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零七章遭遇了挫折
爆发,这段时间完全足够把几百个俘虏送进城中。如此一来,留在城外的俘虏数量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人,难道几万人的军队还镇不住这一千多名残废的俘虏吗?
随后,两人一路交谈,主要是于谦在阐述方案,朱祁钰则倾耳细听。很快,他们的对话落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今日有数百将士阵亡或受伤,他们的后事该如何安置?”
于谦小心翼翼看了朱祁钰一眼,随后如实汇报:“对于战死的士兵,抚恤为五石粮食与二两白银;而对于伤残者,则注销军籍转为民户,今后不再上前线作战,而是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并可领取二石粮食与半两白银作为生活补贴。”
这个数目,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分量。
朱祁钰皱了皱眉,觉得一条人命只值五石粮食与二两白银,实在是过于廉价了。但在朝廷文武百官的眼中,这个标准已然算是很高的待遇了。最近这几天,确实有不少大臣对朱祁钰耳提面命,说朝廷根本承受不起这么高昂的抚恤费用。只不过那些话说得隐晦,朱祁钰并未察觉。
经过一番仔细考量后,朱祁钰下意识想提高抚恤金,力求使将士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投身前线。但现实却让他明白,朝廷根本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去支付这笔庞大的开支,更别提将领们的抚恤待遇要比普通士兵更高,可能还需要附带额外的特权,这将是一笔更加巨额的开销。
朱祁钰轻叹了一声,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不过却并未掩饰自己内心的所想。
于谦听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起抚恤金的事,未尝没有感到几分底气不足,担心皇帝会因为这笔开支而犹豫不决。
哪知道,皇帝竟然比他还更关心底层士兵,只是苦于国库确实空虚,没法提高抚恤金额罢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祁钰突然灵机一动,心中冒出了个有趣的想法——
也许不用额外花钱,也能起到抚慰军心的效果呢?
“于谦啊,若是朕让人制作一本‘花名册’,将阵亡将士的名字一一登记在案,并且给予他们家属一定的特权,以此变相增加抚恤力度,你觉得可行否?”
于谦愣了一瞬,继而摇头,直言道:“陛下,任何特权归根结底都需要用金钱和资源去兑现。”
“表面上看,陛下的主意倒是不错,似乎朝廷可以借此省下一大笔开销,但却能为士兵们提供看得见的实惠。”
“可长远而言,此策恐怕行不通!时间一长,必然后患无穷!”
其实这“花名册”之法的灵感来源于前世,朱祁钰身为兵王的时候,每当有战友战死沙场,都会被追授为烈士,其亲属也会享受特定优待,这种优待算是对抚恤金外另一种形式的小补益。
不过很显然,如今的大明朝廷,恐怕连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也难以承受。对此朱祁钰并非刚愎自用之人,在与于谦一番探讨之后,觉得此事终究无法实现,便暂时把念头搁置了下来。
于谦公务繁忙,能够在战事平息后抽出身来陪皇上聊几句已属不易,现在话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于是果断告辞离去,返回军营继续处理重要事务去了。而朱祁钰则站在城墙之上,默默眺望着不远处那漫山遍野、如潮水般的瓦剌铁骑,脑海中浮现着诸多思虑。
良久之后,在锦衣卫的保护之下,他回到了郕王府中,开始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
随后,两人一路交谈,主要是于谦在阐述方案,朱祁钰则倾耳细听。很快,他们的对话落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今日有数百将士阵亡或受伤,他们的后事该如何安置?”
于谦小心翼翼看了朱祁钰一眼,随后如实汇报:“对于战死的士兵,抚恤为五石粮食与二两白银;而对于伤残者,则注销军籍转为民户,今后不再上前线作战,而是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并可领取二石粮食与半两白银作为生活补贴。”
这个数目,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分量。
朱祁钰皱了皱眉,觉得一条人命只值五石粮食与二两白银,实在是过于廉价了。但在朝廷文武百官的眼中,这个标准已然算是很高的待遇了。最近这几天,确实有不少大臣对朱祁钰耳提面命,说朝廷根本承受不起这么高昂的抚恤费用。只不过那些话说得隐晦,朱祁钰并未察觉。
经过一番仔细考量后,朱祁钰下意识想提高抚恤金,力求使将士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投身前线。但现实却让他明白,朝廷根本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去支付这笔庞大的开支,更别提将领们的抚恤待遇要比普通士兵更高,可能还需要附带额外的特权,这将是一笔更加巨额的开销。
朱祁钰轻叹了一声,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不过却并未掩饰自己内心的所想。
于谦听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起抚恤金的事,未尝没有感到几分底气不足,担心皇帝会因为这笔开支而犹豫不决。
哪知道,皇帝竟然比他还更关心底层士兵,只是苦于国库确实空虚,没法提高抚恤金额罢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祁钰突然灵机一动,心中冒出了个有趣的想法——
也许不用额外花钱,也能起到抚慰军心的效果呢?
“于谦啊,若是朕让人制作一本‘花名册’,将阵亡将士的名字一一登记在案,并且给予他们家属一定的特权,以此变相增加抚恤力度,你觉得可行否?”
于谦愣了一瞬,继而摇头,直言道:“陛下,任何特权归根结底都需要用金钱和资源去兑现。”
“表面上看,陛下的主意倒是不错,似乎朝廷可以借此省下一大笔开销,但却能为士兵们提供看得见的实惠。”
“可长远而言,此策恐怕行不通!时间一长,必然后患无穷!”
其实这“花名册”之法的灵感来源于前世,朱祁钰身为兵王的时候,每当有战友战死沙场,都会被追授为烈士,其亲属也会享受特定优待,这种优待算是对抚恤金外另一种形式的小补益。
不过很显然,如今的大明朝廷,恐怕连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也难以承受。对此朱祁钰并非刚愎自用之人,在与于谦一番探讨之后,觉得此事终究无法实现,便暂时把念头搁置了下来。
于谦公务繁忙,能够在战事平息后抽出身来陪皇上聊几句已属不易,现在话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于是果断告辞离去,返回军营继续处理重要事务去了。而朱祁钰则站在城墙之上,默默眺望着不远处那漫山遍野、如潮水般的瓦剌铁骑,脑海中浮现着诸多思虑。
良久之后,在锦衣卫的保护之下,他回到了郕王府中,开始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