本地女子,是否听命朝廷都成了问题!
但这其实是个小问题。
只要大明依然强盛,这类小问题都可以被压制。
世上没有哪种制度是完美的,农庄法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总体来说还是比军卫法更符合当下的大明!
它至少能解决眼下大明面临的紧迫危机。
这就够了。
杨洪再无质疑,直截了当地说:“此事一旦成功,必然流芳百世;但若失败,只有抄家灭族,落得千古骂名这一条路。”
“于少保,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请多多关照。”
于谦面露喜色,杨洪这么说,说明他已经答应了。
有这位坐镇边疆、军力雄厚、威望极高的大将军支持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压力会小很多。
如今大明军队,精锐损失殆尽,剩下的不过几支而已。
京城大军随着自己的放权,最终可能会被皇帝掌控,而边疆重镇更有杨洪明确表态支持自己。
另外石亨、郭登、范广等人也都表态希望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
第七百五十一章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2/3)页
份改革方案,实在太困难了。”
杨洪以自己为例。
“关外的敌人称我为杨王,这个称号相当有威望。而我之所以能有这个称号,一方面是领军打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后勤保障的稳固才是根本!”
于谦大人,我也不兜圈子了。就连我这样迫于形势,也不得不收拢上千亩良田,专供自给自足,不然连军队都养不起。
其他人又是怎样的情况?我不指名道姓地提那些权贵了,但看看京城里的寺庙,一个比一个富裕,一个个富得流油!
杨洪直言说道:“于大人,这条路虽然辛苦却不见得讨好,到最后只有普通百姓能捞到一点好处,饿死的人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何必如此呢?
于谦能听出杨洪的话字字真心,却目光坚定地回应:“有些事,即便不讨好又如何?总得有人去做!”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对视。
没错,有些事情确实不讨好,但总得有人去做。
否则明朝就完啦!
杨洪提出了自己内心最后的问题:
“若进行土地改革,用陛下的农庄法取代军卫法,士兵又该如何招募?”
于谦毫不犹豫地回答:“农庄法也好,军卫法也罢,在这方面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到最后不还是要依靠地方民团?不训练便无法形成军队!”
只要将民团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农庄法绝不会影响军队的新兵补充,甚至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问题是,古代通信不便,许多权力一旦下放,就必须全套下放,否则必生隐患。
就说这地方民团,一旦授予许可,下放的不仅仅是训练权和权,还包括指挥权!
练出来的本地士兵,吃的本地粮食,住的本地房屋,娶的本地女子,是否听命朝廷都成了问题!
但这其实是个小问题。
只要大明依然强盛,这类小问题都可以被压制。
世上没有哪种制度是完美的,农庄法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总体来说还是比军卫法更符合当下的大明!
它至少能解决眼下大明面临的紧迫危机。
这就够了。
杨洪再无质疑,直截了当地说:“此事一旦成功,必然流芳百世;但若失败,只有抄家灭族,落得千古骂名这一条路。”
“于少保,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请多多关照。”
于谦面露喜色,杨洪这么说,说明他已经答应了。
有这位坐镇边疆、军力雄厚、威望极高的大将军支持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压力会小很多。
如今大明军队,精锐损失殆尽,剩下的不过几支而已。
京城大军随着自己的放权,最终可能会被皇帝掌控,而边疆重镇更有杨洪明确表态支持自己。
另外石亨、郭登、范广等人也都表态希望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