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



当时的秦王是第一责任人,他是主帅,刘文静是副帅,是第二责任人。



要追究责任,刘文静就必死无疑了。



而李二手中的军权肯定会被顺理成章的拿走。



王府的那些幕僚肯定会被打散。



这时候,殷开山一个人揽下了所有罪责,主动替李二背黑锅。



殷开山把错误都揽过来,把功劳都推给了李二。



这样的人,谁当了皇帝不喜欢,秦王府众嫡系也得感谢殷开山。



所以,李二二十一年不忘殷家,哪怕殷开山不在了,已经离世二十多年了,可李二依旧记得他。



甚至排在自己的姐夫柴绍的前面。



所以,秦王府走出来的那批人对殷家也是很感激的,从未想过去动殷家的位置。



现在,就有不开眼的人拿殷家子嗣做法。



第一步就要断人家子孙根,这让殷家如何忍得下这口气。



殷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报仇。



哪怕房玄龄已经去了殷家两次,说现在这个时刻平平静静最好。



真要找凶手,那最好是等到皇帝回来后再找。



殷元笑道:“敢问房公,如果有人如此对待房家子嗣,房家能忍乎?”



房玄龄知道,这事殷家是无论如何都要查的。



殷家人知道房公这是好意,可殷家不打算等到皇帝回来再找。



殷家是读书人,严格遵守圣人教导:



“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



(ps:出自《管子·乘马》)



殷家人不愿放手,那就是使劲的往长安的这口锅灶里面加柴。



热了,燥了,自然有人跳出来。



李象没有想到殷家会如此的果断。



这几日他一直呆在宫里,认真的看书,认真的写字,认真的做事。



可心却始终静不下来。



忍不住的李象最终还是出了宫,又去了平康坊。



他自认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他从出宫的那刻起……



见了谁,做了什么事,会见了什么人都有人写的清清楚楚。



不是有人监视他,而是有御史在跟着他。



李象及冠了,又是皇子。



自从权万纪那件事发生后,现在诸王身边的长史都在换,不光长史换,他们府里面的人也在换。



李象又如何能避免得了。



李厥自从皇帝走后在太子妃的安排下也去了仙游。



李厥清楚的记得他母妃的话,皇帝不回,他永远不要踏进长安一步。



李厥原本以为楼观学极其的枯燥。



谁知道,李厥在楼观学玩的都不想回。



因为他很少露面,楼观学子里认识他的几乎都走完了,没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哈哈哈,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微的薇并收藏哈哈哈,大唐最新章节