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九十九章陛下在军事方面的确有非凡的
外行进,很快便来到了九门之外。眼前所见,防御工事遍布各处,井然有序。
许多士兵在基层带领下穿梭于各个防御据点间,动作麻利。为了加强京城外围防御,他们不仅拆除了部分民宅,还将之前因坚壁清野得来的材料重新加工成更坚固的防御工事。
拒马被错落地放置于街巷之中,一道道三米高的围墙快速建成,并相互连接形成一片密不透风的防线,封锁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和小巷。不少十字路口通过巧妙的设计改为丁字路口,以最大程度削弱敌方骑兵的冲击力。
当朱祁钰见到这番景象时先是感到困惑,随后逐渐明白了其中奥秘。“莫非于大人这般布局是为了故意留出破绽?”
他心中暗想。事实上,于谦的想是要把敌军拖住在九门以外,借助复杂的街巷地形,在局部区域创造出以众击寡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场之利。假如真的筑起固若金汤般的防线,也许瓦剌就会放弃正面进攻而采取远距离扰战术:比如放火箭、轰炮火、昼夜袭扰甚至挑衅谩骂。长时间持续下去,军队士气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一旦留下缺口,则战局便会朝着另一方向发展——
听到朱祁钰的提问,于谦微微一怔,眼中闪过赞许的目光:“原来陛下也察觉到了啊!看来陛下在军事方面的确有非凡的见识。”
接着他又解释道,“没错,微臣确实于城外布置了七道彼此穿插呼应的防线,看似处处都有缺口,实际上每个所谓的漏洞都埋伏着重兵把守。”
“瓦剌国师也先向来是深谙兵法之人,战斗经验丰富,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识破我的安排。按照正常情形推测,他会选择围而不攻或者只在外围实施弓箭轰炸炮轰等方式拖延时间。这样的话至少半个月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内,这七重防守线必然告急乃至彻底溃败。”
更重要的是,"一旦援军出发,像大同府、宣府这样的要塞也很可能会遭遇围点打援的局面,只需刚离城门十里左右就会陷入敌军主力合围剿灭的风险。”
然而——
话锋一转,于谦略作停顿,抬起头看向远处天际。此时此刻晚霞如血,映衬着天边绚丽画卷,但由于连日进行坚壁清野的缘故,整个天穹上蒙上一层灰蒙蒙的尘埃,显得有些压抑。
“如果依照常理来看,即便瓦剌成功突破紫荆关,也不敢贸然深入重地。毕竟我们的战略目标北京城自古以来就是最为雄伟坚实的城堡之一。”
于谦声音低沉却不失威严,“这样规模的城市,除非发生内乱或者粮草耗尽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被攻占下来的!”
“可是,也先并非一个循规蹈矩之辈……他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呢?却仍然毫不犹豫率领大军南侵,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勃勃野心和傲慢自负心理。”
于谦语气愈发笃定,“如此一来,在面对来自大同及宣府方向的巨大压力同时肩负繁重后勤负担之时,尽管他已经看穿了我的计谋方案,但仍会因为求胜心切一头扎进来!"
到了那个时候,凭借着我们对地形环境熟悉所带来的天然优势表面看似是以十万刚刚组建训练完毕的新军迎战对方二十万身经百战的老兵。但实质上由于精心部署好了防御设施,在具体交战场地上反倒能够占据一定以多取胜的可能性,进而将战局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
这一整套战略的确精妙,眼下已经是能够制定出的最优策略了。除非干脆放弃一切,全军缩进城内固守,彻底让出战争中的主动权,否则再怎么斟酌也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许多士兵在基层带领下穿梭于各个防御据点间,动作麻利。为了加强京城外围防御,他们不仅拆除了部分民宅,还将之前因坚壁清野得来的材料重新加工成更坚固的防御工事。
拒马被错落地放置于街巷之中,一道道三米高的围墙快速建成,并相互连接形成一片密不透风的防线,封锁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和小巷。不少十字路口通过巧妙的设计改为丁字路口,以最大程度削弱敌方骑兵的冲击力。
当朱祁钰见到这番景象时先是感到困惑,随后逐渐明白了其中奥秘。“莫非于大人这般布局是为了故意留出破绽?”
他心中暗想。事实上,于谦的想是要把敌军拖住在九门以外,借助复杂的街巷地形,在局部区域创造出以众击寡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场之利。假如真的筑起固若金汤般的防线,也许瓦剌就会放弃正面进攻而采取远距离扰战术:比如放火箭、轰炮火、昼夜袭扰甚至挑衅谩骂。长时间持续下去,军队士气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一旦留下缺口,则战局便会朝着另一方向发展——
听到朱祁钰的提问,于谦微微一怔,眼中闪过赞许的目光:“原来陛下也察觉到了啊!看来陛下在军事方面的确有非凡的见识。”
接着他又解释道,“没错,微臣确实于城外布置了七道彼此穿插呼应的防线,看似处处都有缺口,实际上每个所谓的漏洞都埋伏着重兵把守。”
“瓦剌国师也先向来是深谙兵法之人,战斗经验丰富,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识破我的安排。按照正常情形推测,他会选择围而不攻或者只在外围实施弓箭轰炸炮轰等方式拖延时间。这样的话至少半个月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内,这七重防守线必然告急乃至彻底溃败。”
更重要的是,"一旦援军出发,像大同府、宣府这样的要塞也很可能会遭遇围点打援的局面,只需刚离城门十里左右就会陷入敌军主力合围剿灭的风险。”
然而——
话锋一转,于谦略作停顿,抬起头看向远处天际。此时此刻晚霞如血,映衬着天边绚丽画卷,但由于连日进行坚壁清野的缘故,整个天穹上蒙上一层灰蒙蒙的尘埃,显得有些压抑。
“如果依照常理来看,即便瓦剌成功突破紫荆关,也不敢贸然深入重地。毕竟我们的战略目标北京城自古以来就是最为雄伟坚实的城堡之一。”
于谦声音低沉却不失威严,“这样规模的城市,除非发生内乱或者粮草耗尽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被攻占下来的!”
“可是,也先并非一个循规蹈矩之辈……他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呢?却仍然毫不犹豫率领大军南侵,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勃勃野心和傲慢自负心理。”
于谦语气愈发笃定,“如此一来,在面对来自大同及宣府方向的巨大压力同时肩负繁重后勤负担之时,尽管他已经看穿了我的计谋方案,但仍会因为求胜心切一头扎进来!"
到了那个时候,凭借着我们对地形环境熟悉所带来的天然优势表面看似是以十万刚刚组建训练完毕的新军迎战对方二十万身经百战的老兵。但实质上由于精心部署好了防御设施,在具体交战场地上反倒能够占据一定以多取胜的可能性,进而将战局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
这一整套战略的确精妙,眼下已经是能够制定出的最优策略了。除非干脆放弃一切,全军缩进城内固守,彻底让出战争中的主动权,否则再怎么斟酌也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