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外国商人到我们大明,最爱买的是瓷器、茶叶和绸缎。”



“拿一般的瓷碟子举例来说,像普通白玉瓷那样的盘子,在当地顶多值三百文钱左右。但海外商人会愿意以高出四倍即一千二百文的价格收购。”



“而高级品呢,如骨瓷或青花瓷之类的,售价更是惊人。相同规格的盘子可以卖出二千文以上的好价且还供不应求。”



至于茶叶就更厉害了。“很多国家不适合种植茶树,在那些地方,即使勉强种出茶叶来质量也非常差劲儿——



又腥又苦,完全无法入口。而我国出产优质上品茶叶其价值常等同于相等重量的黄金。如果是特选极品甚至价值还要高过黄金,在市场流通极佳根本不愁卖不动。”



金濂接着提到,丝绸也是一样。“无论是基础材料的质量还是织造技艺,我们都远远优于其他国家。”



“我们出口的高档丝绸颜色鲜艳明亮,质地柔软丝滑,还有保温功能让人穿戴舒服无比。”



他继续说道“大概三米长,二米宽的一匹高档丝绸通常能让外商花费五千文以上购得后,在转手售卖给他们国内权贵时,则往往能得到数十两银子的回报”



通过这个例子足以说明这背后蕴藏的巨大暴利。



话头转向进口产品这边,金濂开始讲解来自国外各种广受喜爱的商品。“特别是在贵族世家以及有钱人家里面几乎户户都会采购一点这类商品。它们在我国销售的价格相当高昂,常常需要几百上千两白银,但在他们本土,这些货物可能还抵不上我们一点点顶级茶的价值。”



这其中利益之巨无需细说已知至少能达到300%以上,足够引得人趋之若鹜为之疯狂。



金濂最后又意味深长地道出了自己发现的一件事情。“理论上随着海禁实施这些进口商品应当变得更加稀罕才对啊,可实际上并没有如此,他们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保持在一个区间范围之内波动不大。”



反常现象必然是有深层的原因藏于其中



当一件商品的价格并未因供需关系的显著变化而出现剧烈波动,这表明一定存在其他因素在稳定着这种供需平衡。



朱祁钰对此并不算十分了解。不过,因为在前世曾接触过许多大商人及其合作伙伴,通过耳濡目染,他对相关知识也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不至于一无所知。此刻,他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似乎听出了金濂话语中的深意。



“金大人是说,自从大明实施海禁政策后,有人暗中接手了原本属于朝廷的海上商路,并维持了整个贸易体系的存在?”



金濂点头称是,随后又继续说道:“近年来,不少海外小国频频向大明朝贡,动辄携带大批随行人员,声称是为了学习上国的先进制度。”



“然而,他们每次来华的时间却并不长,大多停留半个月至三个月左右便会匆匆离境。试问,如果他们是真的想学习我们的先进经验,怎么可能如此急切地归去?显然,在这朝贡和所谓‘学习’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更大的真实目的。”



听到这里,朱祁钰若有所悟,试探性地问:“那依金大人的意思,这些朝贡船队表面上是以朝贡和学习为目的,实则可能就是披着一层合法外衣的商船?”



金濂没有直接回答是与否,而是继续解释道:“郑和下西洋以后,众多小国必须依靠我大明的敕封,其王位更迭才得以正统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有一定的朝贡需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凉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凉三并收藏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