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来到仙游之后就不走了。



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楼观道院和仙游寺。



去那里也是跪在神佛前替李二祈福。



缅怀逝去的长孙皇后。



马场的马越来越少,书院的学子也在一日日的减少。



路上的行人看见学子骑着书院的高头大马,齐齐竖起了大拇指。



能骑着马回家的,那就说明这位学子在楼观学的年度大考里君子六艺六门大课都是上甲。



都是出类拔萃的。



如不出意外,今后可是都要入仕的。



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以一千人为一个范畴。



这一千人里,能骑上马回家的贫寒学子可能只有一人。



更多的可能是一人都没有。



底子差,进入楼观学才开始启蒙。



怎么和那些三岁就识字,五岁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把学业当作生活衣食无忧的官宦子弟相比?



但又不能不学,学还能知道差距有大,不学甚至不知道差距在哪里。



如今贫寒学子走出去的越来越多。



一切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改变。



颜白放下统计表格,看着二囡道:



“教育是百年大计,这一句果然没有一丁点毛病,果真是人间至理。”



二囡瘪瘪嘴:



“不算家里有背景的,书院如今才走出去一千七百多人。



官职正七品的都少,大多是从七品,八品,九品,的小官。



大多数是课税使,粮库官吏,掌故,衙门六曹,全都是偏远的地方。



说真的,我都替他们觉得有些不值得!”



颜白拿着笔,轻轻的敲了敲二囡的头,笑道:



“着什么急,如果不做,说不定连这一千七百人都没有呢!”



“走,去工坊,新玩意出来了,改变大唐的新玩意出来了。”



二囡眼睛一亮:“真的!”



“真的!”



颜白弯腰把虎头虎脑的舞仓奴架在脖子上。



舞仓奴坐在高处开心的直笑。



在笑声里三个人朝着不远处的工坊走去。



走到桥头,刚好看到离开的卢照邻。



卢照邻就是凭自己的本事骑马回家的。



虽然家里派来了马车,但卢照邻依旧选择把马带回去。



此刻他坐在马车里。



虽然两年不在书院,高年级的课程几乎没学,但并不是他取得好成绩的阻碍。



楼观学不缺天才。



但在楼观学的那一小丢丢人里面,天才只是见到他们的门槛而已。



也仅仅是而已,根本算不得什么。



丑奴师兄上的课你能听懂么?



他布置的作业你能独立完成么?



会,你就是天才。



不会,也就是一般人。



书院的马卢照邻不骑,而是让它跟在马车旁。



怕马儿冷,卢照邻还把自己准备拿回去换洗的被褥搭在了马背上。



老管家无奈的叹了口气:



“郎君,这是给书院养马呢。



这近一个月的粮草怕是得花不少钱,干不了重活,还得小心护着。”



卢照邻一点都不避讳的笑道:



“是啊,我很早就知道了。



临近年底,马场的人也要回家团聚。



书院把马分给学子,既可以让这些人舒服一些。



又可以让回家的学子倍感光荣,有何不可?”



老管家笑着摇摇头:



“咱家不缺这点吃的,那些贫寒学子的家里吃饱肚子就很难了,哪有闲钱去买草料。”



卢照邻得意的晃了晃手腕,一串铜钱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叔,看到了没有,书院都准备好了。



在长安这些钱刚好够用。



若是在长安之外,还有结余呢?”



老管家彻底的服了,摇头苦笑道:



“书院可真是大手笔。



数千马匹,就算一匹马一月花十个钱,这也是数万钱财出去了。



放假了,还花这么多钱!”



卢照邻伸出半个脑袋悄咪咪道:



“都是户部的钱,年底要来审核的,这钱必须全部花完。



花完了户部放心,书院也开心,一举两得!”



老管家闻言哈哈大笑。



颜白此刻状若疯魔。



一边疯狂的大笑,一边挨个的拥抱每一位可爱的匠人。



这么些年砸了这么些钱总算有了回报。



纺纱机出来了,足足有十六个锭子。



织布机也做出来了,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哈哈哈,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微的薇并收藏哈哈哈,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