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御史进去的时候正是绣院最忙的时候。



两人一身官袍,走在到处都是杂草的绣院显得格格不入。



站在高处的二囡死死地盯着这两名不知好歹的御史。



入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卫生课,因为很多孩子头上有虱子。



这件事是紧要的大事,所以孩子们带来的所有东西都必须集中到一起。



就跟楼观学一样。



洗漱,保持个人卫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富家子有这个习惯,可百姓家却没有。



如果有,先前的长安就不会有那么多随地大小便的了。



这个问题一半是属于朝廷的原因,基础设施达不到。



另一半直白的说来就是家里的家教问题。



因为是女子的绣院,今后这些小娘子都要嫁人。



所以教她们卫生,等于是教了自她以后数代人的卫生。



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不单是为了看着干净。



而是一旦干净了人就会少生病。



病少了,人死的也就少了。



一个发烧都能死人的年代。



不是发烧治不好,而是医生太少,而是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自治。



大唐老百姓治病几乎都是靠经验,口口相传的经验。



这个经验都是人命堆起来的。



可有时候并不管用。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



你用那个口口相传的法子能活过来。



他用了说不定不但不会好起来,还会变得更加的严重。



孙神仙的医术很厉害。



可大唐这么大,病人这么多,他就是神,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就算楼观学这些年不断的在推动,可效果依旧不大。



说的难听些,受到福利楼观学的也就关陇这么一块地方而已。



颜白有时候就有点着急。



可一想到这才一代人而已,颜白又不着急了。



时间太少,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



孙神仙在听说了二囡的大计划时就进了宫去找皇帝去了。



谁也不知道他和皇帝说了什么。



但他回来时还给二囡带来了一万贯钱。



他说,不够了他还去要。



颜白觉得,李承乾赞同这件事怕有孙神仙的一半功劳。



绣院的卫生课今后就会讲如何自治,自救。



把那口口相传的经验改成一个更确切,更有用的经验。



鉴于绣院富家子少,百姓子女多。



所以第一节课就安排这个课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哈哈哈,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微的薇并收藏哈哈哈,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